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分別獲譽為英國、中國「國民作家」的創作者,儘管一中一西、一前一後、一悲一喜,然而異中求同,又有時代相仿、主題類似、思想進步、筆觸從容、格調優雅等等共同特色。綜觀文學史上萬千角色,何以二人作品跨越時空?透過德智體群美五育發展,我們既旅且讀,一窺十八世紀女人的逐愛之術。
文_鄺介文/旅讀中國 圖_視覺中國、中新社、CTPphoto 插畫_俞家燕、希拉、陳乙萱、陳巧廷/旅讀中國
賈作珍時珍亦賈 我這樣過了一生
我們總是先在小說學習戀愛,才開始在自己的人生實習戀愛。珍奧斯汀與曹雪芹兩人卻彷彿「東邪西毒」,將他們自己的實習戀愛鏤刻成雋永,提供我們學習戀愛。
珍奧斯汀|我的少女時代 戀愛教主養成記
珍奧斯汀生命中所有重要的鎖事,該從那一件開始告訴你呢?是每隔十數年便要強勢回歸的奧斯汀熱?是她何以小姑獨處卻總是能夠洞悉婚戀枷鎖?是生活圈永遠離不開鄉間小鎮卻打造了一座座微型社會?還是英格蘭銀行千挑萬揀,捨棄了銷量更為可觀的其他作家,偏偏選擇她作為新版英鎊肖像人物?
李安導演改編作品,興許是九○年代再掀奧斯汀熱的始作俑者。一夕之間,書商紛紛將過去發行過的舊版原著「理智與情感」,正式更名「理性與感性」,甚至一躍成為該年年度流行語。電影在奧斯卡金像獎上提名七項,身兼女主角的艾瑪湯普遜獲頒改編劇本獎,致謝辭如此說道—來此之前,我到了溫徹斯特座堂珍奧斯汀的墓園向她致意,並且告訴她,寫這個劇本我到底領了多少錢—引起臺下會心一笑。何以一笑?因為大家心裡明白,珍奧斯汀總和金錢脫不開關係。
那一年,我們一起讀書的女孩
生於英格蘭漢普郡一個牧師家庭,父親喬治身為形同公職的堂區區長(該區教會的主任牧師),縱然在鄉間備受尊崇,撫養八個孩子仍舊稍嫌吃力。於是,在附設農場每日生產禽畜蛋奶、將牧師住宅改造成為寄宿男校,如此開源節流,卻也不足以應付姊妹學費。珍與唯一的姊姊卡珊卓中途輟學,絕大部分的教育,來自自家藏書,以及與那些來此寄讀的男生一同學習討論。
十八、十九世紀的英國,女子認字/讀書/寫作是理所當然的基本才學,尤以撰寫家書更視為女性職責。然而家書是家書、小說是小說,能夠醞釀、鼓勵、支援女子成為職業作家,必須有個包容開放的環境,喬治正是這樣一個爸爸。家中不但能夠靜心傾聽政治立場相左的意見,甚至偶爾允許珍嘗試描寫性愛內容。乃至婚姻大事—人生唯一一次收到的求婚,珍也擁有絕對主權,在接受了的隔天又決定拒絕。
遇見達西先生
接受是為了金錢,拒絕是為了愛情。求婚者魏澤據聞是一位身形胖大、笨口拙舌的牛津學生,然而倘若這段婚姻能夠帶給娘家經濟援助,那麼有何不可?然而接受之餘,思索一夜,卻又因為「任何事都比沒有感情的婚姻好、都可以忍受」(出自多年後寫給姪女的信件)為由拒絕。如此一個「華麗而蒼涼的手勢」,彷彿斷送了往後若干幸福的可能。畢竟,正式求婚僅此一樁,珍曾經婉謝多少有意無意的調情試探,我們不得而知。
在這之前,珍也有過「少年之愛」。鄰居親戚湯姆勒弗羅伊造訪史蒂文頓,結識了鄰近的女孩,當然包括珍奧斯汀。寄給姊姊的私信寫道「我幾乎不敢告訴你,我和我的愛爾蘭朋友的行為舉止。你自己想像下最不檢點、最放肆的跳舞、坐在一起的方式」,幾乎像是《曼斯菲爾德莊園》當中貝特倫姊妹的翻版。然而這一次,接受是為了愛情,拒絕是為了金錢,雙方明白這段關係並不實際,勒弗羅伊刻意避不見面,返回故鄉開啟法律生涯,日後成為愛爾蘭首席大法官。不少學者認為,勒弗羅伊即是《傲慢與偏見》的達西先生。
JA單身日記
背景年代、主題內容與曹雪芹相符,思想模式、寫作立場卻與張愛玲相仿。一如張愛玲所說「我喜歡錢,因為我沒吃過錢的苦,不知道錢的壞處,只知道錢的好處」(出自早年散文〈童言無忌〉,事實上張始終為錢所苦,很可能是自嘲),珍奧斯汀同樣為此踏上作家之途。寫作固然是興趣、是本事,喜歡在家人面前公開朗誦甫完成的作品,賺取一點虛榮,都不比實際出版,賺取一點金錢來得腳踏實地。因而,身處浪漫主義思潮盛行的時代,珍理智犀利的風格橫空出世,彷彿是對於那些感傷文學的當頭棒喝。
家鄉史蒂文頓提供了珍奧斯汀豐沛的創作能量,包括《理性與感性》、《傲慢與偏見》以及《諾桑覺寺》的初稿都完成於此。直到廿五歲那年,父親無預警宣布退休,遷居溫泉勝地巴斯,除卻寄宿學校以外,首次離開家鄉,珍的寫作突然陷入停滯。有一說是巴斯的環境無法給予她心靈安頓(就像張愛玲離開上海以後質量大減);另一說是珍一生都在反覆修改舊作,而這也像是張愛玲中年以後對過往作品的重寫/改寫/擴寫。
寫作直到生命盡頭
一旦失了工作,人就顯得憊懶,病痛就容易找上門來,父親喬治很快便去世了。根據法律,長子繼承財產,其餘兄弟可以外出工作,倒是母親、姊姊與自己頓失經濟來源,境況猶如《理性與感性》達什伍母女四人。未來幾年,她們仨就在兄長輪流資助下,在各個鄉鎮來回搬遷。為了生活,珍奧斯汀重拾寫作,哥哥亨利則致力與書商接洽,終於順利發行三部作品,評價銷量均佳,乃至攝政王也成為粉絲之一。
加上後來的《艾瑪》,生前匿名出版的四部小說(最初作者署名為「一位淑女」)儘管帶給她心理與經濟雙重獨立,卻無法帶給她身體健康。一八一六年起,珍開始感覺異樣,卻拒絕承認,直到一切再也無從隱瞞。隔年前往溫徹斯特療養,學者推估是愛迪生氏症,即腎臟衰竭,最終伏在姊姊卡珊卓的懷裡安祥離世,享年四十一歲。逝世前六個月,她還在撰寫新的一篇小說。
此中有珍意,欲辯已忘言
兩百年間,奧斯汀熱幾乎是每隔十餘廿年便要捲土重來。九○年代是英國廣播公司(BBC)經典影集《傲慢與偏見》與李安深入骨髓的《理性與感性》,以及風靡萬千少女熟女的現代詮釋《獨領風騷》與《BJ 身日記》。往前推移,二次大戰、一次大戰、維多利亞女王時期,狂熱現象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甚至新創英文單字「Janeites」(珍迷)、「Austenmania」(奧斯汀熱)以資形容。影響所及──還是那句老話──宛如張愛玲。
何以如此?不喜愛奧斯汀作品的《簡愛》作者夏綠蒂勃朗特曾評價她「真歸真,卻毫無詩意」,興許珍確實不具勃朗特式的「詩意」,然而此中有「真(珍)意」,這是不容置疑的。六部長篇小說在內的作品,無一不反映當代生活。而那些戀愛過程中的平起平坐、迂迴試探、溝通交鋒、慎思明辨,則比起浪漫主義文學更宜於在現代存活。
從被視為言情小說作家,到被歸類正典文學作家(過程又像張愛玲),無非就是這個放諸四海皆準的「真」。張愛玲所說──將來的荒原下,斷瓦頹垣裡,只有蹦蹦戲花旦這樣的女人,她能夠夷然地活下去──正是因為珍奧斯汀筆下那些蹦蹦戲花旦這樣的女人,正是因為珍奧斯汀自己像個蹦蹦戲花旦這樣的女人,兩百年了,我們還是繼續閱讀珍奧斯汀。
我用奧斯汀去瞎拼!
七月十八日,珍奧斯汀逝世兩百週年當天,負責發行英鎊的英格蘭銀行鄭重其事地挑選其入土地點溫徹斯特,發表最新十元英鎊紙鈔。只見正面理所當然是當今女王,背面則是國民作家珍奧斯汀。如此一來,珍成為除卻歷任君主以外,第三位登上英鎊的女性(繼南丁格爾與弗萊之後)。
儘管過程風波不斷,諸如:十元紙鈔原訂人選是達爾文,後因女性團體強烈抗議過多男性肖像;貨幣上頭的形象過於甜美豐潤,彷彿經過「美圖秀秀」;引用的小說金句「我說呀,怎樣的娛樂也抵不上讀書的樂趣」來自《傲慢與偏見》當中不學無術的賓利小姐,其實是為反諷法;甚至新版膠鈔含有動物脂肪諸如此類,卻仍然不減大眾對於它的期待。
畢竟,珍奧斯汀一生致力描繪那些為錢/為情所困的女性,誰又比她更有資格成為英鎊代言人呢? ©視覺中國
珍奧斯汀 編年
●一七七五
出生於英格蘭漢普郡史蒂文頓,同年美國獨立戰爭爆發。
●一七八二
以經史子集四部分類而成的《四庫全書》問世,是中國史上規模最龐大的叢書。
●一七八三
按照家族慣例,奧斯汀姊妹到牛津接受私塾教育,卻因感染傷寒返家休養,同年美國獨立。
●一七八四
第四回英荷海戰結束,英國取代荷蘭成為海上霸主。
●一七八五
前往寄宿學校,一年後因經濟狀況停學。自此往後,珍一直生活在住家附近。
●一七八七
開始創作短篇小說、詩歌、劇本。
●一七八九
法國大革命爆發,美國推舉華盛頓為首任總統。
●一七九四
完成中篇小說〈蘇珊夫人〉,主角蘇珊是一蛇蠍女子,與其餘作品的女角形象大異其趣,一般視為開啟其職業作家之路的起點。
●一七九五
結識鄰居親戚湯姆勒弗羅伊,據湯姆晚年回憶,兩人發展出「少年之愛」。卻因為經濟考量,遭長輩介入分手。經濟與婚姻於是成為奧斯汀小說的共通主題。
●一七九九
三年之間,相繼完成《傲慢與偏見》、《理性與感性》與《諾桑覺寺》的初稿。
●一八〇〇
父親宣布退休,舉家遷居巴斯。生活在巴斯期間,創作陷入停滯,論者認為與離開熟悉的環境有關。
●一八〇二
收到人生唯一一次的求婚,來自一位除卻經濟條件以外一無是處的友人。為了家族未來點頭首肯,卻又在隔天收回承諾。
●一八〇五
父親去世,姊妹開始長達數年四處搬家的生活。
●一八一一
往後數年,相繼出版《理性與感性》、《傲慢與偏見》、《曼斯菲爾德莊園》,期間歷經英國與俄普奧共組「反法聯盟」,拿破崙終究被迫退位,慘遭放逐。
●一八一五
連續三部作品成功,讓攝政王也成為珍的書迷。皇家圖書館管理員甚至邀請珍前往倫敦,在御前獻上最新小說《艾瑪》。
●一八一六
原名《蘇珊》的《諾桑覺寺》,在賣出版權之後多年無聲無息,兄長亨利於是原價買回,卻在此時遭逢破產,連帶使得小說出版計畫擱置。
●一八一七
臥病在床,並在三個月後離世,葬於溫徹斯特座堂。死因推測是愛迪生氏病,即腎臟衰竭。
●一八一八
兄姊協助出版《諾桑覺寺》、《勸導》。由亨利傳寫的書前傳記短文首次公開她的小說家身分,甚至連墓誌銘也隻字未提。
●1832
書商班特利買下剩餘版權,出版合集,自此再版至今。
曹雪芹|一生荒唐言,百年讀者痴 通靈寶玉墮紅塵
一般認為,曹雪芹寫作《紅樓夢》融入不少家族本事,幾乎賈寶玉一角即是作者分身。當小說刻意以茫茫大士、渺渺真人闢出敘記外層(相對於賈府興衰故事是為敘記內層),作者彷彿扮演那顆「無材可去補蒼天」的石頭,對著空空道人/後世讀者自述來歷自剖心跡。於是兩句偈語也像是發話者自己所說—「此係身前身後事」,是賈寶玉的身前身後,是青埂峰下石頭的身前身後,也是曹雪芹的身前身後。
縱然《紅樓夢》作為中文小說第一傑作的地位無可置疑,受歡迎的程度已然超越正典文學/通俗文學的界線,投入研究者前仆後繼,乃至「紅學研究」也成為一門研究,曹雪芹的半生事蹟相關史料也仍舊付之闕如。只能從家族緣起背景、友人詩詞贈答,甫以小說內容,參差對照,摸索大概。
兩人之下,萬人之上
曹霑,字夢阮,號雪芹,生於「富不過三代」的四代末世之家。自曾祖起,曹璽曹寅曹顒曹頫相繼擔任江寧織造達六十餘年。江寧,即今日南京;織造,即監造織品。魚米之鄉素來以絲綢聞名,江南富庶自無須說,四處蒐羅/採集/製作的綾羅綢緞,經由織造審核整理,最終上繳京城供皇室使用。在該時該地,織造地位幾乎僅次兩江總督,可想而知,唯有皇帝親信能夠任此一職。
尤有甚者,在原物成本、人事成本絕對低廉的清朝,完工的絲織品價格恐怕翻漲十倍有餘,運送途中層層關卡,難保不會出現貪官污吏從中得些「油水」,織造一職,因而視為肥缺。
一個歸化滿籍的漢人、出身包衣(清代八旗貴族的家奴)的奴僕,等於血統與背景雙重弱勢,卻一路受到皇上提拔,直到擔任全國「頭號肥缺」要角,曹家與天子的關係不言而喻。(霑,音沾;顒,音喁;頫,音甫)
贏了面子,輸了裡子
主要原因在於,曹璽妻子孫氏曾經擔任康熙乳母,因而其子曹寅自然而然也成為康熙童年玩伴。滿人對於乳母尊崇備至,且看《紅樓夢》當中賈府眾家奶娘,雖不至於和主子平起平坐,至少面對孩子的教育/學業/婚姻大事,多少能夠發表意見,公子小姐都要讓她們三分,不可同一般家僕一概而論。尤以在儀禮森嚴的皇朝深宮,阿哥與親娘的關係遠遠不比奶娘來的親,基於這層緣故,康熙登基以後,對於曹家也就愛護有加,六下江南,曹寅就接駕了四次。
然而這一接駕,就接出不少問題來。《紅樓夢》刻意描寫天子開恩,特准元妃返鄉省親一節(論理而言,一旦選入宮中,便再也沒有回家的時候),即是影射曹家接駕。為了「皇恩重元妃省父母」,賈府早早就闢建了大觀園作為省親別墅,各種土木、花草、絲綢、器皿、餐飲、人事支出,小說當中歷歷在目,后妃一次返鄉尚且如此,何況曹寅本人面對的是天子四度南巡?如此一葉知秋,似乎就能預見曹家沒落的徵兆。
賈家小兒年十三
一個歸化滿籍的漢人、出身包衣的奴僕,血統背景雙重弱勢,突然飛上枝頭占肥缺,自然引來周遭妒忌。在此期間,曹家面臨的彈劾一次也沒少,卻都在康熙的羽翼下兵來將擋、水來土淹。甚至曹顒短命,膝下無子(當時曹雪芹還在媽媽的肚子裡),康熙還特准曹寅妻子過繼姪兒曹頫繼任江寧織造。直到改朝換代,雍正登基之前,眾家阿哥爭奪皇位的派系鬥爭,曹頫不幸誤判情勢站錯了臺,至此種下抄家的苦果。
抄家之時,曹雪芹虛歲十三,與書中賈寶玉的年紀相仿。不少讀者懷疑,十三歲的孩子哪裡能夠體悟人生跌宕?卻別忘了,十三歲的孩子也是目光至為透徹、心靈至為敏感的階段。從「昌明隆盛之邦,詩禮簪纓之族」,一下子到「滿徑蓬蒿老不華,舉家食粥酒常賒」(好友敦誠詩作),如此鉅變,十三歲的孩子沒有理由不懂得。〈紅樓夢曲〉當中一句「忽喇喇如大廈傾,昏慘慘似燈將盡」,很適宜作為曹府/賈府抄家前後的寫照。
一陣風,留下了千古絕唱
「成名天下知」的歲月,我們容易經由史料得知;「寒窗無人問」的生活,我們幾乎無從搜索。即便透過小說內容還原爬梳,畢竟《紅樓夢》結束於寶玉及第出家,對於理解曹雪芹後半世也無甚幫助。一般只能藉著他與友人一酬一唱的贈答詩,描摹可能的生活形狀。我們只知道,卸去江寧職務,曹家遷回北京,開始一段漫長而潦倒的歲月。在這之間,落井下石的人也不在少數。為了償還虧空折賣田產,家僕還會跳出來裝神弄鬼、收取回扣、監守自盜。《紅樓夢》九十九回「守官箴惡奴同破例」、百十一回「狗彘奴欺天招夥盜」,寫的可能就是這段來歷。
即便沒有賈寶玉剃度出家的決絕,曹雪芹也算看破了官場現形,兼之家族背景,早早放棄了科舉之路,潛心著作,賣畫維生。時至中年,獨子因北京天花流行不慎染疾夭亡,曹陷入悲痛臥病不起,終在隔年除夕離世,享年四十八歲。
作品恆久遠,一部永流傳
中國文藝史上,通俗作品最終卻束之高閣的不在少數(放諸四海,西方文明也是類似命運)。比諸唐詩宋詞、雜劇崑曲,在當時都是再普遍流行不過的「影視娛樂」,宛如江蕙阿妹,卻在發展千百年以後歸入正典,幾乎失守。明清兩代文言/白話小說情況稍好,然而放眼望去,舉凡《金瓶梅》、《海上花》等作品,除卻文史科系學生以「研究」角度涉獵以外,作為案頭讀物者少之又少。至今真正達到超越正典/通俗界線的,恐怕除了《三國演義》,就是《紅樓夢》。
如果《三國演義》勝在大歷史的旁觀者清,那麼《紅樓夢》則勝在小人物的當局者迷。儘管清初大興文字獄,曹雪芹隱晦再隱晦、粉飾再粉飾,也遮蓋不了自己的真心。開宗明義一闕「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痴,誰解其中味」的自述與叩問,對照結尾四句「說到辛酸處,荒唐愈可悲。由來同一夢,休笑世人痴」的自嘲與反詰,賈府興衰洋洋灑灑源泉混混,只有心痛可以形容。
曹雪芹與賈寶玉的心有多貼近,我們與賈寶玉的心就有多貼近。縱然論者提出規模弘大、細節周到、結構工整、人物生動、對話鮮明、考據詳實、哲思幽深諸如此類的好處,《紅樓夢》所以禁得起一讀再讀,說穿了其實不過是因為它有一種魔力:寫作的時候,雪芹誠實地寫出了他的心;閱讀的時候,我們誠實地讀出了我們的心。
我用紅樓夢寫情書
二○一五年,曹雪芹誕辰三百週年,儒學源頭山東曲阜推出第四組「中國古代文學家」紀念郵票。此系列郵票曾在一九八三年、一九九四年、二○一三年分別推出。第一組介紹李杜韓柳等唐代詩家文家;第二組則是屈原、司馬遷、曹植、陶淵明;第三組則以漢賦作家為主。
新版郵票終於賦予小說、戲劇文類應有地位,一套六枚,包括湯顯祖、馮夢龍、蒲松齡、洪昇、孔尚任以及曹雪芹。該套郵票由畫家高雲創作,以國畫工筆勾勒作家外型神情,清麗俊逸、形象生動。對比過去人民幣紙鈔基於「人民」緣故,多以士農工商形象設計(直到兩千年以後版本改為各地山水),歷代作家似乎比較適合放在郵票上頭,更顯脫俗。 ©中新社
曹雪芹 編年開啟APP閱讀完整內容
●一七一五
曹雪芹生於南京,其父曹顒時任江寧織造,雪芹為其遺腹子。出生後「連日時雨疊沛」,故取名曹霑。
●一七一六
收錄四萬七千餘字的《康熙字典》問世,至今印行不輟。
●一七一八
曹顒逝世後,康熙特准其母過繼姪兒曹頫繼任江寧織造,有此一說曹雪芹其實是曹頫的孩子。
●一七二二
康熙駕崩,雍正即位,曹家失勢,岌岌可危。
●一七二七
雍正以行為不端、騷擾驛站、虧空銀兩為由革去曹頫職位,並在隔年元宵大舉抄家。
●一七二八
抄家以後遷居北京,原江寧織造職位、房產、人丁全數轉授隋赫德。其中部分宅院幾經轉手,由清代小品文大家袁枚修建成園林,稱為「隨園」,前身很可能即是大觀園的藍圖。
●一七二九
敦敏出生。敦敏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後代,官至北京右翼宗學總管,是曹雪芹好友之一,留下不少二人相互唱和酬贊的詩文。
●一七三五
乾隆即位,追封曹家兩代官職。
●一七三八
高鶚出生。關於《紅樓夢》作者眾說紛紜,多數主張曹雪芹親筆撰寫前八十回,並擬訂後四十回大綱,後由高鶚整理、填補、續寫完成,國立編譯館版本國文課本亦採此種說法。
●一七四四
於右翼宗學結識摯友敦敏兄弟,開始撰寫《紅樓夢》。
●一七四六
生活貧困潦倒,必須「食粥賒酒」四處遷徙,落腳之處包括西單刑部街、崇文門臥佛寺、香山健銳營。
●一七五二
推估《石頭記》(紅樓夢原名)前四十回完成,脂硯齋首次批閱。脂硯齋曾經八、九度點評該書,是對曹氏家族知之甚詳的密友,說是專屬編輯亦不為過。
●一七五四
創作《儒林外史》的小說家吳敬梓逝世。
●一七五六
歐洲七年戰爭開打,戰場延燒至印度、非洲、南北美、菲律賓。
●一七五七
曹雪芹曾經幫助友人景廉,授以製作風箏的學問,使其擁有謀生技能。並撰寫風箏工藝美學文章〈南鷂北鳶考工志〉。
●一七五八
於北京白家村蓋了四間茅屋定居下來,直至離世。
●一七五九
南遊江寧,原因不明,可能是去看望離散族人,也可能為其他家務私事。
●一七六三
北京天花流行,乃至獨子受到感染,無力醫治。曹雪芹悲痛過甚、積勞成疾。
●一七六四
陰曆除夕逝世。關於曹雪芹卒年有三種說法,胡適根據脂硯齋語「壬午除夕,書未成,芹為淚盡而逝」推斷為一七六三年,周汝昌則主張是一七六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