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兩週年!吳恩達:AI應用不存在泡沫

資本支出高、營收未實現,AI危機浮現?

ChatGPT兩週年!吳恩達:AI應用不存在泡沫


2022年11月30日, OpenAI以「研究預覽」為名釋出ChatGPT,迅速席捲整個社群,也開啟生成式AI時代。在ChatGPT問世兩週年,AI科學家吳恩達接受《遠見》專訪,盤點相關效應與趨勢。

文/曾子軒


▲吳恩達指出,基礎模型層的玩家爭相降低訓練成本,讓應用層的開發者受惠,他認為應用層並沒有AI泡沫的狀況。張智傑 攝

吳恩達(Andrew Ng)
出生:1976年(48歲)
現任:AI Fund管理合伙人
學歷: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數學、電腦科學、資工與經濟三學士;麻省理工學院電機工程與電腦科學碩士;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電腦科學博士
經歷:史丹佛大學兼任教授
業界經驗:打造並領導Google Brain團隊、擔任百度首席科學家並領導AI團隊
教育創業:共同創辦大型開放式線上課程平台Coursera、AI技術教學平台DeepLearning.AI;創辦提供AI解決方案的Landing AI

「當一種基礎技術改變時,它會帶來很多連鎖反應!」總以電力比喻人工智慧的AI科學家吳恩達,11月初參加「2024遠見高峰會」、帶來精采專題演講;而後,他接受《遠見》專訪,試圖勾勒出AI新時代的各種效應。

的確,在對話式AI應用服務ChatGPT問世兩週年的此刻,生成式人工智慧已宛若伏流,逐漸滲透至世界的每個角落。

在市場熱情和媒體吹捧之外,AI還將以什麼形態,影響企業經營和個人生活?儘管訪問節奏緊湊,吳恩達仍在幾秒思量後,迅速而優雅地回應。

他的回覆延遲時間極短、語速平穩,令人瞬間以為正在和AI對話。然而,吳恩達對技術變革展現出的熱切、致力於弭平教育落差的關懷,總能讓人從幻覺裡抽身,感受他在科技專家身分之外的人性溫暖。

除了分享趨勢預測、討論應用場景,曾是ChatGPT執行長奧特曼(Sam Altman)在史丹佛大學的AI啟蒙老師,吳恩達也試圖在ChatGPT兩週年之際,帶我們回頭釐清生成式AI受到關注後,向外輻射的路徑。

AI發展》探索走向落地,應用降低門檻

就生成式AI而言,如果說2023年,企業還在探索與觀望、個人忙著焦慮與試驗,2024年便是發掘出應用,從小步快跑邁向實際落地的一年。

吳恩達觀察,改進生成式AI技術,並降低其應用門檻,是他見到的一大關鍵趨勢。

「很多人正在打造工具,讓技術更容易為人所用;也有大量研究正在改進生成式AI的不同面向,例如,提升推理能力(reasoning)、解決問題能力、寫作能力、改善安全性,以及提供不同語言的支持。」

除了學界投入研究,包含OpenAI、Anthropic等新創,還有Google、微軟和AWS等雲端巨頭,都在想方設法改進基礎模型,把抽象的AI能力,轉化為創新商務和日常應用。

以吳恩達個人看好的AI代理(AI Agent)或代理工作流程(agentic workflow)為例,便是從一次下達指令、直接產出內容的單點運作,轉化成任務拆分、協作式的流程。AI代理能處理更複雜的工作,開發者和使用者也得到品質更好的內容。

AI競爭》基礎模型大戰,造福應用端

吳恩達曾分享,能用半導體、雲端服務、基礎模型、統籌和應用等五個層次,作為檢視人工智慧的框架。其中,應用層能帶來營收,進而回頭挹注研發,因此是AI能否持續蓬勃發展的關鍵。

儘管AI看似已無所不在,但人們仍舊擔憂,這股熱潮將重蹈千禧年「達康泡沫」的覆徹。

觀察科技巨頭財報,雲端服務商添購晶片、建置資料中心,在在都是形同燒錢的鉅額資本支出。雖然AI加持的服務,如Copilot,已初見成績,但仍呈現出硬體營收好、但軟體營收差的「頭輕腳重」現象。

對此,吳恩達並不悲觀。他認為從投資到產生收入需要等待,「當前資本支出的規模非常龐大,這可能會在收入成長上形成時間差,」大廠和新創爭相投入研發大語言模型便是一例。

OpenAI、Google等企業傾盡全力招攬人才、向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與AMD執行長蘇姿丰購買「鏟子」,希望開發出最前沿的模型;不過,基礎模型的訓練成本,正以每年約75%的速度迅速下降。吳恩達觀察,過去僅有少數團隊能訓練最頂尖的模型,但如今情況正在改善。

隨著開發成本降低,基礎模型層和應用層都受到強烈影響。

「當一家公司投入大量資金,兩年後,其他人也能達到相同成就,這讓基礎模型開發的競爭變得更加激烈,」企業一邊追逐模型榜單上的排名,一邊尋求核心商業模式,這讓吳恩達預期「淘汰賽」的出現,將有企業從泥濘中脫穎而出,他也看到整合跡象開始浮現。

反過來說,模型端的纏鬥愈是激烈,對應用端來說愈是好消息。因為技術變得便宜,連帶讓開發者能快速打造原型,應用測試的成本也將大幅降低。

再加上,只要調用不同API(應用程式介面,指介接模型服務的管道),就能切換不同模型,對開發者來說,比較、測試模型變得容易,可以逐成本低或效率好的水草而居,因此創造大量開發新應用的機會,也改變創業風險投資的生態。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OpenAI和GitHub Copilot在收費上各自取得一定成績,讓吳恩達表達樂觀立場,「我認為在應用層面上,並不存在泡沫。」


▲繼DeepLearning.AI在2022年設立台灣辦公室後,AI Fund也在今年於台灣成立亞洲營運中心。陳之俊 攝

AI投資》辨識應用場景,擁在地伙伴

吳恩達擔任合伙人的AI Fund,已經在台灣設立亞洲營運中心,外界也好奇,AI Fund會如何運作,又會重點關心哪些專案。

吳恩達首先釐清,AI Fund並不是向外投資,而是在內部打造團隊、向外招募執行長,提供資金後快速開發原型。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AI Fund在台灣的第一項專案,就是發展能在無法使用全球定位系統(GPS)信號環境中運作的無人機,目前正在尋找執行長中。

就實際開展策略來說,AI Fund會與台灣在地重要的企業伙伴合作,目前已展開拜訪;與伙伴討論確定應用場景後,下一步便會讓團隊開發構建基於AI的應用。

吳恩達表示,台灣不僅有硬體優勢,在應用上也有發展機會。考慮到台灣擁有不錯的教育和人才,「這是讓台灣能在應用開發和創新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巨大優勢。」

展望未來,吳恩達說,將會持續擴大在地團隊,「期待大家能夠見證台灣在AI領域的成長。」 閱讀完整內容
遠見雜誌2024/12月 第462期

本文摘錄自‎

ChatGPT兩週年!吳恩達:AI應用不存在泡沫

遠見雜誌

2024/12月 第46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