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微網紅到底有多厲害?

微網紅起手式寶可孟 餵不飽自己 卻掏腰包大方養粉

不到兩個月,我的推廣已經有一二四人成功辦卡(指他參與代言的遠銀Bankee信用卡),對我來說,這是沒困難的。」本名賴孟群的財經類網紅「寶可孟」,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搜尋信用卡和各種理財優惠訊息,然後在臉書粉絲專頁發出快評。

「 有時我的資訊真的比市場還要快。」寶可孟自信地說:「這讓粉絲很習慣說:『好,今天要知道什麼財經消息,看寶可孟粉絲頁就好!』我是用這種方式把粉絲養起來的。」

平均來說,他一天會在粉絲頁發出九篇貼文,總計去年部落格文章則是寫了三七○篇,等於一天超過一篇。還有自去年九月起,他開始固定直播,並經營Instagram。除了回應粉絲留言、私訊,他自己也設計「省錢金點」與「寶可孟麻吉指數」等自創會員機制,而且每月至少舉辦一場粉絲活動。

由此不難想像寶可孟的一天該有多忙碌。其實,他的正職是剪輯師,關於粉絲經營那些事,都是他抓住生活中每一個零碎時間完成的,是十足的斜槓青年。

不過他坦言,目前單靠網紅接案的收入還無法支撐他的生活,這正是為什麼他仍需要維持正職工作。接著他還自嘲,如果以每天花十到十二小時經營粉絲團的工作時數來計算,那麼他去便利商店打工所賺得的錢,可能還比較多。

主動回饋粉絲 求得未來利多

網紅收入無法養活他的一大原因,其實是他經常會把從工商合作案拿到的酬勞分發給粉絲。如自掏腰包買咖啡券,或在出國時買小禮物,然後不定期舉辦活動,將獎品發送給粉絲。在一月二十日,他要舉辦尾牙同樂會,光是準備抽獎的獎品就花了三、四萬元。

寶可孟也把話說得直白:「我的利多是未來,不是現在,所以我願意把利益回饋出去。」

此外, 他為了搶快,往往在金融業者找上門合作之前,已寫出相關產品內容,因此他確實遇過廠商注意到他,最後卻不知彼此有什麼合作空間的狀況。但他也不覺可惜,「因為我賺到時間差, 第一時間分享, 粉絲就會看我的。」不僅如此,為了將粉絲擺在第一位,他也會做出如「二○一九年剪卡排行榜」這種明顯會得罪廠商的題目。

隨著寶可孟的粉絲人數持續成長,且粉絲甚至願意將姓名、電話,甚至是身分證資料交給他,可以看出他們彼此間的信任關係。他也發現,如今他除了能在信用卡揪團活動創造出數百、破千人參與的成績,影響力其實已不再限於理財商品。

舉例來說,他在去年十一月與肯驛國際合作推廣「Trace Me」行李掛牌,一個月就賣出一二○張。在肯驛看來,這樣的商品可以有如此的銷售成績,是非常出色的。而對寶可孟意義更重大的是,其中竟有四個人是一口氣買了十四張。

「天啊,你需要十四個行李箱嗎?」他認為,這顯示出自己具備一定的號召力,自信地笑說:「以後我可能還可以賣鍋子。」

微網紅進階班茉茉 粉絲不到兩萬 年接逾百件業配案

在網路以「茉茉」名號走紅的鄭坤華,原是企業內的小螺絲釘,偶爾利用工作餘暇在部落格畫插圖,直到一次意外的合作案上門,才發現自己的力量。到今天,她的年接案量超過百件,已足以支應生活所需,而商品合作範圍更從服飾穿搭、旅遊,跨足到生活和親子。

雖然從小就夢想成為一名自由工作者,但「網紅」其實不在茉茉的想像之中,是有一次出國旅遊,想為自己留下紀錄,因此認真寫了多篇遊記,包括一篇穿搭文章。屬於肉肉型女生的她,當時是女裝品牌OB嚴選愛好者,「當時覺得寫了沒人看有點空虛,就想說那我去敲OB小編,問問可不可以幫我分享。」沒想到誤打誤撞,竟意外收到一紙長期合作合約。

不過當時茉茉其實自認還不是網紅,文章報酬大多都只是商品交換,沒有收取稿費。但也因為合約載明每月要發表四篇文章,促使她不再只是隨興發文,而是固定產出,從此開始累積人氣,被愈來愈多廠商看見。

後來,她投入在部落格的時間愈來愈多,且讀者的熱烈反饋也讓她察覺到,「他們真的是有需要參考我的文章。」這時她才真正把「網紅」看成一份工作,並認真經營臉書和收取合作費用。

現在她除了保持每天至少更新一篇文章,也會預先想好每周各種內容的排程,特別是在業配合作之外,她堅持不論有多忙,都要寫出自己喜歡、有自己風格的主題,「這樣才會有真粉。」

另外,茉茉也會刻意選在粉絲有時間互動、留言的晚上時段發文。「我很注重互動。」她表示,那些經常互動的粉絲對她來說,已經像真實生活中的朋友一樣,彼此除了聊文章、聊穿搭,也聊生活上遇到的疑難雜症、互訴心事。

做好時間與專案管理 有助自主接案

但要真正做到穩定接案這件事,單靠認真產出好內容,以及抓住粉絲的心也還不夠。茉茉提到,每個案子從洽談開始,必須與廠商溝通、了解產品資訊,再去構思呈現方式,例如單單為了拍攝場景,她就不知做過多少場地功課。而且往往一出門就要花上大半天,回來後還得整理道具、洗衣服、整理照片、剪輯。她估計從事前準備到交稿,大約要花費五天到一周時間。

特別是當接案類型愈來愈廣、數量愈來愈多後,更考驗茉茉的時間規畫和專案的管理能力。由於她過去的工作經常要面對截稿壓力。她相信這項經歷對她後來自主接案,產生莫大的幫助。

 

而且也因為自己曾經扮演過廠商的角色,茉茉很清楚廠商端想要什麼,所以在認真做功課、產出扎實內容外,她更不容許自己犯下拖稿的大忌,甚至有時還會主動多做一點。女裝品牌PolyLulu行銷企畫部主任蔡喬帆提到,她們在合約內沒有要求發表影音內容,茉茉卻會主動將直播合作剪輯成懶人包放上YouTube。

這是為什麼網紅市場競爭激烈,但既懂粉絲也懂廠商的茉茉,接案仍相當穩定,「我的競爭力就是我夠認真!」

微網紅升級版Ting’s Bistro把料理變知識 突破20萬訂閱

「我想要創業已經想很久了。」說這話的是曉築生活創辦人丁曉祥,而他更廣為人知的身分,是「Ting’s Bistro美食自學廚房」頻道主「克里斯丁」。

喜歡看YouTube學做菜的克里斯丁,二○一六年開始在YouTube和臉書分享各種料理翻譯影片,雖然這時只是有一搭沒一搭地做,在臉書演算法的幫助下,兩年也累積出十萬名粉絲,讓他更確立要創業的想法。

只是他也說,基礎雖然有了,若想真正當事業經營,就必須創作屬於自己的內容。而綜觀當前市場,料理美食類的網紅雖不少,他們還是發現了一個缺口——知識型料理網紅。

所以除了推出做菜和生活類影片,克里斯丁與夥伴常把艱澀複雜的內容如生酮飲食、常見牛排部位或非洲豬瘟等主題,用簡單易懂的講解方式,再搭配有趣好玩的影像效果,做出自己的特色。

雖然克里斯丁形容他們一路走來是摸著石頭過河,目前仍在多方嘗試的摸索階段,但在原創內容穩定推出後,「Ting’s Bistro」的YouTube頻道開始顯著成長,去年十二月突破二十萬訂閱者。

他相信,如果當初沒有找來兩位好友陳琬渝和陳長忻一起創立公司,用更密切也更有效率的方式分工合作,就無法維持現在一周三支影片的內容穩定產出量,而後來的訂閱數和瀏覽量也就不可能成長得這麼快,更無法達到現在的品質。

必須要賺錢 朝著發展藍圖向前走

但他們不否認,成立公司也有挑戰。首先,成本問題是最直接的。以他們去年接案量超過五十件來看,如果只是要養活克里斯丁一人,應該不成問題;但就公司的角度,至今還在虧損。

克里斯丁也說,不同於很多網紅、YouTuber是一個人,「我們一開始就是從公司角度出發。」這讓他們的思考、決策方式不太一樣。他說:「至少財務上的目標還是得達陣。」更白話地講,就是必須賺錢。陳琬渝直言,初期知名度不高,開發客戶常碰壁,也因缺乏經驗,不懂得如何和廠商談合約、保障自身權益,在財務壓力下,曾接過一些讓他們「不太舒服」的案子。

不過情況正逐漸改善,一來是他們更有經驗,二來也因為訂閱數、觀看數持續增長,開始有愈來愈多廣告主主動接洽,當中還有不少因為合作成效不俗,成為長期夥伴。陳長忻舉例,湯瑪仕肉鋪曾反映,在合作影片播出後,明顯感覺到消費族群改變,多了很多年輕男顧客。

或是他們和推出廚房溫控智慧插座的新創團隊Kitchbot也合作了很長一段時間。Kitchbot共同創辦人楊仕凡,除了看好克里斯丁的風格相對讓一般觀眾比較容易了解他們的產品,在實際銷售方面,也見到細水長流的表現。

「我們看得到每個月虧損金額逐漸減少。」克里斯丁對未來抱持樂觀的期待。陳長忻也說:「雖然還沒賺錢,但可以看到往後發展的前景。」他們將跟著心中畫下的發展藍圖,穩步向前。

隱藏版網紅小貓 讓客人喜歡她 商品一開賣就秒殺

「我昨天Po了幾個飾品,幾乎都是我要跟客人比賽把留言關閉。」被大家暱稱為「小貓」的黃亭維,近來遇過最誇張的情況是,文章才發出就被臉書鎖住,但在發文和被鎖文的幾秒空檔裡,已有粉絲在留言區回應「+1」的購買。這就是隱藏版網紅——團媽的力量。

小貓是「米妞日韓精品服飾」的經營者,她大多時候要擔心的狀況,不是商品賣不出去,而是「餵不飽」粉絲。經常她才在臉書貼出商品,短短幾分鐘就完售。速度之快都讓她不免懷疑:「難道粉絲是時刻盯著粉絲專頁看嗎?」

這樣的威力,其實是多年的累積。在學生時期,小貓夢想要自己開店,後來也真的在台北市公館商圈開出自己的第一家店,然後再轉戰師大夜市。

不過後來受到師大夜市居民抗議事件波及, 必須搬遷,在滿手貨品卻沒有實體點可銷售的狀況下,她才認真透過臉書做起銷售。而後她雖在晴光商圈找到新店面,卻距離老客群太遠,所以漸漸地臉書就成了與老客戶聯絡、銷售的管道。

刻意控制粉絲人數用心照顧老客人

此外, 小貓提到,因為晴光商圈是社區型商圈,特性和公館、師大商圈不同,「我最大的衝擊是來客數減少非常多,會很害怕。」所以她積極引導每位進店客戶加入她的臉書粉絲專頁。她十分自信地說,在粉絲數突破一萬五千人之前,幾乎每位粉絲她都認識,而且不只知道名字,連高矮胖瘦、有幾個小孩等細節,都一清二楚。

這些年經營下來,小貓的心得是:「他們(客人)喜歡你的人更重要。」她認為,一開始或許是她選商品的品味吸引客戶上門,但後來產生的長期採購行為,來自於客人喜歡和信任她。就像有時客人會傳來私訊:「我要找會保暖的牛仔褲,你知道我穿什麼尺寸和不喜歡什麼吧?」小貓只要回一句:「知道、知道。」交易就算完成了。

另外,也不時有客人到門市取貨時,會主動送美食或補品給她;同時她還觀察到,忠實客戶常會帶來許多新客,而且一買都是大單,同樣不會懷疑她的商品品質。相比之下,臉書的陌生粉絲除了購買金額小,還可能有下訂後跑單等情形,反而帶來麻煩。

這是為什麼小貓不刻意追求粉絲人數成長,甚至後來將主力轉移到臉書私密社團,還刻意將人數控制在五千人以內。更重要的是,她這麼做卻無礙業績的成長。目前除了她和先生共同投入經營,員工數已一路增聘到五個人。後來她發現不斷增加人手,也不是辦法後,又導入愛迦資訊的臉書訂單管理系統。

「現在對我來說,還有很多想對客人做的事還沒做到。」小貓發現客人經常在等著要買東西,甚至只要有一天沒發文,就會有粉絲來問是不是臉書壞了?因此相對於衝高客戶數,她相信照顧既有粉絲更重要。

閱讀完整內容

今周刊 第1152期

本文摘錄自‎

茫茫人海裡被看見 這些微網紅到底有多厲害?

今周刊

2019/1月第115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