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校園|見臻科技 讓眼睛當「滑鼠」 老師帶學生創業獲四大台廠注資
撰文‧張如嫻
▲見臻科技執行長簡韶逸(右2)帶學生創業,他們鑽研的眼球追蹤技術,可用在AR/VR頭戴式裝置、眼鏡,且應用領域廣泛。 見臻科技 成 立:2018年 執行長:簡韶逸 資本額:2.7億元 主要業務:眼球追蹤軟體 ★主要投資人★ 奇景光電、鼎創、仁寶、聯發科、彥揚國際
戴上一副外觀無奇的普通眼鏡,眼睛立馬變「滑鼠」,隨著視線移動、盯著圖標一.五秒,就能「點擊」進入、瀏覽頁面,這個如科幻電影的場景,已被台灣新創公司見臻科技帶進現實生活。 見臻科技執行長簡韶逸身兼台灣大學電機系教授,六年前,他帶著九位學生創業,鑽研眼球追蹤技術,如今已取得知名廣告公司、美國科技巨頭等客戶訂單。不過,從實驗室走向市場的過程,其實不容易。
說服九位學生一起創業 鑽研眼球追蹤用計畫經費做出原型機 簡韶逸的專長在虛擬實境技術,當時他發現市場上頭戴式裝置、智慧眼鏡等眼球追蹤產品礙於成本太高,都還沒商業化,但他實驗室開發的紅外線感測器搭配人工智慧(AI)演算法技術,有望降低成本與量產難度。他先利用經濟部「科研成果價值創造計畫」的經費做出原型機與晶片;二○一八年,簡韶逸決定走出校園,他告訴學生:「我也會加入創業,幫大家找資金。」終於說服九位學生一起創業,並取得長期合作夥伴、提供微軟AR(擴增實境)頭盔、Google AR眼鏡最關鍵零組件的奇景光電投資。 但見臻起步立刻踢到鐵板。第一批少量出貨的晶片或租借眼鏡給客戶測試後,客戶卻反映產品有缺失。原來,見臻一向以東方人測試產品,沒考慮過東方人與西方人瞳孔顏色不同,導致追蹤失準。於是簡韶逸當機立斷停產晶片,「很挫折,等於是原本有產品,完全沒了。」他說。
團隊又花了兩年打造出第二代產品,這一次不開發晶片,而是與晶片大廠高通合作,把僅有一.五毫米的紅外線感測器模組,搭配自家AI演算法,放在眼鏡鏡框上,或是置入頭戴式裝置中。這項產品在偵測瞳孔位置時,能達到目前市面主流LED定位技術相同的準確度,而售價只要七分之一。 見臻產品準備好了,沒想到卻爆發疫情,無法讓客戶親身體驗產品厲害之處,就連募資竟也吃閉門羹,創投方的理由不是公司規模太小,就是認為見臻想切入的AR/VR(虛擬實境)市場沒有成長潛力。 不過,這並沒有擊潰簡韶逸,疫情一緩解,他帶團隊每三個月就出國參展、走訪國內外一家家客戶,終於獲得AR智慧眼鏡製造商佐臻科技採用,佐臻認為,見臻產品設計與價格比LED技術適合AR眼鏡。不僅如此,見臻還吸引了大專院校、廣告公司、甚至美國科技公司的注意。 簡韶逸透過其他老師牽線接觸運動科技系,發現眼球追蹤技術竟有學術用途,如測試運動員的專注度;對廣告公司而言,則能看出消費者在賣場中會被哪些商品吸引、如何選購。後來仁寶、緯創、聯發科注意到見臻的技術,接連注資。 仁寶經營投資管理室處長鄭寶瑞指出,見臻的技術獨特,「全球能做的沒幾家。」讓本就有替客戶代工AR/VR眼鏡的仁寶決定策略投資。科技部前部長、現任見臻董事陳良基加入董事會,則是欣賞簡韶逸帶隊創業的勇氣,「他本來可以當系所主管,卻把前瞻研究拿去開創新市場,而且做出產品,推給國際大廠。」
▲戴上見臻的眼球追蹤眼鏡後,螢幕就會完整呈現出人眼看到的所有影像,吸引學術單位、醫院甚至廣告公司找上門。
前瞻研究「深科技」變創業題目 改叫老師「執行長」學生要能扛業績 從校園出來創業,除了要面對把技術商業化的難題,還得適應從師生到老闆與員工的身分轉變。從老師變成執行長,簡韶逸坦言,「不一樣的地方太多了!」當教授時研究資源充足,公司執行長卻得不斷找資源。與學生之間的關係,也起了變化,原本習慣叫「老師」,在顧問建議下,學生開始稱呼簡韶逸「執行長」。 稱謂的改變,意味著必須承擔公司營運大任,對學生的心態也要跟著調整,「在學校,重視的是學生的成長和學習,拿不到滿分還是能畢業,」簡韶逸說,「公司裡設了KPI(關鍵績效指標)就要達到,或是答應客戶的規格沒做到,可能訂單就沒了。」這代表當初的九位共同創辦人也不再是實驗室裡能隨心所欲做研究的學生,而是得扛起業績的大將。 在政策鼓勵下,愈來愈多教授、學生把涉及前瞻研究的「深科技」作為創業題目,走出學術圈,必須讓技術變成產品、公司運轉獲利,處處是考驗。鄭寶瑞認為,簡韶逸還得繼續累積商業經驗、招募合適人才,同時拓展更多眼球追蹤技術的應用,見臻才有機會加速成長。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