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九亞洲動盪牽動全球局勢
中國周邊的日本、印尼、泰國與印度都有重要大選
中國強推「一帶一路」,美國標舉「印太戰略」,美中兩強積極在印太地區擴張。區域內幾個重要國家政權異動,牽動不只是各國國內的政治,也連動亞洲的地緣政治與中、美兩大國的戰略布局。今年亞洲幾場重要選舉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影響全球局勢。
▲印尼大選難得出現中、美態度趨於一致,雙方都不喜歡普拉博沃(中)。
二○一九年可以說是亞洲年,亞洲幾個重要國家將舉行改選,包括日本、印尼、泰國、印度都進入選舉年,當然也包括明年初將舉行總統、立法委員選舉的台灣,這些國家也都環繞中國周邊。也是中美進入新冷戰時期,再度圍堵中國的夥伴。中美的直球對決,貿易談判對中國經濟下行所帶來的衝擊是內部,而周邊國家的選舉政權異動,對中國來說是外部的衝擊,如馬來西亞的輪替,再度成為馬來西亞總理的馬哈地對中國「一帶一路」說「不」,因此格外引發關注。
日本歷史轉折的一年
一九年無疑是日本歷史轉折的一年。近兩百年來,第一次日本天皇以退位方式進行換代,沿用三十年的「平成」年號將終止,新天皇與新年號即將登場。而新天皇的第一年,就遇到日本每十二年一次中央與地方選舉出現在同一年。日本參議院每三年改選一半議員,地方大選每四年舉行一次,逢豬年就會同年舉行。○六年安倍晉三第一次擔任首相,在上一輪豬年、○七年的大選,自民黨慘敗下台。今年這個豬年更不排除眾院提前一併改選,如果選舉順利,安倍也可能是日本任期最久的首相。
中國也趁新天皇登基,改善中日關係,甚至在中美貿易戰中拉攏日本,與中國站在同一陣線。雖然美、日是戰略夥伴也是價值同盟,但日本也被美國的貿易戰火所波及,而安倍政權穩固與否,將成為中國與日本關係的重要指標。
去年十一月,安倍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G 20峰會與川普(Donald Trump)會談。據說,安倍表示希望川普成為新天皇會見的首位外國元首,而川普也回應期望能參加天皇就職大典。
而去年中國總理李克強訪日時,安倍就提出邀請習近平來訪;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安倍再度邀請習近平訪日。習近平拜會天皇的時間可能會安排在川普之後。
印尼大選,兩強再度對決
在東南亞,印尼與泰國都將舉行大選。印尼總統選舉採取簡單多數,人口逾兩億六千萬,也成為總統直選人口最多的國家。同時印尼也是全球最大的穆斯林國家。這個千島之國的地區政黨林立,總統每五年選舉一次,可以連選連任一次,總統與國會同步選舉。一四年大選,印尼民主奮鬥黨(PDI-P)提名佐科威(Joko Widodo),大印尼運動黨(Gerindra)提名軍方出身的普拉博沃(Prabowo Subianto)對決,由佐科威勝出;今年兩人將再度對決。
普拉博沃雖然上次失利,但在一六年十二月二日發動二十萬穆斯林上街,抗議佐科威的政治盟友鍾萬學。鍾萬學是佐科威指定的雅加達特區首長接班人。具有華人與基督教背景的他,競選連任時被指控在演講中褻瀆《可蘭經》,選戰失利後因褻瀆宗教罪被判刑兩年。這場示威被稱為「二一二大遊行」。
鍾萬學出獄前夕,普拉博沃再度發動遊行,紀念二一二大遊行兩周年,大約十萬人再度上街頭。普拉博沃打出種族與宗教議題,同時走馬哈迪路線,反對中國一帶一路的貸款高鐵案。而佐科威才在一八年四月向中國簽下二三○億美元的一帶一路計畫,包括兩座水庫、一座發電廠及鋼鐵廠,還有雅加達到萬隆的高鐵計畫。
但佐科威也不是省油的燈,他挑選伊斯蘭宗教學者理事會(MUI)主席安明(KH Ma’ruf Amin)擔任副手,抗衡強硬派穆斯林團體的攻擊。在上次大選時,佐科威輸掉西爪哇、西蘇門答臘和西努登拉等三地,這次反而靠這三個地方拿回地方政權。佐科威並在接近中國九段線海域的納土那群島建立軍事基地,藉此向中國嗆聲,並對中國非法捕魚與入侵強硬表達不滿。
印尼是東南亞政治大國,雖有近三百萬華人(也有民間估計逾六百萬),卻也是與中國接觸最少的東南亞國家。華人成為印尼內部民族主義的宣洩口,過去曾發生排華運動,如今伊斯蘭宗教意識抬頭,中國與印尼華人動輒則得咎。尤其普拉博沃是排華的幕後黑手,且一直視中國為印尼的主要敵人。
中美對印尼態度難得趨於一致
中國不喜歡普拉博沃,而普拉博沃當年帶軍隊鎮壓東帝汶,引發美、澳抗議。加上極端的伊期蘭宗教性格,讓美國對他保持距離。因此,今年印尼大選難得出現中、美態度趨於一致,都傾向支持佐科威。
另一個東南亞大國泰國,則是早期台商南進的大本營,無論台商人數或產業類別也是最多面向,台、泰兩國關係也十分密切。
一四年五月泰國軍事政變,陸軍總司令軍巴育(Prayuth Chan-ocha)擔任總理上台以來,一直以修憲、國家安全及泰國人民還沒有準備好等理由,拖延舉行大選。今年泰國選舉委員會原本對外公布在二月二十四日舉行大選,軍政府卻再度以泰王拉馬十世加冕為由,推延大選的時間,引發外界揣測與抗議。這也讓總理巴育不得不一再對外保證,雖然大選延期,但一定會依泰國《憲法》規定,在五月九日前「平和地」舉行。
泰國軍人干政,向中國傾斜
軍政府上台之後,以中國為師,朝向「具有泰國特色的民主制度修正」,講穿了就是軍人在政府握有關鍵性的角色不能退讓,例如參議院一定比率是由軍方擔任。此外,泰國實施的單一選區兩票制規定,最大黨不能分配政黨比例席次,這讓泰國註定不會出現過半性的大黨,而是由眾多小黨聯合組成政府。法律並限制競選期間候選人不能出現政黨符碼,也不能出現推薦人的相片等等。
泰國過去一直以來都是美國重要的夥伴,但軍政府上台愈久,專制政權愈傾向中國。如何讓軍政府吐出政權,而又不能逼得太緊,成為這場「日期未定的選舉」重要指標。
南亞大國印度的國會大選將在五月底前改選完畢。印度是民主國家中人口最多、幅員最廣、族群宗教因素也最複雜的國家。印度投票採取九個階段進行,工程浩大。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主政下,雖然讓印度的經濟成長率已經超越中國,但莫迪的滿意度與連任看好度都不如以往,主要原因在於執政過程中的改革造成混亂;例如營業稅改革、廢鈔令導致市場混亂、企業倒閉與大量勞工失業、國有銀行的貪腐、通膨問題。加上印度民族主義的興起、社會對立惡化等衝擊,都影響執政黨的連任。但莫迪的印度人民黨(BJP)在二十九邦地方政權中掌握二十邦,加上最大反對黨國大黨並不足以對莫迪構成重大威脅。不過,需要擔心的是執政聯盟全國民主聯盟(National Democratic Alliance)內部權力的分配,比對外競爭嚴重。莫迪的印度人民黨能掌握多少國會席次、內閣位置,影響莫迪未來的權力與執政黨的地位。當年國大黨也是因為在執政聯盟內被削弱而失去政權。
印度在美中之間取得平衡
印度不只是在南亞,也是在全亞洲足以對抗中國的新興勢力,因此也成為美國在亞洲對抗中國的新架構「印太戰略」重要夥伴。另一方面,印度也是中國一帶一路對外擴張時繞不過的大山。莫迪在中美兩國之間,更是小心翼翼取得平衡。
亞洲幾個重要國家政權異動,牽動的不只是各國國內的政治,也連動亞洲的地緣政治與中、美兩大國的戰略布局。今年亞洲幾場重要選舉都將牽一髮動全身、影響全球局勢。(本文作者為台灣自由選舉觀察協會理事長)
▲印度的經濟成長率在莫迪(右)主政時已超越中國。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