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雖然現在台股處於歷史相對高檔,但只要慎選標的,不求賺取價差,只求每年有穩定股息可領。這就像收房租一樣,但沒有房客可能帶來的困擾。目前有很多金融股和高股息ETF的股息殖利率都超過四至五%,不只比租金投報率高,而且也應該可以打敗通貨膨脹率。
1-1 最基本的退休生活,該如何規畫?
二○二一年一月底,我受邀在台灣高齡化政策暨產業發展協會所主辦的「壯世代經濟安頓大調查記者會」上,負責十分鐘的理財分享。我就這份調查的四大結果,提出了我的看法:
調查一、大家希望五七.四歲退休,但實際的平均退休年齡是六四.八歲。我認為大家希望的年齡「太不切實際」。很多人都把「年齡」作為退休的目標,但我認為應該要以「財務條件」來規畫才合理。或許到了希望退休的年齡,但根本沒有可依賴的財務條件,你敢退休嗎?反之,你年紀輕輕就符合這些條件,你什麼時候都可以退休。
調查二、願意為退休人生開始準備的年齡在四二.八至四五.九歲。
我認為「太晚了」。現在大家都可能很長壽,但能工作的時間卻因為AI人工智慧的發達而可能變得很短,說不定你四十五至五十歲就失業了,所以在四十歲之後才開始準備,真的很可能完全來不及了。我唯一的建議是:年輕人一定「理財要趁早」、中年人「永不嫌遲」,換句話說,就是「事不宜遲,現在就做」。
調查三、退休花費每月三.三萬元。
我認為「太少了」。我和另一位理財專家夏韻芬都認為,退休後應該要比退休前更捨得花錢。以往節衣縮食養育全家是不得已,退休後如果還過得更清苦,就枉來人世走一遭了。任何退休準備,都該是為了未來更好的生活品質。
調查四、需要的退休金約為九百六十七至一千兩百九十八萬元。
我認為是「差不多的」。或許你認為餘命如果有五十年,這一點錢只夠每年花二十萬元左右,不就跟我對於調查三的看法有所矛盾嗎?其實不然,如果你透過安全穩當的投資,一年確定有五%報酬率,這個金額能讓你安心退休。
◎退休之後,做到「不窮」最重要
接下來,我則是針對四大調查主題提供了些建議。
一、退休金額:沒出國的話,一年至少需要五十萬
在不必負擔子女教養費用的前提下,至少需要準備「未來每年生活費」的二十二倍。以我和太太為例,在沒有出國旅遊的情形下,一年至少需要五十萬元,才能擁有基本的生活水準,所以需要準備到一千一百萬元。拿一千萬元來投資年報酬率五%的金融商品,就能賺到五十萬元的生活費,另外的一百萬元則作為生活緊急預備金。
如果每年都想出國玩,退休金額當然就不止這些。如果保險買不夠、房貸尚未付清,甚至還在租房子,都必須把這些支出估計進去。
二、理財工具:千萬別選定存,會越存越窮
除了生活緊急預備金之外,有錢的話絕對不該拿去銀行定存,因為現在的定存利率太低了,低到無法對抗通貨膨脹率,存定存只會讓你越存越窮。
找到可以給你「確定收入」的金融商品,例如每年都有穩定配息,股息殖利率又至少能打敗通貨膨脹率,且該公司大到不會倒的股票。許多結合儲蓄或投資的保險或許也有這種功能,但會造成嚴重的資金排擠效果,這對退休生活品質是非常不利的。
任何希望透過賺價差來取得「期望收入」的金融商品都不適合,因為退休之後是絕對不可以賠錢的。
三、年報酬率:五%為目標,非常合理
承上所述,既然要是「確定收入」,所以對年報酬率的期望當然不可能很高。因為高報酬必然伴隨著高風險,反之要追求低風險,只能接受低報酬。
我認為年報酬率目標五%是非常合理,也一定可以做到的。例如目前台股中,很多金融股和標榜高股息的ETF(指數型基金),都能讓你得到至少五%以上的股息殖利率。
四、金融素養:一知半解,不如不要懂
關於這一點,我和許多專家持完全相反的看法。我認為根本不需要太專業的金融素養,因為「無知不可怕,一知半解最可怕」。退休之後努力吸收金融知識,圖的多半是多賺一點「期望收入」。但這種一分耕耘,不一定會得到一分收獲,甚至還有可能誤以為自己什麼都懂,其實都只是懂皮毛,這樣風險反而更大。
此時,也不該追求「長期」複利效果,因為此時要開心花錢,而不是努力賺錢。更重要的,是千萬不要落得「人在天堂,錢在銀行」的下場,也要記得「花掉的是財產,花不掉的是遺產」。
退休之後,只要做到「不窮」就夠了,再加上「不病」、「不無聊」,就一定能夠擁有樂活的第三人生。
1-2 第三人生的投資理財,絕對不能賠!
很多年輕人都說投資賠錢沒關係,因為「錢再賺就有」。不過,如果你已經進入第三人生階段,萬萬不可以有這種想法。因為一來「時間」不允許,你的時間不多了;二來「收入」不允許,你已經沒有穩定的薪資收入了。
第三人生的投資理財,絕對戒之在「賠」這個字。
一、台幣定存:利息不敵通膨率
絕對不能賠錢的投資理財方法,第一個想到的一定是把錢存在銀行,這總不會賠錢吧?因為銀行不可能倒,所以這樣做肯定穩賺不賠。從存摺的帳面金額來看,當然不會減少,而且就算利率很低,但至少還有微薄的利息。
現在銀行定存利率只有一.三%左右,但生活上必須面臨的通貨膨脹率,好歹也有二至三%。所以把錢存在銀行,不會賠在「帳面金額」上,而是賠在「實質購買力」。
但利息收入無法對抗通貨膨脹率,所以到了第三人生仍必須繼續節儉度日,甚至比沒退休前更擔心花錢。請問,你希望過這麼拮据的第三人生嗎?
二、外幣定存:匯損恐難承擔
台幣定存利率太低,那就去存一些利率勝過通貨膨脹率的外幣定存吧!但是,請別忘了還有匯率的風險。或許某段期間、某些幣別的定存可以利息、匯率兩頭賺,但還是不能保證你可以永遠「穩賺不賠」。
三、儲蓄險:高保費排擠開銷
第二個想到不會賠的投資理財方法,就是買儲蓄險。繳費期滿可以領回的利息,一定比銀行多,而且應該還能對抗通貨膨脹率。不過,一切都必須等到繳費期滿,而這個期間經常長達二十年,你確定能活到二十年後嗎?
買儲蓄險來作為投資賺錢的工具,比把錢存在銀行還不利。因為你每年都要繳高額的保費,直接排擠未來二十年的生活開銷。如果你急需用錢,必須提前解約時更會傷及本金,這就會讓你「賠錢」了!
四、債券、高收益債基金:大環境反轉血本無歸
買債券肯定不會賠吧?這可不一定。因為願意提供債券高利息的政府或企業,都很有可能發生倒債風險,屆時損失將會非常慘重。很多人愛買高收益債基金,雖然一度都有不錯的獲利,但全球經濟一旦反轉,就有可能轉盈為虧。
五、黃金、藝術品、房產:有利有弊
黃金、藝術品和房地產是相對「保值」的理財工具,但這是在你不會變賣的前提下。一旦因為要用錢而處分它們的時候,當然是有可能賠錢的。後兩項的最大缺點,就是變現不易,要花很多時間處理。
持有黃金或藝術品的最大好處是可以規避遺產稅的計算。大都會區的房租漲幅遠遠落後房地產增幅,所以租金投報率甚至輸給通貨膨脹率,這也是看起來有賺,但實際上是賠的投資理財方法。
六、股票:有些可以長期獲利
期貨交易風險太大,千萬別碰!但買股票卻有可能穩賺不賠喔!誰說「買」股票,一定要「賣」股票呢?如果你不賣,就不會賠啊!不過,請千萬別誤會,這個道理不適用所有的股票。例如,如果你在千元之上買過宏達電,恐怕此生就要註定賠錢了。
◎樂活大叔教你兩招穩穩賺
必學第一招:用兩個條件找賺五%個股
什麼股票可以不賣就不賠呢?它必須同時符合兩個條件:一是幾十年來每年都有配股息,二是公司規模大到不可能倒閉。
這種股票其實並不少,但若要讓第三人生過得比較寬裕,還要從中找到股息殖利率( =股息÷股價)至少五%左右的股票。很多金融股都符合這些條件。
如果你不知如何選股,與台股連結的一些「指數型基金」(Exchange-tradedfund,ETF)中,有很多的股息殖利率都能穩定在五%左右,例如規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元大高股息」(0056)。
必學第二招、備兩年備用金,不會被迫賣股
這個方法如何對抗股價波動的風險呢?就是你必須準備兩年的生活緊急預備金,避免在急需用錢時必須賣股票。因為賣股票當然有可能會賠錢。
第三人生一定要有穩定的收入,而且絕對不能傷及以往辛苦存下來的錢,這樣才能擁有一個可以「放心花錢」的第三人生…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