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真正自己,抹去煩惱的開端

我相信已經讀到這一頁的你,內心也清楚自己是屬於這類性格的人(當然,也有人覺得自己並不是「百分之百」)。不過這類型的人格也會因人而異,不能一概而論。例如,沒有對人恐懼症,也能和人維持正常互動,只是不愛說話等,依據各式各樣的特徵組合,呈現出的行為模式也是百百種,自認怕生,但他人並不這麼認為(反之亦然),這樣的例子也不少;而且所謂的「不擅表達」也有很多種解釋,到底不擅表達到何種程度?又或是真的完全不敢開口?這也都會因人而異。再說,我們也很難以同一種標準劃分「擅長與否」,畢竟每個人的狀況不盡相同,由此可見這類人格的定義其實相當複雜。因此,在本書所使用的定義如下──「認為自己本來就是性格退縮」的人。

無論呈現給人的是多麼活潑開朗的形象,但內心仍自認很退縮,那麼就算是了。而與其把重點放在繁瑣的文字定義,我更希望能著重──在日常生活中常因個性吃悶虧、對自己不滿、總有悲觀負面等想法,並隨時處於壓力狀態的實際問題面。因此,我將列舉這類人格的各項特質,不妨一起來確認,看看有哪幾項符合現在的你。

這樣做,為的就是以客觀角度看待自己真實的面貌,回答時也請記得無需在意別人的眼光。


「壓力源」特質,你有幾項?

這是我念中學時所發生的事。

當時在學校做性向測驗,發下來的題目卷上出現了「你屬於積極還是消極的人?」這種問題,讓我不知如何作答。如果回答「消極」,不就等於承認自己的懦弱膽怯了嗎?那時候的我這麼想。但在別人眼中的我,想必也是個被動又悲觀的人,我又無法坦率面對自己,在幾經掙扎,最後才選了「消極」這個選項,這都是出於不敢正視自己的彆扭心態作祟。

而類似的情形不止這一次。

你若是也和從前的我一樣,怯於勇敢面對自己,那麼現在就請試著好好正視自己的內心,你符合哪幾項?其中也加入我從小到大的親身經驗做為例子──

❶ 容易悲觀,想太多

凡事都習慣往壞的方面想,做任何事都會預設「最糟的情況」。當其他小朋友在公園玩爬格子,我只顧著擔心「沒踩好摔下來怎麼辦?」,呆呆站在旁邊看。長大後,工作上經常要拜訪客戶,我總會逕自設想「出包被客戶痛罵」的情形,也就是總先看到壞的一面,而事情進展通常也真的不如預期,往往更讓人意志消沉,就這樣一直重蹈覆轍。

→行為表現──無時無刻都很悲觀,容易為一點小事就灰心喪志。

❷ 在乎別人眼光,容易緊張

小時候和朋友一起玩,只要大家忽然往我這邊看,我就會緊張到臉紅發燙,汗如雨下。因此,我覺得這樣的自己真的很丟人現眼。還在念書時,就連旁邊的女生要和我借課本看,都會緊張到臉頰發燙;出了社會,遇到向大家自我介紹的場合,在我的記憶裡從來沒有一次是順利的,尤其是當前面那位說得越精彩,我的表現就越糟;當我渴望「好好表現」,就越容易繃緊神經,等到好不容易講完,而我早已滿頭大汗。

→行為表現──非常在意別人的眼光,一旦感受到他人視線,就會異常緊張。

❸ 不擅長和人相處

比起跟朋友打棒球,我更喜歡自己跑去荒郊野外抓昆蟲。以前,曾被迫加入童軍社,也曾經在露營時太想家,自己躲在帳篷裡邊哭邊睡著;每天上班我也都趕在最後一分鐘才打卡,太早進辦公室勢必得和人寒暄個幾句,而我只想避開這一切;午休時間會找理由單獨去吃飯;我也不擅長團體行動,和大家聚餐喝酒時,也從來不曾覺得開心,只落得一身筋疲力盡,每次都以「快點結束吧!」的這樣心情祈禱著。

→行為表現──獨處是補充能量,交際是種負擔。

❹ 與異性互動,壓力大

小時候,我總是「不敢和女生講話」,也完全沒有主動跟女同學說話的印象。偶爾會有女生找我說話,但這就夠讓我一片混亂了,我會漲紅著臉語無倫次,只想趕快逃離現場,以前的我面對異性時總是特別不知所措。稍微長大之後,即使身邊同儕都嚷著:「好想交女朋友!」我也只是跟著附和而已。

老實說,要是真有了女朋友反而更讓我害怕,約會見面不知道該聊什麼;講個電話可能只會支支吾吾;在一起時,就緊張兮兮、累得半死……,交女友對我而言,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但我是異性戀,喜歡女生,而她們對我來說,如同是一種不知該如何接近的未知生物。

那時候,心目中理想女性的條件是,只要兩個人能靜靜地在一起,什麼話都不用說就好。

→行為表現──人際關係中,最頭痛的就是異性間的相處。

❺ 太在意別人臉色

當上課時,若是老師說了什麼想逗我們笑,我會先瞄一下班上帶頭的同學,再決定自己要不要跟著笑,因為太介意別人的眼光,做什麼事都總是綁手綁腳。「講這種話會惹人厭吧?」、「那樣做會被人當白痴。」老是活在別人的目光之中,每天過得戰戰兢兢;職場上,也盡量避免引起爭端或糾紛,選擇保持低調,我會時時留意上司的情緒和同事的一舉一動,話能少說就少說。尤其,對那種大嘴巴的人或是公司的高層要角,更是如此小心。

→行為表現──對人言聽計從,絕不主動妄為。

❻ 沒有幽默感

看著當時班上最幽默風趣的Y同學,在情人節收到了滿滿一大袋的巧克力,讓我受到了不小的震撼。我羨慕地想著,「如果也能像他一樣有趣就好了。」但我從來不記得,自己有哪次讓人開懷大笑過;長大後,我還是沒有完全放棄想逗人開心的念頭,認真研讀〈冷笑話全集〉,在大家面前小試了一下身手,結果卻被人以詫異的表情問道:「你幹嘛突然講這些?」這讓我學會了一件事──沒有前面的鋪陳,就突然講笑話是不會成功的。

→行為表現──無法放下矜持,放膽耍寶、逗人發笑。

❼ 總是悶不吭聲

身處人群就會渾身不自在,但就連和人獨處時也一樣。倒不如說,一對一的時候更有「不得不說點什麼」的壓力,反而更讓人窒息,不是故意要沉默,而是不知道該說什麼。念中學時,我會和附近的同學一起走路上學,但整整三十分鐘我們幾乎一句話也沒說,自己走自己的路,我總是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心裡其實很浮躁,反而自己一個人走路輕鬆多了。我並不討厭對方,只是覺得還要費力找話題很麻煩;剛進公司當業務時,我還無法輕鬆自在地和客戶聊天,「說這種話會冒犯人!」、「要是亂講話惹毛客戶就玩完了!」等,老是想東想西,最後還是沒吐出半句話,我不喜歡氣氛一片沉默,但也害怕多說多錯。

→行為表現──過度謹慎言辭,反而更開不了口。

❽ 經常游移不定

行事不夠果斷的我總是晚別人一步。腦中一向處在高速運轉的狀態,但沒有表現出來,在別人眼裡才會老是像在放空。

這也都是出於小心謹慎的特質所致。當班上在分配值日生工作,其他同學都一一排好順序、挑好工作,我通常只能撿剩下的做(好比一大早的掃除),還好我並不排斥枯燥、低調的工作,對此並沒有什麼怨言。

然而隨著年紀增長,我越來越厭惡自己的反應遲鈍;連平常和人說話時,即使能理解對方的意思,回話時也可以猶豫半晌,這也是造成不擅言詞的主因;就連被問到「晚餐要吃日式料理?還是西餐?」這種二選一的問題,我也可以遲疑半天。隨便挑一個不就得了?但我還是經常拿不定主意。

→行為表現──習慣凡事都穩穩來、有依有據,不敢順從直覺。

❾ 不願多表示意見

班會時間大家在討論校慶的表演節目時,我也不會想開口發表意見,打從心底覺得自己「不是該發言的人」,就這樣坐在台下,從未積極參與討論,也不會清楚表明自己的想法與立場,更別提要站上講台,最好都不要有人注意到我。

一直以來我都讓自己不要太引人注目;我也從未在公司會議上主動發言,向來只是默默聽別人說話,即使偶爾被點到,便以一句「我沒有其他意見」通常就可以全身而退。

→行為表現──害怕成為討論目標或眾人的焦點。

❿ 總覺得自己不如人

小時候的我很瘦弱,尤其不想被人看到我骨瘦如柴的手腳,即使夏天仍穿著長袖、長褲,還會請假躲游泳課;比別人不敢說話、比別人更容易緊張、比別人被動、聲音也比別人小……,我就是什麼都比不上別人;當上業務後,我也堅信「一定要比別人更努力克服自己的弱點才行!」,沒日沒夜地練習說話;和大家聊天時,我也總是對談吐幽默的人投以羨慕眼光。

→行為表現──眼裡只有自己的缺陷與不完美,成天妄自菲薄、裹足不前。

⓫ 嚴以律己,也嚴以待人

課堂上從來不曾舉手發言的我,不想成為大家目光焦點的另一個原因,是沒有十足把握就不敢回答問題。比他人還要害怕失誤,形成了凡事小心翼翼、不敢衝動行事的作風。出社會工作後,我不僅對自己要求嚴格,看待別人也是高標準;對方出了什麼小差錯我就會放在心上,往往只看到壞的一面,也不太會誇獎別人;這樣的性格,讓一些部屬對我敬而遠之。

→行為表現──說好聽一點是謹言慎行,其實就只是膽小怕事。

⓬ 太在意枝微末節

在他人看來芝麻蒜皮的小事,也會讓我緊張不已。以前讀書時,期末考前我一定會拉肚子;背地裡被人稍微說了幾句,就會一直耿耿於懷,每想起一次胃就跟著痛一次;對他人給的負面評價特別敏感,平時則盡可能保持良好形象;長大後,還想給人率性、不拘小節的形象;和朋友約好時間卻故意姍姍來遲,當下的我,罪惡感仍舊隱隱作祟。

→行為表現──多慮多疑的敏感個性,使自己經常悶悶不樂、對小事放不開。

以上,就是以自身經驗所彙整的幾項個性特質,就連說明都能舉出滿滿負面例子,這也是我性格上的過人之處吧。 閱讀完整內容
開始喜歡自己的不完美:善用天賦特質,把「弱點」變「強項」

本文摘錄自‎

開始喜歡自己的不完美:善用天賦特質,把「弱點」變「強項」

渡瀨謙

由 方言文化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