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工作,不過是養家糊口

工作與生活取得平衡,是這一代年輕人最重要的工作觀,如果這兩者可以滿足,他們寧願薪水少一點,但同時又無法放棄有品質的物質生活,矛盾就出來了。其實,你不必這麼委屈……
好工作是什麼?

在過去,每個人第一個念頭就是想到當公務員、到學校教書;留在民間企業任職的,就是到大企業,薪資高、福利佳、安穩有保障。

現在不一樣!網路上出現一則鋼筆字,改寫了好工作的定義,引起極大共鳴。在一家官方粉絲團刊出時,不論按讚或分享數都創下該團的歷史新高。鋼筆字作者是黃富生,內容寫道:

什麼是好工作?

不影響生活作息

不影響家庭團聚

3.能養家糊口

台灣沒有這種好工作

看完後,我有點不以為然,心想這三個標準未免太低,有什麼難的?可是下方的粉絲留言竟然都說:

「這是絕種的工作!」

「這不是工作,是夢境!」

「根本沒這種工作!」

「需要養家糊口就是要加班,就無法滿足前兩項!」

也有傳統產業的人好心提醒大家,傳統產業可以滿足這三個條件,可惜年輕人都不從事傳統產業……卻馬上被其他人吐槽說,傳統產業勉強有前兩項,但是無法養家糊口,還是不夠格稱為好工作。後來大家的結論是,只剩下公務機關有好工作,不過公務員越來越不好幹,經常性加班的也所在多有。

沒想到,這麼低的標準,大家還覺得是天方夜譚,真是出乎意料之外。第一眼看到這則鋼筆字時,心裡還犯嘀咕,小編的選材能力退步了,不是用字漂亮的金言佳句,意義不深,也不具心靈雞湯的風格,一點勵志的作用都無,老套無趣到掉渣……工作不就是應該這樣,也不過是日常人生,需要特別寫個鋼筆字來警世嗎?

小確幸,竟是大奢侈

可是,我錯了,錯得一塌糊塗。年輕同事的想法與我大相逕庭,以下是我們的對話:

「內容很平常啊!」

「平常才會引起共鳴。」

「工作,不就是『應該』這樣嗎?」

「但是『應該』這樣卻不代表『真實』是這樣。」

一家財經雜誌的主編告訴我,他們曾經做過調查,想了解現在年輕人想要快樂還是成功,在「小確幸」與「大志向」之間怎麼做選擇,結果發現台灣目前的年輕世代傾向選擇「小確幸」。這個結果很容易導向一個結論,指稱這是一個缺乏大志向的世代,接著社會便開始憂心,認為在這些主人翁當家作主之下,台灣的未來堪憂。

我原來也這麼想,看了這紙鋼筆字後,體認到年輕人的心情感受,心想如果連這三個「小確幸」的低標都感到絕望不可期待,社會怎麼期待他們有「大志向」?

當外資企業的薪資也入境隨俗

過去,大家除了搶進大企業外,也會擠外商,因為薪資與福利俱優,高於一般水準。也因此一般人都以為只有本土企業才會壓榨勞工、台灣老闆才會摳門給低薪;但現在連外資企業也入境隨俗這麼幹,挾著品牌威力,到台灣用最低工資大賺這個市場的錢。

有一家外資連鎖餐廳集團,旗下數十家店,除了店長與廚師外,內外場幾乎都是用時薪人員,時薪是勞基法規定的基本工資,可是主管帶著無比驕傲的口氣告訴我一個好消息:

「時薪人員做滿兩個月,可以依照績效表現調薪。」

的確是一個好消息,表示這家公司能提供員工希望與發展,於是我問對方大概可以調多少錢,結果答案是──兩元。

一般而言,餐廳一個班是四小時,每天調薪八元,天天上班,二十二天是一七六元,兩個便當錢!我完全沒法理解,這麼苛刻的加薪水準,憑什麼認為是「好消息」?接著,我再問用人的條件,他回答要對服務業充滿熱忱,可是我說餐廳工作耗體力,於是他再補充一個刻苦耐勞的條件。但是我的心裡,幫他們補充了第三個用人條件──不計較錢。

企業對員工好,員工就會對企業好

高雄有一位年輕朋友告訴我,他在一家全球性的快流行服飾品牌工作,最近公司想要將正職人員全部換成時薪人員,可是不想給資遣費,就想了一個辦法:「調職!」地點遠在台北,不提供任何租屋或補助。和這家公司一起打拚兩年的朋友說:「為了工作拋夫棄子,這不是在逼我們自動離職嗎?」

這樣的故事太多太多了……讓人不禁深深感到好工作難求!希望企業主都能看到這一紙鋼筆字,聽到員工的心聲就只有這三項,沒說要休假多,只要該放假就放假、該下班就下班,不影響生活作息,不影響家庭團聚,也沒說要高薪,只要可以養家糊口。好工作才會有好員工,有好員工才會有好企業,讓台灣的職場走向正向循環吧!
【採取行動】面對工作環境或條件不理想的委屈,你可以這麼做──

沒有一個工作是完美的,有本事的人不是自覺委屈,而是採取行動,清楚想要的理想工作具備哪些條件,排出優先順序,拿走自己在意的,放掉不在意的,而不是通通都要,否則就會變成通通要不到。

被需要的,才有價值

認真讀書二十多年,拼到名校畢業,以為到處搶著要,從此飛黃騰達,其實錯了!企業要的是能力,不是學力;要的是經歷,不是學歷,現實難免令人失望。其實,你不必這麼委屈……

有些優秀的人總愛怨歎懷才不遇,卻從來沒想過,懷裡的才是不是企業需要的?企業要的才,他的懷裡有嗎?沒有想通這兩點,注定求職碰壁,懷才不遇,抑鬱終身。

最近PTT出現一個典型例子,擁有美國名校學歷,便以為工作能力也有九十九分,哪知台灣企業不買單,她就認為企業不識貨,批評企業這不對那不對……。後來有中國企業要錄用她,她就認為中國企業更有見識,看得懂她的優質,決定出走中國,我們姑且稱她Penny。

台灣企業不用她,是識貨,還是不識貨?

Penny自政大畢業,在公關公司任職兩年,之後赴美求學,是一所傳播科系Top 10的大學,且TOEIC考九百七十分。雖然學歷漂亮、英語能力強,可是Penny不想離鄉背景,二○一六年回到台灣發展,職務鎖定品牌公關,開出的薪資分成兩種:用到英語是45至48K,不用英語則40至43K。面試八家,Penny失望透頂,悵然的說:

「本來選擇回台灣,就是要奉獻所學,結果還是到中國工作……」

懷抱著一腔熱血,灑到這塊土地上,連冒個煙都沒有,Penny氣到上PTT告狀,列出各家面試過程與薪資開價,引起鄉民熱議,我的年輕同事看完發文脫口而出:「台灣就是不重視人才,給香蕉就只能請到猴子,難怪人才要出走,企業活該沒有人才可用!」(又是一段典型鄉民的言論,充分說明台灣年輕人對就業市場的「智商」。)

Penny應徵遊戲產業,有紅心辣椒、網石棒辣椒、新加坡商G社,她都開價43K,G社沒有下文,而紅心辣椒還價36K、網石棒辣椒40K加年終一至二個月,都低於Penny的預期。另外有還價的有東元電機,給36K共十六個月,年薪算是接近Penny的理想值。

其他四家都是bye-bye再連絡,比如:外銷電腦Getac,Penny開45K;做電子商務的創業家兄弟,開40K,以上這兩家都沒有給進一步的回應。到了做香氛產品的十分國際,Penny開45K,把對方主管嚇一跳,問她真有領過這樣的薪水嗎?再來是寶成鞋業的關係企業,對方明白告知加班至晚上八點是常態,星期假日還要辦活動,Penny不爽,就獅子大開口喊價50K,後來連主管都沒見著,當然也不再連絡。

走出台灣,就會知道自己的斤兩

總共面試八家,只有三家跟她談到給薪的金額,Penny的錄取率不如學歷亮麗,失望可想而知,可是她不是檢討自己哪裡不足,而是怪罪企業,放大面試時遇到的缺點,比如企業的態度差,好像求職者有求於他們,必須放低姿態;另外,問企業願景時,他們都答不出,只得到「景氣差」、「會努力」等喪氣的話。

直到中國企業面試時,這些「台商問題」都不存在,薪資高、面試感覺佳,即使Penny再不想離鄉背景,仍然不得不出走到對岸,可是文末留下伏筆,年後再看看台灣有沒有其他理想職缺。

看完Penny的貼文,我訪問四位大企業人資主管、一位公關公司總經理、一位電視台新聞部主管,他們都不約而同說:「一路好走,祝福她!」

他們一致認為,Penny學歷好、英文佳固然好,但是只有二年公關經歷,還不足以獨當一面,用這種待價而沽的態度求職,只是顯示對產業無知、態度高傲罷了。一旦走出台灣,勢必碰釘子、受挫折,到時她就會知道是台商有問題,還是自己有問題。

【對業界的無知①】台灣是買方市場

公關業在台灣早已是成熟產業,人才濟濟,英文好的公關高手多得是,在求才上是買方(企業端)市場,賣方(求職者端)當然要放低姿態,可是Penny完全弄錯情勢,以為是企業求她去上班。

至於中國,公關業是剛起步的新興產業,對人才需求若渴,加上市場大,給薪幅度極寬。Penny卻據此說中國企業對人才比較尊重,是嚴重忽略公關業在兩地發展處於不同階段,對人才的需求有冷熱之分。

【對業界的無知②】學歷不等於能力

一個好的公關,要有「出將入相」的能力,還要具備「後宮佳麗」的外貌。比如:擁有策略性思考、邏輯性思維、新聞寫作技巧、計畫與執行能力,還要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包括提案、簡報、說服等。尤其這是高度專業與精緻的服務業,必須做到讓客戶滿意,更不用說經營媒體關係這一條重要人脈。說到這兒,已經夠讓人心生怯步,卻要再加上outlook這個條件,像外形、穿著、儀態、談吐等,充分展現出亮麗專業。

在台北當公關,入門起薪二萬八,憑能耐調薪,工作兩年後調到四萬三,需要十分outstanding才拿得到;換句話說,以上各項能力都要在水準之上。學歷不等於具備這些能力,Penny也未充分說明專長強項,企業當然會遲疑。

【對業界的無知③】沒有能耐,就要有態度

Penny迷信學歷,態度高傲,缺少企業期待的自信中有謙虛,是她不獲錄取的原因。公關既要服務客戶,還要伺候媒體,讓人懷疑她足以勝任,受訪的新聞部主管說:「辦活動時,連叫她買個便當,主管都要猶豫再三,不知叫不叫得動,還有什麼事敢請她做?」

【對業界的無知④】薪資有行業差異

公關業起薪普通,講究實務累積的經驗、能力與人脈,只要在業界做出幾個重要客戶、或做出幾件響叮噹的大案子,證明可以獨當一面,有了credit之後,便會有企業紛紛來挖角,是薪水三級跳的時候,可以翻上一至三倍。可惜的是,Penny在人生起步時,都是往外求,求高薪,求大企業,求企業要說得出令人憧憬的願景,卻忽略往內求,彎下腰學習,培養出能耐,證明自己。一位五百大企業的人資處長說:「她只是一味地要求企業符合她要的條件,而沒有去想企業的用人條件,自己要怎麼做才能符合?」

台灣企業不是給不起高薪,而是知道誰值得給高薪。的確,企業會餵給猴子香蕉,但是也會給老虎大塊肉吃。

年輕人啊,你要做的事是證明自己是一頭百分之百的老虎,而不是躲在網路背後叫囂的紙老虎;拿出來嚇人的,不應該是投在網路上虛張聲勢的龐大影子,而是可以做出成績的真才實學!

【採取行動】面對自認未受正當評價的委屈,妳可以這麼做──

這個時代,沒有懷才不遇這件事。當能力被看扁時,有本事的人不是自覺委屈,而是採取行動,放下小自尊,客觀看待能力與期待之間的落差,給他人更多肯定自己的機會。

閱讀完整內容
哪有工作不委屈,不工作你會更委屈

本文摘錄自‎

哪有工作不委屈

洪雪珍

由 時報文化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