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總裁弱台灣?彭淮南完全制霸7300天的功與過

彭淮南完全制霸7300天的功與過


當了20 年中央銀行總裁的彭淮南即將退休,彭淮南強勢而穩健的作風,帶領台灣安然度過多次金融風暴,但也有不少批評者認為,央行的決策已經為台灣帶來不少後遺症,不論市場如何評價,少了彭淮南的央行,或許台灣的考驗才要真正開始!
姓名:彭淮南
出生:一九三九年
現職:中央銀行總裁(一九九八年∼二○一八年)
經歷:一九七一年進入中央銀行經濟研究處
一九九○年央行外匯局長
一九九五年央行副總裁
一九九七年中國國際商銀董事長(已併入兆豐)
學歷:中興大學法商學院經濟系(已改為台北大學)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經濟學碩士
台北大學榮譽法學博士

十月二十五日,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最後一次到立法院備詢,國民黨立委羅明才把握機會與彭淮南合照,立委盧秀燕也在質詢時向彭淮南獻花;藍委如此熱情的禮遇央行總裁,讓人一度誤認現在還是國民黨執政時期。然而,即使面對各界殷殷期盼留任的巨大聲浪,彭淮南仍然語氣堅定地表示:「我的任期到明年二月二十五日,任滿就退休。」

強勢總裁二十年!

「明年二月二十五日,任滿就退休」


在歷屆政府官員民意調查中,彭淮南始終是聲望最高的官員之一,這二十年來,不論政黨如何輪替,經歷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四位總統,與十五位行政院長,藍綠高層都願意留任彭淮南續任央行總裁,可見彭淮南的專業與行事風格,早已獲得政壇普遍信任。一位央行理事就形容,央行理監事會是一個最沒有「顏色」的地方,只討論政策方向,沒有藍綠政黨傾向與影響。

回顧彭淮南主導台灣的匯率與貨幣政策超過二十年,當他真正卸任的那一天,也代表台灣一個時代的結束。

根據《中央銀行法》第一章、第二條,中央銀行的主要職責有四項:促進金融穩定、健全銀行業務、維護對內及對外幣值穩定、在前述範圍內協助經濟發展。不少人對彭淮南的利率及匯率決策都有批評,但台北大學亞洲研究中心榮譽顧問李勝彥指出,從過去二十年來台灣的利率、匯率、物價等指標來看,彭淮南已經做到這四項職責。

然而,彭淮南能順利「達標」的背後,來自於他對政策的強勢主導性。以匯市來說,彭淮南雖一再宣稱,新台幣匯率是由市場決定的,只有在市場有不正常狀況時,央行才會進場維持穩定;但外界都心知肚明,央行為了促進經濟發展,常態性的進場干預買進外匯,使新台幣匯率長期趨於貶值。

壓低匯率有考量!

開放商品有戒心,向NDF說不


就算遇上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認為台幣貶不夠,以及前立委沈富雄認為應升值,這些來自不同方向的重炮抨擊,彭淮南仍勇於站上第一線,親自撰寫新聞稿直接迎戰這兩位政經界大老,被同為央行常務理事的胡勝正大讚,「是我看過肩膀最粗的官員。」

今年美國財政部在四月發布的匯率報告中,將台灣列為匯率操縱國的觀察名單讓央行感受到壓力。美國財政部估計,台灣央行持續買進巨額外匯,上半年達三十億美元,已比去年同期減少,央行也開始收斂,並持續減少自市場中買進外匯的力道,美國財政部十月才把台灣自匯率操縱國的觀察名單中剔除;市場更解讀,彭淮南正在放手。
嚴格來說,新台幣貶值對經濟發展有利或不利,其實非常難拿捏,也正因如此,外界也得以從中更看得清楚,彭淮南在面對政策選擇時的強勢主導性。金控業者更指出,儘管市場上對彭淮南常有令市場自由化倒退、阻升不阻貶等負評,但不可諱言地,央行在扮演「守門員」角色一職十分稱職與出色!

在彭淮南任內的另一個強勢作為,則是對於金融商品的限制。最近民進黨立委余宛如質詢彭淮南時,指出央行從一九九七年以來,不准本國銀行承作NDF(無本金交割遠匯交易)避險,但央行自己卻有龐大外匯部位,每年獲利超過二千億元,央行才是市場大鱷,要求央行開放NDF交易。

「在我任內,我絕不開放!」彭淮南強硬表示,NDF是高槓桿操作,也是外資攻擊新台幣最好的武器,面對立委質詢絲毫不退讓。
▲當了20年央行總裁彭淮南決定要退休了,這張過往照片似乎也在提醒著彭淮南:退休時間到了。

超高盈餘繳國庫!

年繳一千八百億元衍生經濟後遺症


彭淮南的強勢作為,已經從央行的業務延伸到金管會領域;毋怪日前民進黨立委郭正亮在質詢金管會主委顧立雄時,也忍不住略帶調侃地說,金融商品的准駁權應該是在金管會,但現在好像要先和央行商量,「彭淮南現在有十四A的國際光環護身,金管會處於弱勢,但希望明年彭淮南下台後,顧立雄能夠硬起來,把金融業務開放的准駁權拿回來。」

綜觀這位強勢總裁二十年在央行任內,除了有效讓物價、匯率、利率與金融穩定外,最重要的一件事,堪稱是最能展現彭淮南政策強勢主導性、對國家稅收最有貢獻、以及對整體經濟最具爭議的一件事,那就是「央行每年上繳國庫一千八百億元」。
累計彭淮南上任二十年來,央行共繳了約三兆元給國庫,這讓彭淮南受到相當大的推崇。

從統計資料顯示,彭淮南於一九九八年接任央行總裁時,外匯存底為九○三億美元,當年央行繳庫的盈餘為五二一億元新台幣,但隨後外匯存底與央行繳庫盈餘不斷擴大;到○九年時,外匯存底高達三四八二億美元,繳庫盈餘也來到二三八○億元新台幣的最高峰,隨後從一○年起央行繳庫盈餘維持在每年一千八百億元;外匯存底到今年十一月底時,也突破四千五百億美元的水準,可見外匯存底增加與央行繳庫盈餘有很大的相關性。

從操作面來看,央行龐大外匯存底,主要是購買國外高殖利率金融商品如美國公債,但央行買進外匯後,會等額釋出新台幣資金到市場,此時央行必須發行NCD(可轉讓存單)將資金從銀行體系收回(此即央行沖銷操作),並支付利息給銀行,但央行若未完全將釋出的新台幣資金收回,將使市場資金浮濫,同時也會壓低利率。
▲彭淮南在央行工作40年,20餘年前彭淮南(中)擔任外匯局長,右為央行前總裁梁國樹。

換言之, 央行一方面拿外匯到境外購買高利率商品衝高利息收入,同時國內維持低利率,藉以降低央行給付銀行的沖銷利息支出,一來一往間,央行每年的超高繳庫盈餘就此達成。

東吳大學講座教授許嘉棟曾在陳水扁執政時期擔任央行副總裁、財政部長等職務,對央行的實務相當了解,多年來他對央行政策有許多評論。許嘉棟認為,匯率與利率決策產生扭曲,與每年要上繳一千八百億元給國庫很有關係。悠遊卡公司董事長林向愷也指出,這些年在國內經濟發展上,央行政策幾乎沒有辦法用上,央行最大的貢獻變成只是每年向國庫繳納一千八百億元,這是不對的。
▲彭淮南(右二)是接任許遠東(右一)成為央行總裁。

弱台灣已然成形!

購買力減弱、房價高漲、產業轉型慢


彙整近十年來央行的高額繳庫績效,已經造成幾個後遺症:

第一、央行為了增加獲利,使外匯存底規模擴大,而增加買匯需求,產生新台幣匯率貶值趨勢。如果觀察新台幣匯率走勢,可以發現前幾年央行最拿手的作法,就是在匯市快結束時拉尾盤,改變新台幣匯率可能升值的走勢,一直到近來美國財政部把台灣列入匯率操縱國觀察名單中,央行在市場買匯才有所收斂。

台灣享有大量經常帳順差,理論上新台幣實具有升值的基本面,若因央行干預使得匯率沒有反映基本面而貶值,一方面容易引起他國的抗議,還因此而放出較多的貨幣供應,不僅形成資金浮濫、影響市場秩序等問題,同時也造成以外幣計價的國人資產縮水、對外購買力也下滑等負面效應。

第二、央行公開市場沖銷不完全,會使市場資金氾濫,使利率長期處在低檔;雖然物價持平,但也有不少人認為,低利率是造成國內房價高漲的元凶。

國內金控也私下指出,央行自市場干預買匯釋放出新台幣,進而迫使央行必須大量發行存單(NCD)以吸收市場過剩之流動性(即公開市場沖銷);但公開市場沖銷並未完全收回資金,使市場資金氾濫,造成利率長期處在低檔。
永豐金資深副總張晉源也表示,央行每年繳庫一千八百億元,部分收入來源是把外匯市場當理財工具,運用外匯購買相對高利率的外幣金融資產;但買進外匯時又釋出過多新台幣資金,壓低國內利率,利用國內外利差提高央行的利息收入。但國內存款人因利率低,能領到的利息收入就減少了,這對存款戶並不公平,也衍生出房價過度上漲、負債偏高等其他問題。

第三、新台幣匯率趨貶沒有適當升值,延緩了國內產業升級的速度。許嘉棟指出,新台幣匯率趨貶的趨勢,雖然可增加出口商的競爭力,但匯率未反映市場,出口商出口的獲利被保障,長期會使出口業仍習慣於用低成本的方式生產,難以淘汰不具競爭力的產業,喪失轉型升級的機會。

一七年台灣經濟成長率為二.一五%、新加坡為二.七%、南韓為二.九%、香港為三.三%。台灣的經濟表現在亞洲四小龍中已經吊車尾,也局部說明了過度依賴貨幣變相補貼,讓台灣經濟反而轉趨弱勢。

第四、央行為達到每年上繳國庫一千八百億元,也使得央行對於與匯率有關的金融商品開放,具有強烈的戒心。據指出,由於央行面臨高額繳庫盈餘壓力,而累積龐大外匯存底以增加孳息,因此對與匯率敏感相關的金融商品開放相當保守,多半持保留的態度,也影響到金融業的開放發展。

立委陳賴素美就曾質詢彭淮南:「央行每年繳庫一千八百億元,是先天造成的還是人為操作形成的?」彭淮南回應,央行保管並運用外匯存底,會取得孳息,當外匯存底規模擴大,孳息就會增加,這不是人為操作形成的;但彭淮南也強調,政府的財政不應過度仰賴央行繳庫盈餘,因為央行的獲利非常不穩定。
▲彭淮南如果依規畫自明年2月退休,未來將會如何看待自己的央行總裁生涯?

外匯存底風險增!

今年估未實現損失恐達六千億元


不只對整體經濟發展恐造成後遺症,隨著央行外匯存底不斷擴大,更已形成另一個重大風險!當新台幣匯率受市場因素影響而大幅升值時,央行帳上立刻會出現巨額的外匯兌換未實現損失。

今年以來由於美國財政部緊盯著央行,央行在市場買匯的動作較以往收斂,新台幣匯率今年幾乎都處於升值的趨勢。今年一月三日新台幣匯率為一美元兌三二.二四元新台幣,到十二月一日新台幣匯率收盤價為一美元兌三○.○二元新台幣,共升值了二.二二元。

再以央行外匯存底到十一月底已衝破四千五百億美元來估算,今年央行帳上外匯兌換損失,估計有可能突破六千億元新台幣(註:央行外匯存底是逐月累積,不能直接以升值幅度乘上十一月的外匯存底數額,計算未實現損失金額,須逐步計算)。

所幸過去十年央行每年獲利都超過二千億元新台幣,央行在平時已提列足夠準備,可以彌平這項未實現損失,但如果新台幣再升值下去,後果相當嚴重,「下一任總裁該怎麼辦?」業界人士質疑。

李勝彥說,他也常在想央行繳庫盈餘的壓力要如何解決,關鍵在於《中央銀行法》把央行定位為國營事業,依法須編列繳庫預算,所以繳庫盈餘才不得不做;李勝彥認為,如果能修改《中央銀行法》,把央行定位為特定公法人而不是國營事業,讓央行擺脫編列龐大繳庫壓力,或許外界的批評就不會那麼多了。

雖然學界及企業界對彭淮南批評不少,但彭淮南的作法仍受到許多人肯定。央行監事梁啟源即指出,外匯存底增加主因為台灣有出超,並非央行透過匯率政策讓出超更多,而且利率與匯率要看是否適合當時的經濟狀況,這些年來,歷經不少金融風暴,彭淮南做得非常好,是台灣一股穩定的 力量。
▲彭淮南宣布將於明年2月退休,他在立法院鞠躬的場景似乎在與大家告別。

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也認為,批評彭淮南要看當時的處境,彭淮南任職期間在九八年有亞洲金融風暴、二○○○年網路泡沫破滅、○八年的金融海嘯、一二年的歐債危機,平均每三年就有一次風暴,但這期間台灣的匯率政策,沒有使台灣經濟受到太大傷害。

孫明德指出,和其他大型國家相比,別的國家經濟體像是大郵輪,而台灣則由眾多小漁船(即中小企業)組成,當國際金融海嘯來臨時,央行的匯率政策就類似在外海先建一道防波堤,雖不能完全阻隔海嘯,但至少讓海浪波動幅度小一點,使眾多中小企業能安然度過那段時期。

金融史一頁傳奇!

挺過三次風暴,彭淮南受肯定


有人批評央行的匯率政策太過僵化,但「僵化」的另一個形容詞是「穩定」,再說環顧台灣周邊以出口為導向的鄰國,哪一個鄰國的匯率是不「僵化」的?至於利率高低,孫明德認為,這和國際趨勢有關,他認為,彭淮南在政策拿捏上做得很好。

當了二十年的總裁,有人說好,當然也有人批評,但平心而論,彭淮南對於台灣的發展仍是功大於過;立委曾銘宗問彭淮南如何用一句話,來評斷這二十年來的工作績效,彭淮南沉思了一下,說出四個字:「不辱使命」!彭淮南在央行總裁任內,成為國庫最重要的支柱,雖然批評也不少,但放眼台灣金融史,他將永遠是最讓人記憶稱道的一頁傳奇…閱讀完整內容
《財訊》544期-強總裁。弱台灣

本文摘錄自‎

強總裁弱台灣

《財訊》

2017/12月544期-強總裁。弱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