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造星時代


這是個好萊塢出現劇本荒、手機螢幕裡各種網紅過曝的時代,此刻真正能啟發男性價值想像的,或許還是那些在運動場上流汗搏命、在場下自律修煉的體育明星。
例如人生堪比漫畫劇情、投打二刀流的大谷翔平、不斷為F1締造新紀錄的車神Lewis Hamilton、趕在40歲前為Louis Vuitton拍攝廣告大片的LeBron James⋯⋯他們重新解釋嚴謹、好勝的美德之必要,這些當代英雄不只贏得比賽,私服穿搭有型得體的他們也贏得了所有觀眾與產業的注意力。且讓我們從球壇幕後走到自家衣櫃,一步一步讓自己與這些當代明星同步看齊。


球場上他們是英雄,但離開聚光燈後,是誰讓運動員繼續閃耀?體育經紀人這個幕後角色,已成為運動產業中不可或缺的品牌操盤手。這是一場由汗水、數據與壓力所交織的複雜棋局,體育經紀人不僅是談判桌前的代言人,更是品牌策略師、公關危機管理員、人生教練與選手最親密的夥伴。

文─郭璈 插畫─Jackie Chen

1925年,當時22歲的美式足球新星RedGrange正決定從大學聯賽轉戰職業球壇,此舉掀起輿論,彼時NFL才剛成立,20年代的美國人認為僅憑獎學金補助打球的學生球員更具體育精神,「為錢打球」是不光彩的事。

但一名劇院商人兼體育娛樂推廣者C.C. Pyle幫Red Grange為芝加哥熊隊(Chicago Bears)所談妥的這份高薪合約,實在精美到讓全美民眾閉嘴,根據合約,Red Grange每場比賽保證收入約三千美元,並可從中拿到票房分紅。

Red Grange在NFL初登場就獲得約三萬美元進帳,巡迴賽期間平均每場收入也高達1.6萬美元,更別說額外的大量商品代言和媒體曝光。率先納入職業合約與商業操作思維的NFL,在多年後成為世界上最賺錢的體育聯盟,C.C. Pyle的創舉也被譽為是近代體育經紀的濫觴,也促使業界與民間開始思考職業球員的商業價值。

後來到了1960年代, 知名律師Mark McCormack與高爾夫球名將Arnold Palmer的合作開啟以選手為核心的品牌經營模式,全球首家體育經紀公司IMG也隨之誕生。至此,體育明星不再只出現在賽場,更能進行代言、授權、參與品牌行銷等活動,將運動經紀一職成為顯學。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明星的地方就需要經紀人。台灣的運動產業發展雖不如歐美蓬勃,但隨著環境更加重視專業選手的待遇與養成,運動經紀也在近十年內普及化。

運動經紀在台灣 知名運動行銷品牌「展逸」在2023年成為台灣史上第一家該運動休閒類股的興櫃企業,由前籃球國手張憲銘創立,承接過許多NBA球星來台活動,並深耕國內外棒球經紀。2024年在世界12強冠軍戰率先擊出全壘打的「台灣鐵捕」林家正,以及近年跨足娛樂圈表現亮眼的郭泓志,都是其合作夥伴。

「我從職棒元年(1990)開始看棒球,陳金鋒、王建民、郭泓志旅美時期的比賽轉播從不錯過,很榮幸這三位現在都在我們家。」展逸資深體育經紀Chris說道,曾擔任過棒球協會媒體公關與中華隊管理的他,憑藉對棒球的熱情加入產業。

Chris表示,體育經紀人工作內容僅有10%是攸關對外的活動接洽,即便是台灣最熱衷的棒球,整個球壇也僅有極少數的球員具備所謂的商業機會。

這不代表多數球員不夠出色或收入不高,相反的,以過去相比,當前台灣職棒球員的待遇與環境都愈來愈好。如今的廣告模式也與過去不同,一般球員都能接到不錯的額外業配收入,可僅有少數頂尖球星,才有所謂的場外商業活動可接。「唯有在技術到達一定頂尖,且被同溫層以外的人認識你後,才會有所謂的商業價值。」Chris說。

身為國球的棒球都如此了,其它運動項目勢必也是。分別於「2020東京奧運」「2024巴黎奧運」奪金、驚豔全球的「麟洋配」(王齊麟+李洋)即是最好的證明,兩人的聲勢在近年內水漲船高,其實早在東奧前,他們的世界排名成績早就名列全球前10水準,可在奪牌前,商業價值可說是零。

東奧前三年,世界排名優異的李洋被一名黑心經紀公司盯上,簽下一紙坑殺的不合理經紀約,活動沒接成還被抽成,連原有的補助與獎金都被扣。現任經紀人Becky介入後協助解約,更發現受害的體育選手原來不只一位。

「這說明了當時羽球界對運動經紀相關知識的匱乏,即便如球后戴資穎這種頂尖選手,聽聞也都是由父親協助打理經紀活動,一般選手很難理解到經紀人的作用為何?」Becky回憶這段往事說道,解決黑心合約後,她隨即參考律師與會計師的建議成立「麟洋國際體育顧問有限公司」,以合法且合理的模式協助選手,目前旗下除了退役的李洋與現役的王齊麟,金牌拳后林郁婷也是其合作夥伴。

Becky與這些選手的合作關係都發生在他們拿下金牌前,本身也是羽球國手出身,同時也是現任「中華民國全民羽球發展協會」理事長,專注基層選手提攜,「其實台灣羽球成績一直都不錯,但是卻一直沒有一個專業的經紀風氣來幫助這些選手。」在成立自家經紀公司後,Becky深入理解棒球、籃球經紀模式,並與身邊的藝人好友交流學習,逐步累積體育經紀的實務操作。

唯有在技術到達一定頂尖,且被同溫層以外的人認識後,才會有球場外的商業價。—CHRIS CHANG,展逸國際資深體育經紀人

體壇是很現實的,身為選手就是用實力和成績在話,沒有成績就什麼都不是,最重要的本分就是本業表現,否則就沒有商業價,更不會有影響力。—BECKY WU,麟洋國際體育顧問負責人

隊友之外的最佳夥伴  Becky與麟洋二人存在著深厚的信任與默契,李洋總稱她為姐姐,齊麟則是稱呼她乾媽,這些習慣都是在她成為經紀人前就存在的情誼。

即便羽球經歷豐富,Becky也深知,關於比賽,選手與教練團之間都會有專業的戰略與討論,自己絕不干涉,她的角色比較像是賽場之外的陪伴與調和。過去麟洋二人出國比賽時,Becky並不會隨行在旁,但也經常在深夜凌晨時分回應球員的越洋電話,用傾聽為他們排解比賽壓力。

這一點在林郁婷身上更為明顯,「我對郁婷的協助始於場外的部分,例如幫忙拉贊助、籌措經費。」相較羽球,拳擊在台灣關注度又更少,然而一名職業拳手能在國內進行實戰練習的機會也很少,因此經常需要出國比賽+訓練,需要相當程度的費用開銷,林郁婷在2019年獲得Becky營運的基金會贊助,兩人從而相識,在2024巴奧奪金以前,陪伴她度過不少抹黑風波低潮。

「體壇是很現實的,身為選手就是用實力和成績在說話,沒有成績就什麼都不是,最重要的本分就是本業表現,否則就沒有商業價值,更不會有影響力。」這句話,由同時見證三位金牌選手成長的Becky說出,極具說服力。

Becky認為,運動員本身都具有某強烈特質與性格,無需過度包裝,對於商業合作,她始終保持著開放多元的可能,也相信運動員會自己找到自我風格。

對時尚有著濃厚興趣的王齊麟,在今年成為Dior Beauty的形象大使;林郁婷以個人經歷倡議性平、反霸凌,成為「女力」代表;李洋退役後專注於教職和演講,Becky也幫他安排說話訓練,精進演講技巧。

Chris同樣不以「包裝」形塑球員形象,而是強調個人特質。他指出,展逸秉持夥伴關係,即便球員職涯數據下滑也不輕言放棄。王建民便是代表例:他曾是MLB頂尖球星,因傷離開洋基,之後輾轉七支小聯盟與獨立聯盟,只為重返大聯盟投手丘,經紀團隊從旁協助,安排訓練資源,在2016年,以皇家隊投手身分重返大聯盟,最終以生涯勝率0.6667名列MLB史上Top 13,這段歷程更被拍攝成紀錄片《後勁:王建民》。如今的建仔回台執教,12強賽期間擔任牛棚教練,成為奪冠幕後功臣。

棒球賽季場次繁多,經紀人除需處理行政、公關、訓練安排,更須熟悉數據與合約談判。Chris強調,談判時需掌握歷史薪資案例、選手數據與市場行情,以爭取最佳待遇。此外,科技進步讓運動員數據更透明,經紀人須結合傳統與進階指標,協助選手進行策略訓練與價值提升。

讓運動成為永續文化  每年每季,Chris與團隊都會充分關注高中、大學潛力新星,若有機會成為合作夥伴,便會給予訓練資源,協助進軍中職、日職或美職,例如今年登上大聯盟的鄭宗哲和即將出國挑戰的徐若熙。Chris表示,台美職棒選手每年須應付逾120至160場比賽,這是相當驚人的數字,全力負責後勤的經紀人,能夠讓球員專注於場上表現。

完整見證麟洋配與林郁婷崛起的Becky表示,現役球員絕對會以本業為重,廣告活動僅為延伸價值,她也呼籲社會換位思考,當球員能夠出席商業活動,代表其成就被市場肯定。深耕羽球領域的Becky亦補充,許多台灣運動選手在成為眾所皆知的明星運動員前,最需要的其實是企業贊助,羽球現有台電、土銀、合庫、亞柏、中租等五支企業隊,正是穩定培養與吸引新秀的關鍵,假使規模與受眾更加擴大,成為聯賽,如同棒球有CPBL、籃球有T1和P. Leaguel+,如此更能提供選手舞台與曝光,形成良性循環。就Chris觀察,在台灣社會對運動員的關注熱潮,大概就是四年一次的奧運,或是像棒球12強、經典賽這種兩年一次的國際賽事。他鼓勵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熱衷的運動項目,並身體力行,竭盡所能地「參與」其中,更甚者除了職業運動,也可關注校園賽事,日本著名的「甲子園」就是一例,「像最近全國青棒正在比『玉山盃』,如果我是參賽學校校友,是不是也能去到場支持一下?這就是更深入的參與。」

假如全民上下對運動的參與程度到達這個階段,每位運動員才都有機會成為品牌寵兒,而不限於少數。

體育經紀的工作不是造神,也非泡沫行銷,而是讓真正有實力與毅力的選手,能夠被更多人看見與記得。當勝負與價值存在著必然關聯時,體育經紀的存在,並不是為了讓選手更商業化,而是讓他們的人生更有選擇權與未來性。 閱讀完整內容
GQ2025/7月 第317期

本文摘錄自‎

體育造星時代

GQ

2025/7月 第3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