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美時代 上海打卡地圖
一如安迪沃荷半世紀前那句預言,如今,每個人都能成名十五分鐘。社群網站相繼問世,彷彿締造了一條星光大道,吸引萬千綠女紅男步上紅毯、搖曳生姿。而上海,處處都是他們的舞臺。從設計酒店、風格餐飲、文青咖啡到大師建築,從租界弄堂、梧桐樹下、傳統菜場到佛門聖地,上海的美俯拾即是、信手拈來。三十個足資打卡上傳、炫異爭奇的魔幻空間,一系列屬於自己靈魂深處的行旅回憶。歡迎光臨,我的網美時代!
文_ 鄺介文、洪人傑、Avy/ 旅讀中國
圖_ 麥翔雲、鄺介文、洪人傑、Avy/ 旅讀中國、鏞舍、WeWork、三克映畫
感謝_ 國泰航空
整個上海,就是我的網美地。
網美
【釋義】網路美人的簡稱,專在社群媒介上分享美圖(包括風景、食物,更多時候是人像),從而吸引眾多粉絲追蹤、氣勢堪比公眾人物者。另有「網紅」一詞,為網路紅人之簡稱。【例句】翻閱網美照片,檢索他們曾經到過的地方,已然成為規劃旅遊行程的一種方式。
曾經,藝術與商業像是「你走你的陽關道,我走我的獨木橋」一般井水不犯河水的兩個場域,終究讓一個把康寶濃湯、可口可樂、瑪麗蓮夢露插畫海報搬進展廳的奇特男子打破了。安迪沃荷不僅帶動普普藝術(POP Art)風行,一句「未來,每個人都能成名十五分鐘」,更是對網路世界的一則預言。誰能料想到呢?逝世至今正好三十年的沃荷,會在電腦仍舊使用大型積體電路的年代,勾勒出一個無須鎂光、記者、排版印刷、無線電報即能自我曝光的瞬間。
將「普普」與「藝術」兩個八竿子打不著關係的詞彙並置,現今看來理所當然,當時卻也歷經一番冷嘲熱諷(流行怎能作為藝術?藝術怎麼可以流行?)。
一如現在的網美網紅,透過最簡便的裝束、最簡便的器材、最簡便的軟體、最簡便的媒介,成就以點閱率、按讚數為最高考量的結果。
而這些成名了不只十五分鐘的網美網紅們,活在一個凡事求新求快、求變化求普及、求堂而皇之求出其不意的世代,誰又能夠質疑,這不是一種藝術呢?
我的網美小心機
根據歐洲聯盟研究,越來越多青少年棄FB(臉書)迎IG,只因如今臉書儼然成為父母一輩「監控」子女生活的媒介。中高年齡層使用者比例的大幅提昇,恐怕連創辦人馬克祖克柏都始料未及。中國大陸儘管封閉臉書在內等境外微型部落格,國產的微博、微信,同樣吸引許多原先壓根兒不懂上網為何物的大媽大叔,投入社群網站,一同炫美、炫富、炫生活。一個無論年齡、無論性別、無論階層、無論國度的網美時代於焉來臨。
臉書、IG、微博相繼出現,也與諸多社會現狀互為因果,因為網路使用者或會出現一種為了貼文而刻意「製造」生活的病徵。比如旅遊風氣的盛行,刺激眾人開通微博、打卡貼文的意願;而在微博上炫耀美好的潛意識,則回過頭來加強了網美外出旅遊的頻率與消費。更枉論那些首重美觀、品質次之,裝潢/產品貌不驚人誓不休的文青咖啡、潮流小店,終究帶動餐飲業界(甚至擴及其餘景點、商舖)朝向外形至上的路線走去。
經營社群網站,首重「以圖服人」。畢竟這一類微網誌(microblog,意指篇幅短小的貼文),無論如何斐然成章、文采風流都比不上有圖為證、歷歷在目。加上智能手機普及,攝影/修圖門檻一再降低,不少網美樂於自拍上傳──只消一張照片即能滿足炫美、炫富、炫生活的邪惡欲望,何樂不為?另一邊廂,對於景點商舖而言,從前必須透過廣告預算、口耳相傳始能達到的宣傳效果,如今只消一張照片就能抵銷金錢與時間成本,同樣何樂不為?
思想斑斕綺麗,普普終成藝術
而上海,終究是這麼一座宜於孕育網美的城市。
攤開現代華語文學史,再沒有任何一個地方的作家像「上海幫」一樣,樂意花費篇幅與心力,仔細描繪生活周邊各色細節。似乎上海人對於器皿、衣飾、家具一類的小玩意兒情有獨鍾,隨之衍生出華麗張致的海派戀物美學。在這裡,眼界所及的一切無一不是斑斕綺麗的,食有食的精緻,買有買的精緻,住有住的精緻,看有看的精緻,讓生命裡的每一分一秒秒鐘都顯得格外珍貴。
一則軼聞是這麼說的:國共戰後,上海舉行首屆文學藝術人士代表大會,張愛玲受邀出席。然而當晚,她毅然決然做出離開上海的決定,隨即借道香港、輾轉落戶美國。只是因為,會場上男女老幼,眾人一色灰藍中山裝,幾無例外。始終對於穿衣打扮尤有見解的她,身著旗袍外罩網眼白絨線衫,還給好友丁玲面斥了一番。就此,她得出一個結論:甚至思想也要統一的時候,那就沒有文藝生存之必要。
套一句張愛玲的名言──到底是上海人──唯有上海可以這樣理直氣壯地俗,理直氣壯地以俗為美,像是安迪沃荷,理直氣壯地以普普為藝術。
無料代言,無料行銷
此番前進上海,首個採訪店家係位於淮海商圈的17 café。幾乎不及四坪的方正格局,上下左右清一色水泥牆面,徒留看似未完工的油漆抹痕,櫃臺隨性地切割出不規則的稜線,甫以些許黃銅及鏡面家具點綴,十足時下流行的工業風格。
有趣的是,地下室另闢一個空間,鋪上厚厚一層沙子,橫七豎八地插著水槍、泳圈、仙人掌、遮陽傘、衝浪板,一副海灘模樣。店員隨手附上兩只鞋套(避免鞋子進沙),滿面堆笑說道:歡迎拍照,但是謝絕帶上飲料。意即,地下室是一個「純」擺拍空間,而非用餐空間。
四坪大小的咖啡館,不多置幾張桌椅增加營收,倒是闢了一片看似無用的造景供人「網美」一下。三個顯然有備而來的上海女孩,一身走在市區顯得觸目的夏日裝扮,墨鏡、草帽、短褲與比基尼,在沙灘上妳拍我我拍妳。結束以後,點杯咖啡,修圖打卡,上傳網站。
那一瞬間,數百數千的粉絲將會透過社群媒體得知,上海有個淮海商圈,淮海商圈有個17café,17 café 有個地下室,而在這個地下室裡,能夠拍出一張宛如海邊的照片。
化腐朽為神奇的網美之城
如此這般的小店,放眼全球所在多有。然而獨獨上海,顯得那麼自然而然,那是深入血液骨髓裡的對於美的追求。姑且不論那些為了擺拍,特意堆砌出來的設計空間/造型料理,上海本是一座能化腐朽為神奇的城市。那一根根伸出窗臺以外的竹竿,垂下一層又一層不同顏色的衫褲,風起了,大夥兒朝著同個方向飄去;一位老伯在浦東新拓出來的交通幹道上,支起了一張折疊躺椅,半裸地躺在車流之間曬太陽;弄堂口的幾支電線杆,嘩啦啦地結著十幾二十條電纜,即便沒有地下化,也能見出一種生活的動態。
諸如此類,欲罷不能。一如大陸創作歌手郭頂一曲〈悽美地〉當中如此寫道:「嘿等我找到你/試探你眼睛/心無旁騖地相擁/那是我僅有的溫柔也是我愛你的原因/在這淒美地」,其實整個上海,就是我的網美地。旅程以後,無論是否能夠成名十五分鐘,那一張張照片、一處處打卡、一小段文字,會在明年此時、後年此時、十年後的此時,經由臉書提醒,你我曾經度過這般無須鎂光、記者、排版印刷、無線電報就能自我曝光的絕美的瞬間。
歡迎光臨,網美時代。
大媽vs 網美,今晚妳要點哪道?
在日本藝能界以一針見血、牙尖嘴利聞名的諧星有吉弘行,曾經上傳了一系列模仿日本大嬸拍照的姿態,引發網友瘋傳甚至效法,意外掀起一股「嬸味旋風」。另一方面,兩岸網民近年也樂於自我嘲諷,紛紛以網美為題,解構現今社群網站紅人若干特質,推出「一秒鐘變網美」的拍照教學。以下二十大經典,測驗看看自己究竟是大媽系還是網美系?
閱讀完整內容
本文摘錄自
上海打卡地圖
《OR旅讀中國》
2018/10月號第80期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