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深蹲十年 讓濁水溪沿鄉再度回春
台灣放眼世界,更該內觀島嶼。一旦我們張大眼睛,走入這塊土地時,將可以發現從產業企業、地方政府、在地人民一起翻轉、共同改變的力量。本期以隔周刊出的「我城我鎮」,與讀者一起看見每個認真努力的在地故事。
十二年前,原居北部的巫宛萍初次造訪彰化縣溪州鄉,腳踩在這片近七十六平方公里,和熱鬧、繁華一點都沾不上邊的土地上,她的心裡沒有太多想法。「滿無聊的。」和這個偏鄉初見面時的感受,巫宛萍仍印象深刻。
當時, 她南下於台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就讀,跟著學長姐的社區營造計畫,前往溪州策畫了第一屆的溪州文化季,召集藝術家駐鄉,找學校、地方社區合作。她記憶猶新,學長開著車領她認識村民,沿著莿仔埤頭水圳經過了一條長長的路,這條貫穿溪州的主道路「溪下路」,遠處有遼闊的稻田,四周是結實累累的果樹,構築出一幅清幽的農村景致。
十年經驗當養分客製化地方創生內容
清幽,卻也空無。巫宛萍說:「正因為它看似沒什麼,所以可以被創造的可能性又更多,社區營造的概念就是帶著一點開墾的方式去嘗試。」沒有太多的猶豫、深思,帶著發現新大陸的挑戰心,她隨即著手「拓荒」。
定居彰化,故事的楔子,關心溪州的人或許都讀過:她和地方上的一群人歷經彰化縣莿仔埤圳產業文化協會的成立、組織護水抗爭運動,也參與推動溼地保育計畫。有感農民辛勤種植的物產無法獲得合理收益、農村生態環境變化,在作家父女吳晟、吳音寧的推動下,再協助成立溪州尚水農產公司,籌措「溪州尚水」契作平台。如今,契作面積已從七甲擴展到十四甲,不僅其中有超過一半由企業認養,每年稻米開賣亦皆迅速完售。
基底打得穩固了,是時候提筆,把故事再寫下去。巫宛萍說:「濁水溪是整個溪州發展重要的流域,我們想以過去十年推廣溪州的經驗為基礎,沿著濁水溪沿岸的鄉鎮延伸發展。」搭上國發會推出的地方創生青年培力工作站計畫,去年五月開始,團隊以「回春工作站」為名,針對二水、埤頭、田尾等鄉鎮,客製化地方創生講座的內容、推出工作坊,以類似「村民大會」的模式推動,做觀念交流、宣導。
「好幾年前就有報導指出,在彰化縣的鄉鎮中,超高齡社會現象較為嚴重的前幾名,很多都集中在濁水溪北岸,讓我們思考在推動溪州的經驗中,有什麼可以去幫忙、努力?」巫宛萍言。透過工作站的運作、召募志同道合的新成員,而今終能將長期醞釀、慢慢運作的計畫逐步實行。
她們要做的,並非一蹴可幾的創造商業模式、逆轉小鎮命運,而是透過田野調查、教育、宣導,逐步累積地方創生的底氣。
回春工作站由巫宛萍擔任計畫主持人,夥同五位七、八年級生一起動員。要對地方有基礎理解,首件要事便是做盤點,巫宛萍說:「調查在地有多少企業、教育機構能服務的載體夠不夠、交通量能遇到的狀況是什麼⋯⋯,需要花很多心思和時間做基礎資料建檔、建立資料庫。」另外再以各鄉鎮原有的民間社群組織為打通關的門窗,辦地方創生交流聚會,打探在地缺口。
閱讀完整內容
第一場活動先辦在熟悉的溪州試水溫。工作站夥伴詹謦妙說:「活動以導覽濁水溪為題,介紹堤防砲台的歷史,親近濁水溪、觸碰黑泥,聽長輩述說在溪裡撿砲彈的小故事。」吳晟也在活動中分享自己以前放學,就跟同學跳進溪中游泳回家、被挨打的趣事。
由地方士紳召集村民,回春工作站邀集外地人參與,一場五、六十個人報名的活動,年輕人占了一半,還有人從高雄遠道而來。「工作站有部分目標是要帶動青年參與,讓對地方發展有興趣的人有更多的理解,才有辦法產生認同。」巫宛萍說。活動後,參加的學員也會進而分享自己與濁水溪的記憶,牽起了因溪而生的情感連結。
平埔族文化、在地文學多元推廣強化情感連結
走到二水鄉, 源泉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是建築師,長年進行建築調查,團隊從他口中得知小鄉的老屋,反映著地方的發展史。詹謦妙說:「員集路原有平埔族的土地上,有些建築都設計有小閣樓,以前漢人會在一樓做生意,再走上小閣樓休息,賺了錢再轉去南投發展。」於是,在地的一場建築工作坊,請來專家帶學員上源泉社區看建築、做居民訪談,讓每座老屋都是一扇述說在地故事的櫥窗。
除了田調、訪談,理解一個地方的方式其實很多元,二林鎮「蔗青文化工作室」,曾將作家洪醒夫的作品改編成電影,回春工作站借重他們的經驗與專業,帶學員走訪書中提過的菜市場、派出所,透過文學走讀認識二林。
只是縱有滿腔翻轉舊鄉的熱情,面對在地久居的鄉親,有時候也會碰上幾枚軟釘子。即使不厭其煩反覆說明,仍然有人以為回春工作站是要幫居民做建設,或是觀念不合,巫宛萍說:「在推廣友善農法的時候,農民會直接跟你說沒有農藥、肥料種不活。」遇到這種情況,講師只能不斷用成本、利益進行分析,讓農友逐步建立有機農業的基本觀念。
運作過程中,也常遇見不明所以的新建設入鄉占地,為了解對在地是破壞還是建設,他們逐項找資料、做研究,探查每家建造公司的背景。但總有難以取得的資訊,幸好有理念相同的彰化縣議員黃盛祿奔走相助,協助理出那些建設是否有存在的必要。
聯手民意代表老少攜手傳遞溪州情
「與其說是我幫他們,我覺得應該說是他們幫了我很多忙才對!」聽到巫宛萍提及他一路以來的協助,彰化縣議員黃盛祿謙虛地將功勞再奉回到年輕團隊身上。
黃盛祿說:「這些年輕人為了產銷、打造地方亮點而努力,一蹲點就深耕,他們過去跟溪州也許沒有任何淵源,卻因為理念願意不計報酬,把青春付出給農村,我們能不感謝嗎?」偵查隊退休、任職過兩屆溪州鄉鄉長,現任彰化第七選區(北斗鎮、田尾鄉、埤頭鄉、溪州鄉)議員的黃盛祿,與巫宛萍的結識,起於二○一一年的濁水溪護水運動。
一份溪州在地人的惜情,也是地方民代對在地的守護,讓他對於外力進入鄉內的舉動總是特別關心。黃盛祿說:「一般人看到新動作出現,不會去思考對地方是否有危害或好處,反正是政府要做的。」收到通報,他透過行政系統去要求了解流程,例如,舊台糖園區的珍貴原生樹種,曾被有心人士以樹形不佳、枯老等原因而虛報、廉售,當時他就出面阻擋,救回老樹。
「 我們講是非、不講利益。」黃盛祿說,希望自己能成為這群年輕人的後盾。而巫宛萍則說:「一個地方要變得不同, 不會是三、五年的事情。」這是一場循序扭轉的長期工程,有年輕人的熱血,也有老一輩的相挺。回春工作站的目標是要協助青年創業,希望年輕人找到在自己的家鄉安居樂業的可能、有好的居住、教育模式和互助網絡,才能共同協助地方「回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