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診斷
從預防醫學的角度來看,「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主要的方法之一。隨著技術愈來愈發達,健康檢查或疾病篩檢愈來愈精密,當報告出現異常,我們該如何面對?一旦發現異狀,可能讓自己陷入「下一步該怎麼辦?」的掙扎。猶豫是否需要尋求第二意見、換一家醫療院所再做一次檢查…
腰痛、膝蓋痛≠要開刀?
終結疼痛,再也不必仰賴止痛藥及開刀了!一位曾因為車禍造成四肢癱瘓到成為復健科醫師,重新整合傳統醫學觀點、影像診斷、功能評估等,並抽絲剝繭從「七大因子」找出身體疼痛的根源。
好姿勢,救自脊
日常生活中很多動作都會必須彎曲膝蓋,當膝蓋屈曲的角度愈小,膝蓋超出腳尖愈多,膝蓋承受的壓力愈大、傷害也愈大。多數人上樓梯時前腳膝蓋往前衝,縮小了小腿與大腿之間的角度,膝蓋超出腳尖,這樣的動作模式是傷害膝蓋的模式…
中醫師也想學的25形人養生攻略
有的人覺得自己樣貌不好看:明明兄弟姊妹都有那樣特徵,為什麼就我是這個長相?是因為遺傳嗎?有人覺得自己念書理解差一點、運動反應慢半拍、簡單的手工藝卻老做不來……,是缺乏鍛鍊嗎?好像也不是。這些,才是體質。不需要扭轉,不需要「矯正」,不需要向誰看齊…
睡眠腦科學
一位患有「猝睡症」的科學記者從自身的經歷出發,耗費近六年時間,專訪全球數十位頂尖醫師、科學家與臨床醫學人員,以及和深受睡眠失調所苦的人士進行數百次訪談,透過幽默風趣的筆法介紹科學界對睡眠障礙病症最新的研究與見解。
頂尖人士這樣面對壓力
你是否常因工作或人際不順會有焦躁、煩悶、甚至憤怒的情緒,使得自己常在壓力之中?人的大腦為了讓我們趨吉避凶,通常給我們的都是警告,而這些其實都只是假設性的警告,但卻成為我們焦慮的原因。
今周刊 第1186期
多喝水竟可能也會致病?大家都聽過「喝水」有益健康,但是除了留意「量」,喝水也得計較「質」,甚至還要依據自身狀況節制飲水,才能完美…
經理人月刊第178期
我們常開玩笑,一個人下班後還把工作掛在嘴上,是得了「職業病」;但真正因執行職務所導致的「職業病」,卻不見得容易察覺。好比說,長期使用鍵盤與滑鼠,導致手部麻木和酸疼的「腕道症候群」,就是白領工作者容易忽略的職業病。
五代中醫救命之方
從生活習慣、體質、症狀抽絲剝繭,幫病患找到真正的病因。無論是頭痛、偏頭痛、胃食道逆流、失眠、過敏,到困擾多數年輕女性痛經、白帶,都能用最簡單的方法來調養。
肌能系貼紮2日常生活與工作的痠痛一貼見效!
不論是因長期累積,或是突然發生的意外,日常的病痛都大大影響我們的生活品質。由日本加瀨建造博士發明的肌能系貼紮利用皮膚與貼布之間的交互作用,帶動皮下筋膜移動、促進循環代謝,因此不用藥物就可以安全地達到放鬆肌肉或促進肌肉收縮、緩解疼痛、穩定關節等效果,進而解決日常病痛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