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住民女神阮秋姮:我們絕不說自己沒能力

阮秋姮從小離開母親十四年,吃過無數的苦,直到從越南來台念書,扭轉困厄人生。決絕環境養出的韌性,更讓她成為新住民的偶像。

文—李若雯 攝影—謝佩穎


阮秋姮
出生 1991年
現職 YouTuber、越南語講師
影響力 長期致力台越文化交流、新住民權益,成為首位國慶典禮新住民主持人。參與戲劇演出,入圍金鐘獎戲劇節目新人獎。經營YouTube「越南夯台灣」達32萬訂閱。
韌性金句 越南女生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會找出解決方法;不會說「我就是沒有能力」,而是會想辦法提升生活。

那一日,阮秋姮在雲林鄉間早餐店,遇見了她的越南同鄉。

越南妹妹大概剛來台灣不久,中文不甚流利,一旁兩位台籍同事不禁靠在一起抱怨,「都不會講中文,」臉上對異鄉同事滿是嫌棄。

同族人的命運,讓阮秋姮整頓飯都在思索,「如果已經沒有人力,是不是能多一點同理心?」來台已十四年的阮秋姮,說著一口流利中文,不仔細聽,還辨別不出她來自越南。

有著靈動雙眼、白皙肌膚的她,如今已是台灣新住民的代表人物,她的成就可謂非凡:二○一八年主持國慶大典,二一年更憑藉《飄洋過海來愛你》一片,入圍金鐘獎最佳新人。

如今,她經營的中越雙語YouTube頻道「Hang TV-越南夯台灣」,更突破三十二萬訂閱,也成為許多越南人了解台灣的第一扇窗口。

六歲照顧妹妹,十四年沒媽媽

對年輕一輩的台灣人來說,很難想像阮秋姮成長過程多麼艱辛。

她出身越南北部富壽省農村,父親從事建築工作,常年不在家,底下有兩個妹妹,母親在生小妹時血崩,得長期臥床。幼時阮秋姮除了得自己走路去幼稚園上課,下課還需去山林中收集木柴燒火、去溪邊洗衣,「我把這些事跟台灣學生講,他們都不相信,」那一年,阮秋姮只有六歲。

日子實在困苦,阮秋姮上國中的那年,母親決定到台灣工作,這一去,就是十四年,變動何等巨大。

但阮秋姮卻坦言,當時沒太大感覺,「從小就看爸爸不在,知道他是去上班,現在媽媽不在,也只覺得她是要去賺錢,」艱困的環境,使當地人把生存視為第一要件,無暇兼顧教育與陪伴。

父親本就長時間不在家,待母親一走,除了鄰近的祖母會不時來照看外,阮家便只剩阮秋姮與兩個年幼的妹妹了。

從此,阮秋姮什麼都得靠自己,她得自己上課、替妹妹做飯,家裡錢用罄時,還得自己找父母友人借款。但阮秋姮說,當時並不覺得自己特別可憐,只因當年越南富壽省的生活普遍清苦,甚至孩子因大人無暇照拂而溺水、失蹤的事件,也時有所聞。

阮秋姮必須學會自己解決所有問題,這是她的命運,也是她被培養的韌性。

高中畢業後,阮秋姮一度到河內找工作機會,但毫無頭緒的她,卻一度沉迷線上遊戲,還因此與網友發生糾紛,鬧上了警局。這一切讓她決心重新開始,「我跟媽媽說,我想要去台灣念書,」她做出改變一生的決定。


▲阮秋姮(右)成為國慶大典主持人,對新住民來說意義非凡。

來台半工半讀,吃盡所有苦

當時,母親已在台北幫傭六年,巧合的是,母親的雇主阿嬤,也是從日本嫁來台灣的「異鄉人」,主雇相知相惜,情感甚篤。得知阮秋姮有意來台學習,雇主一家不但協助辦理手續,還讓阮秋姮一起住在雇主家,讓母女能降低負擔。

來台後,阮秋姮先念了一年語言學校,便進入大學就讀,也開始了瘋狂打工的日子。在寒暑假,她一早就去早餐店幫忙,接著便去自助餐廳洗菜,到晚上又去餐廳打工。

「一般人來國外都很努力,但她比別人還努力,」和阮秋姮在同間餐廳工作的阮氏紅幸說,至今餐廳同事仍對阮秋姮的努力印象深刻。

除了餐飲業,阮秋姮也接了配音員、活動主持等工作,在一次與電視台合作的活動中,她遇到了現在的老公,大她八歲的導演厲家揚。

厲家揚坦言,一開始只覺得阮秋姮青春洋溢,外型亮眼,但相處久了,他也看見阮秋姮的不容易。厲家揚回憶,兩人交往時,阮秋姮仍在餐廳打工,打工環境惡劣,只有越南人願意留下工作,當時阮秋姮一上車,車中便會有股油味,他雖無所謂,阮秋姮卻覺得很不好意思。

厲家揚同時也觀察到,阮秋姮成長環境雖辛苦,但心理上卻沒有匱乏感,相當正面,生活自理能力也強,畢竟在越南真的苦過,「台灣沒什麼辛苦的情況是會讓她感到挫折或不可思議的,」厲家揚直言。

而在阮秋姮眼裡,台灣是個「謙虛平靜」的地方,相較動不動就請朋友來家裡坐的越南人,台灣人更注重隱私,有錢人穿著也更低調。但和越南相似的,是會「拐彎抹角」,說話比較客氣含蓄。

因阮秋姮對影像十分有興趣,在YouTuber還未盛行的二○一六年,兩人便開始在YouTube上傳越南字母歌等影片,逐漸受到關注,除了成為電視通告常客,愈來愈多新住民相關的活動,會邀請阮秋姮主持。

變身新住民的偶像

同樣來自越南的阮氏紅幸,便是在胡志明市的台越商業交流中認識阮秋姮,「看到秋姮姐姐中文說得那麼流利,我很羨慕,」當時有著留學夢的阮氏紅幸,便立刻聯絡阮秋姮,後來也真的來了台灣,成為阮秋姮德明科大的學妹,「我們希望以後在台灣也跟她一樣有成就,」阮氏紅幸說,阮秋姮在不少新住民眼中,是類似偶像的存在。

如今,台灣已有超過兩萬名越南留學生,阮秋姮也觀察到,愈來愈多服務業會聘用越南學生,但可能仍須配套措施,協助中文較弱的越南人能快速上手,「越南人在學語言或任何東西都非常快!」阮秋姮認真地說。

而阮秋姮也坦言,來台十餘年,如今台灣對新住民的接納程度,比起她剛來時又更進步,以前台灣人只會跟她聊越南人的膚色、口音,如今已會跟她聊起越南旅遊,甚至是不動產投資,「那個差距是滿大的。」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移工角色日益吃重,如今還有台灣廠商專程請阮秋姮去公司替越南移工演講,希望能幫助他們更快融入台灣。

即使越南人的角色在台灣已有所轉變,但確實不少人還留在「越南新娘」的刻板印象中。

在阮秋姮經營的YouTube留言中,也不時有類似酸民的言論。「(酸民)會說越南女生來騙錢啊、滾回去什麼的,」對此,阮秋姮十分有同理心,「可能他們受過傷害吧!」阮秋姮分析,早期越女多半透過婚姻來台,難免有人的父輩曾被騙錢,就此種下對越南女性的惡意,她也可以理解。

阮秋姮說,常聽到有人說越南女生比較強悍,她認為差異是在對生活的態度,「我們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會找出解決的方法,」阮秋姮分享,在台灣,她見過太多越南姊妹遇到夫家歧視、夫妻不睦,卻仍努力學習技能,建立事業,「她們不會說『我就是沒有能力』,而會一直想辦法提升生活,」阮秋姮堅定地說。

再沒人說這句話,能比她更具說服力了。 閱讀完整內容
天下雜誌2024/6月 第800期

本文摘錄自‎

新住民女神阮秋姮:我們絕不說自己沒能力

天下雜誌

2024/6月 第80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