能源轉型會帶來高電價時代?
年底十項公投中,跟能源相關的就有三項,說明蔡政府推行非核家園「電力從哪來」成為台灣人的共同關心。《新新聞》與《風傳媒》在十一月九日舉辦「能源轉型論壇」,探討台灣的能源現況與創能的可能。
選戰進入倒數,此次除了縣市長、議員及地方民代的選舉以外,最受矚目的就是公投。十項公投中,跟能源相關的就有三項,包括恢復核電、停建深澳燃煤電廠及逐年降低火力發電廠發電量的反空汙公投。
▲《新新聞》與《風傳媒》舉辦「能源轉型論壇」,《新新聞》副社長陳東豪(右)也出席。
屢屢跳電,業者跳腳
蔡英文政府上任後,落實其「非核家園」的政見,在去年一月通過《電業法》後,確定了 二○二五年之後台灣將不再使用核電的目標,當時仍占發電配比一三.五%的核電該以何種能源補足、如何補足,成為接下來幾年台灣的重要挑戰。《新新聞》與《風傳媒》在十一月九日舉辦「能源轉型論壇」,探討台灣的能源現況與創能的可能。現場也請到亮晶晶公司展示世界獨創的純甲醇燃氣裝置,盼能成為下一個無汙染的能源替代方案。
電價跟民生密切相關,更是工業重要的命脈,食品製造業玹松玥負責人林祐德就提到能源穩定的重要。食品製造過程需要加熱、殺菌、包裝,都牽涉到能源使用,但這幾年頻繁跳電,暑假甚至兩、三天就跳電一次。跳電的幾小時內,要花極大的人事成本、機械成本、保養成本來收拾殘局,也擔心食品加熱不均勻,沒有完全殺菌,不敢安心出貨給客人。
台電資深所長林俊成當場回應,可能是廠商設備增加沒有通知台電,原本預設的負載量不夠大,也承諾會增加檢測。他也提到,台灣的能源轉型的確是未來幾年的重要挑戰,「高電價時代即將來臨」。
林俊成指出,目前政府規畫二○二五年的能源配比是燃氣五○%、燃煤三○%、再生能源二○%,雖然能降低燃煤引起空汙的疑慮、擺脫核電的隱憂是好事一件,但面對現況只有四.八%的再生能源如何提升;再加上去年八月十五日全台大停電的慘況還歷歷在目,缺乏自然資源的台灣要在國際燃氣成本不斷增加的情況下提升燃氣發電比率,如何有安全、穩定、廉價的電力使用,是極大的挑戰。
高電價是因遇上設備建置過渡期
立法委員陳曼麗則表示,雖然目前風力、地熱成本一度電要價大約五元,但現在只是建置的過渡期,以國外經驗來看,待設備建置完成能夠穩定發電後,一度電可以降到兩元左右。
也由於再生能源初期需要大量成本投入,又有超過一五%的缺口需要彌補,陳曼麗希望政府能盡量利用補助,提供誘因讓廠商加入。陳甚至打趣地提議,台電跟中油是國營企業要共體時艱,年終獎金別發太多,讓民眾眼紅。
陳曼麗也提到,政府非常努力嘗試各種發電的可能,除了以「國家隊」規模集合台電、中鋼、台船發展離岸風電,公共空間也率先加裝太陽能板,地熱、海洋或利用豬糞尿發電的生質能也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突破世界獨創的純甲醇燃氣裝置
而工研院綠能與環境所副所長王人謙倒是認為,台灣海峽有世界前七名的風場,太陽光電的技術也是世界領先,政府規畫的再生能源量能應沒有太大問題,只是要克服穩定性。
「再生能源的不穩定性,會造成電網跟電力業很大的困擾。如太陽能,中午發了很多電,但太陽西沉了,晚上就沒電煮飯,怎麼辦?」他提到,電力需要穩定基載,再搭配用電高低峰彈性升降。但像火力發電不能開開關關,會影響機組周期,每度電的排放成本也會更高,但「不穩定」的再生能源剛好可以彌補這個空缺。
論壇現場,亮晶晶科技公司則帶來一個新的轉機:純甲醇燃氣裝置。
亮晶晶公司技術總監林正豪提到,甲醇爐並不罕見,但使用的甲醇都有三%至五%的添加劑,除了增加成本、燃燒不穩定,也造成汙染。而亮晶晶公司在十二年投入兩億元,終於突破世界獨創的純甲醇燃氣裝置。
亮晶晶公司在攝影棚內架設兩個爐子做示範,一個使用傳統瓶裝瓦斯,一個則使用亮晶晶的甲醇燃氣裝置。裝填由主辦單位購賣的純甲醇後,從兩個爐子的火焰顏色可看到,使用純甲醇的爐子,火焰是純淨的青色,溫度也比一般瓦斯爐高了近五十度。
亮晶晶公司執行長楊水森提到,目前學界已研發出常溫製造甲醇的技術,要多少有多少。現在中國是用煤炭燃燒來產生甲醇,卡達則是以石化產業的下腳料來生產,成本非常低,「瓦斯一公斤三十元,純甲醇一公斤只要三元,生產又很容易,燃燒後不會產生汙染,我們今天就是要昭告天下說我們成功了,台灣有救了。」楊水森說。
再加上不同於瓦斯與天然氣需要高壓裝填儲存、運輸需要超高安全性的管線,以免造成危險,純甲醇不需特別的儲存方式,常溫、常壓即可,非常安全。
林正豪也提到,純甲醇可以從它最有利基的地方開始取代,如爐具燃料、發電鍋爐、甚至火力發電廠的鍋爐,「在比較偏遠的地方、獨立小島或位在地震帶的區域,純甲醇都能提供安全、穩定的能源。」
新創能有環評商轉關卡要過
過去在以色列以及甲醇使用量最大的中國都有研究,但最後由亮晶晶科技研發出來。主持人《新新聞》副社長陳東豪也好奇,這個技術可以在能源轉型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在空汙、核災的隱憂下,是否真能成為替代能源?
楊水森提到,目前推廣上可能會讓現有的瓦斯業覺得受到威脅,希望由政府帶隊,「現在技術已經被我們突破,機器要做多大就能做多大,可以依照政府的需求來開發。」
台電指出,以台電的立場,當然希望有更多的創能。再生能源原本就很多元,但因為成本考量、技術成熟度,長遠來講又希望技術能留存本地,創造完整的產業鏈,「科學是個未知的領域,創新很好,但也要經過如環評等必要的審核以及商業運轉的可能。如果價格低廉、安全、環保,台電當然廣開大門。」
陳曼麗提到,若純甲醇燃氣裝置真能發展,說不定進口的燃煤、天然氣比例都能再降低,除了擺脫依賴進口的現況,也能降低汙染。
她建議,目前既然已經有技術上的突破,亮晶晶公司應想辦法證明自己的生產能力,或許可以透過政府專案補助一半的資金,雖然需要相關學者組成的委員會來審查,恐會有技術洩漏的疑慮,「但大家對你的東西有信心,才會把你納入正式的供應端。」
▲立委陳曼麗(左)認為《電業法》的修法,為私人公司進軍電力產業開了一扇門。
已修法讓私人事業進到發電端
陳曼麗也補充,為了廢核之後的電力缺口,創能是必要的,但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如廣設智慧電錶,讓民眾依據用電習慣來省電,目前在一千七百萬戶電錶內,台電僅設定了一百萬的目標;又如發展儲能技術,讓容易受天氣影響的風能、太陽能可以不要浪費。
她也提到修《電業法》時特意強調讓私人事業進到發電端,小型的社區、合作社可以靠太陽能板自己發電,自己使用,多餘的還可以透過饋線賣給台電的系統,減少運輸的耗損,更能分散風險。電力雖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卻因為高知識門檻而少被注意,台灣能源轉型路道阻且長,還需要更多的參與和關注…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