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一分鐘賣81億全家股票 摘「皇冠上的珠寶」爭權內幕

重手自砍逾半淨利、傷公司治理,仍擋不住龍邦攻勢


文●韓化宇、劉馥瑜 攝影●駱裕隆

當你不擇手段保護家園時,是否曾自問,你保護的究竟是那些你珍視的人,或者,其實是你的權力?

「用這種強盜的方式賤賣股東的資產, 這不是土匪是什麼?不是掏空又是什麼?」十二月八日,泰山市場派大股東龍邦董事長劉偉龍臨時召開記者會,重口指責泰山公司派。泰山也不甘示弱,旋即召開記者會,揚言告前者加重誹謗。

這場二○二二年最熱的經營權之爭,導火線,是十二月二日週五晚間的一紙公告,泰山董事會決議,擬處分其持有的全家便利商店股票。

隔週一,股市開盤僅一分鐘,泰山就將其中約八六%股票,透過鉅額買賣方式,賣給一位「神秘人」,總交易金額高達八十一億元,引發市場譁然,當天泰山股價應聲跌停作收。

泰山見市場派陣營持股過半 竟賣最關鍵獲利來源對抗

為什麼賣股之舉,會重挫投資人信心?

因為,泰山持有逾二二%的全家股票,是該公司最重要的獲利來源,甚至早年本業虧損時,還要靠認列全家的投資收益來填補。以今年前三季為例,該公司稅後淨利四億三千萬元,其中超過一半來自全家的投資收益。

此外,泰山持有全家股份的平均每股成本近五十元,十二月九日全家收盤價為一百九十七元,這中間有著不小價差。

市場多半認為,龍邦豪擲近六十億元爭搶泰山經營權,看上的應不是八寶粥或仙草蜜,而是其全家持股,既可領股息,又可賺價差,紛爭也因此而起。

企業經營權之爭中,常見公司派處分資產,期望市場派覺得無利可圖、打退堂鼓,但像泰山手段如此決絕,因懷璧其罪,而乾脆將自己每年約五成的淨利這塊「璧」給斷了,卻非常罕見。

下重手背後,是因大敵已兵臨城下。

龍邦跟泰山的恩怨,要追溯到一八年。當時泰山市場派最大勢力是保力達集團,公司派為了穩住經營權,積極尋找盟友,龍邦便扮演「白衣騎士」成為泰山股東。

不料,後來雙方關係生變,今年來,龍邦加碼泰山持股速度堪稱前所未見,從年初逾三二%,到近期的近四七%(見下表)。
外敵實力不斷壯大,泰山卻陷入家族內戰:泰山總裁詹仁道、前董事長詹岳霖今年甚至將部分持股賣給龍邦。

一位龍邦集團內部人士便表示,不管是透過獨董召開股東臨時會,或用「大同條款」,意即持股過半且滿三個月便可申請召開股臨會,他們「一定開得成,時間的問題。」

一名熟稔經營權之爭的律師研判,龍邦陣營持股已超過五成, 換言之, 泰山經營權變天幾乎已成為定局。持股不如人的公司派,眼前沒有太多選擇,只能砸了龍邦覬覦的寶玉,企圖打消對方念頭。

該律師認為,「砸璧」另一考量是龍邦買進泰山股票的資金,不少是靠股票質押,泰山董事會中,代表龍邦的法人董事「龍邦國際興業」質押比率超過八成。但,現在泰山股價應聲倒地,龍邦被迫要補繳保證金,面臨「斷頭」壓力。

對此,泰山發言人雷松清強調,賣掉全家股份絕非即興之舉,泰山董事長詹景超擔任總經理時,就一直跟內部員工溝通,不能靠業外獲利,一定要靠本業。


▲泰山公司派董事長詹景超(右)、副董事長詹逸宏(中)及泰山漳州食品董事長詹皓鈞(左)此次出售泰山全家持股,引發大股東龍邦不滿,聯合非公司派詹家人反擊。聯合報系

金雞母被賣恐傷及財報 龍邦質疑合法性,擬提告

在這次的霹靂手段之後,這起事件的利害關係人將如何?

首先,對泰山來說,將金雞母變現後,雖然可以如公司派所言「專注本業」,但很現實的是,反映在財務上,食品同業直指:「未來報表要那麼好看不容易了」;倘若日後經營權變天,業界研判龍邦進駐後可能的選項,一是現金減資,拿回成本,二是透過購併,股權重整。但無論如何,對食品本業的助益恐相當有限。

對全家來說,則由於日商持股一半,股東結構長期穩定,泰山此次出售全家持股除了改變股東組成,對經營權並無重大影響,惟未來新的董事成員背景為何,則埋下伏筆,可能干擾經營決策。

但目前看來最積極行動的,則是龍邦。不論泰山賣股動機為何,並未讓前者打退堂鼓,反而決定加速取得經營權。同時,該公司也已採取法律行動。包括向法院提出假處分,要求泰山不得動用該筆資金,並將對公司派提告。

龍邦主張, 依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五條,公司讓與主要部分財產,應召開股東會逾三之二股東出席且過半數通過。全家股票對於泰山而言應是主要部分財產,公司要出售,應召開股東臨時會,由全體股東投票表決,而非董事會說了算。

除了程序是否合法,該名神秘買家亦是關鍵。一名金管會官員分析,最慢十二月十五日,全家要公告是誰承接泰山出售的持股,如果法院認定承接的買家非「善意第三人」,而是泰山公司派的關係人,「那這交易可能就要恢復原狀。」


▲龍邦董事長劉偉龍(白衣者)召開記者會,用強盜、土匪等字眼指控泰山公司派,讓經營權之爭白熱化。

盤中以市價賣股有內情?股東受害、不利公司治理

先不論龍邦採取法律行動的結果為何,該公司過去五年,斥資近六十億元買進泰山,究竟是不是一宗划算的交易?

一派說法是,龍邦即使現在拿下泰山, 少了全家這長期穩定下蛋的金雞母,是一大損失; 不過, 也有食品同業認為:「本來併進來是股票(指全家),結果(現在)併進來是等值現金,何樂不為?」

但無論情勢如何發展,就現狀,泰山痛失金雞母,又跟大股東鬧翻,不僅有損公司形象、影響員工士氣,無辜的小股東也受其害。

過去十年,泰山有五年配發股利給股東,如今少了全家持股,該公司要靠本業幫股東賺錢,恐非易事;再者,公司宣布出售全家持股後,一週內股價大跌一五%,小股東們也蒙受損失。

更重要的是,此次公司派賣股方式,有違公司治理之嫌。關鍵在於全家平均每日成交量僅約二十張,卻在十二月五日上午九點零一分,突然完成一筆四萬三千多張的買賣。

台灣公益揭弊暨吹哨者保護協會發起人張晉源分析,這顯然是泰山公司派和買方講好,在特定時間同時掛單。且按正常程序,該公司出售全家持股,因張數、金額高,可以找特定人洽談更高的價格收購,而非在盤中用市價賣給泰山稱不知來頭的買主,「就算(出售)程序合法,但以公司治理角度來看,這樣做絕對不妥。」

台大法律系副教授楊岳平表示,在購併實務上,泰山公司派的做法被稱為「皇冠上的珠寶」(crown jewel),就是賣掉公司有價值的資產,讓敵意購併方失去興趣,但此舉是有爭議的。

鑽研公司治理的台大國企系教授連勇智認為,台灣家族企業易有「家天下」觀念,碰到有人要購併,就死守,變成沒有協商餘地的零和對抗。若只想不顧一切擊退市場派,恐犧牲公司治理。

泰山發言體系強調,本案處分過程完全符合程序,是企業永續經營及成長的正向決策。

這場經營權之爭鹿死誰手,還不得知,但公司治理精神,已隨著破碎的寶玉一同陪葬。

如同哲學家尼采說:「當你凝視深淵,深淵也在凝視你。」

更值得我們省思的是,一個家的主人永遠是家中每位成員,而非所謂「一家之主」。會推翻一個家的,從不是外人。當心齊了,不論企業或家園,又怎麼會頑抗不了外敵呢? 閱讀完整內容
商業周刊 2022/12月 第1831期

本文摘錄自‎

泰山一分鐘賣81億全家股票 摘「皇冠上的珠寶」爭權內幕

商業周刊

2022/12月 第18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