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周刊 2024/11月 第1931期
《紐約時報》說,萊特希澤在川普新內閣裡,「就算沒有職位,也會擔任重要顧問。」《外交政策》給萊特希澤的封號是「幫助川普顛覆全球經濟的人。」要了解川普未來的政策邏輯,首先要認識這位財經軍師。
商業周刊 2024/11月 第1931期
過去,超商的競爭力核心,是快速便利的產品與服務,但如果要提供的服務更多,就會更耗電,該怎麼解決之間的矛盾呢?
商業周刊 2024/11月 第1930期
為什麼一位金融業副總經理,要到街頭唱歌、辦演唱會、發專輯?
商業周刊 2024/11月 第1930期
最悍美國強碰最硬中國,逼出一群最柔韌的台商,他們以通吃中美、兩岸共融、飛鏢戰術三種新商模,在中美對抗中,越戰越強。
商業周刊 2024/11月 第1929期
最在乎獲利的羅智先,竟然一連買下兩個賠錢貨,網家(PChome)和Yahoo,他在想什麼?
商業周刊 2024/11月 第1929期
面對美國總統大選的不確定性,未來的變與不變是什麼?日漸升溫的國際地緣政治,台商又該用什麼樣的思維因應變局?為解讀這個關鍵時刻,商周邀請四位企業家提出第一線見解。
商業周刊 2024/10月 第1928期
時序入秋,氣溫陡降,迎來全台數千名蛋農等待已久的時刻——候鳥即將帶著禽流感病毒抵台。明明最該擔心禽流感的蛋農們,為什麼反而期待它出現?這背後,是台灣病態的雞蛋產銷制度。
商業周刊 2024/10月 第1928期
如果你不是台南在地人,應該會對年營收十五億的Focus感到陌生。它曾是年輕人約會聖地,但隨著高鐵興起、台南火車站式微,營運越來越困難。如今,它已是年營收15億元的社區百貨。
商業周刊 2024/10月 第1927期
電動車公司特斯拉的無人計程車Cybercab,預計最快要等到2026年才有機會上路,但無人計程車接送的世界,已經是現在進行式。但目前中、美無人車業者都找上Uber合作,商業化進展更勝特斯拉。
商業周刊 2024/10月 第1927期
當台灣不再堅持以製造業為主的「風電國家隊」,未來本土廠商在該產業能做可長可久的生意,將是負責風場安裝、維護的「服務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