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8萬國人吃止痛藥 排名第一

去年健保用藥量統計 糖尿病藥6.4億錠最多 高齡、久坐、姿勢錯誤 致疼痛人口大增

記者沈能元、李樹人/ 台北報導


衛福部健保署統計,一一二年健保給付藥費二四三一億元,使用人數最多的藥物是成分為乙醯氨酚的止痛藥,使用人數達八九八萬人,排名第一;藥物用量排名第一則為糖尿病用藥,高達六點四億錠;癌症用藥以治療肺癌、乳癌等藥物為主。醫師指出,隨著高齡人口增加、民眾久坐、姿勢錯誤及運動量不足,「疼痛人口」增加,導致止痛藥使用人數排名第一。

去年健保藥物使用人數最多前十名,除了第一名的乙醯氨酚成分止痛藥,也有其他非類固醇抗發炎藥上榜,包括diclofenac、ibuprofen,還有止咳藥,如甘草止咳水、用來稀釋呼吸道分泌物的愛克痰、治療胃酸過多的famotidine、生理食鹽水輸液等。

使用量最多藥品多為三高、幫助排便用藥,如第一名為主成分「metformin」的糖尿病治療藥物,一一二年共使用六點四億錠,以及含「senna glycosides」成分的促進排便藥物,使用量達三點六億錠。治療胃酸過多的famotidine用量同列第二,使用人數排名第四;其餘還包括脈優、立普妥、冠脂妥等降血壓、血脂用藥。

健保給付藥費也逐年增加,一一二年藥費支出達二四三一億元,占健保總額百分之廿七點三五,相較於去年的二三一七億元,增加一一四億元,也是近五年首度增加金額破百億元。

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副組長張惠萍表示,去年新藥給付二三五億元,占總申報藥費約一成,顯示近年來為照顧患者,增加新藥給付的腳步。

另就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治療三高藥品用量分析,糖尿病藥品給付從一○八年的一五七點六億元,至一一二年增為二○三點八億元,增達三成,增加幅度最高。

張惠萍指出,除糖尿病患者數上升,新劑型藥品推出也是造成藥費增加的原因之一。

高血脂藥品給付金額五年來增加一成三;高血壓藥品金額略降,則可能受藥價調整影響。

國人癌症用藥方面,近五年排名前三名用藥分別是治療肺癌的泰格莎、乳癌用藥賀癌平,以及治療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基利克。

張惠萍說,癌症藥品申報排名前十名,仍是以國人十大癌症為主,依一一二年癌藥申報金額為三九四億元,癌症人數為八十八萬人,平均每位癌症病人使用健保癌藥藥費約為四點四萬元。

針對消炎止痛藥用量增加,藥師公會全聯會副發言人王明媛說,現在新冠病毒等活躍時,民眾應戴口罩、勤洗手,以防病毒感染,降低感冒用藥及就醫機會;「醫療屬於個人責任」,面對疾病除藥物治療外,還要改變飲食、運動等生活習慣,才能真正保持健康。

慢性疼痛 醫:止痛藥治標不治


記者沈能元/台北報導

衛福部健保署統計,一一二年使用人數最多的藥物為止痛消炎藥,感冒用藥、制酸劑也榜上有名。新北市立土城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陳彥嘉說,「吃藥不痛就好」是許多民眾的迷思,但若長期姿勢不良等引起的慢性疼痛,止痛藥只能「治標不治本」。

陳彥嘉表示,隨著高齡人口增加、民眾久坐、姿勢錯誤、運動量不足等,使「疼痛人口」增加,但止痛藥通常只能治標不治本,可能須合併冰熱敷、按摩、拉筋或復健治療等,同時應改善姿勢、增加運動量等,若服藥約一周沒有改善,或一停藥疼痛症狀又出現了等,應盡速就醫治療。

陳彥嘉指出,臨床使用止痛消炎藥包括一般止痛藥,如普拿疼等;如果需要止痛兼消炎,在復健科、骨科等門診,多開立非類固醇止痛消炎藥,腎功能或腸胃不佳患者應依醫囑用藥,醫師通常也會針對胃腸功能不佳者開立制酸劑;至於類嗎啡或嗎啡類止痛藥,多用於癌症疼痛等患者。

制酸劑使用人數也名列前十,顯示民眾生活、工作壓力大,胃部發炎、潰瘍及胃食道逆流患者也不在少數;另外,許多民眾認為「吃藥會傷胃」,請醫師開藥時一併開立制酸劑。

台北榮總副院長、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李偉強指出,真正會傷胃的藥很有限,主要是阿斯匹靈類藥物、類固醇及治療筋骨、關節痠痛的止痛藥。 閱讀完整內容
聯合報 20240624

本文摘錄自‎

聯合報 20240624

由 聯合報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