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股掃描》
文/楊少強 「這是市場劇烈反轉的一年。」彭博新聞網如是說。剛過去的二○二三年,美股標普五百指數從年初暴跌到下半年飆升。在這波反轉裡,一些贏家與輸家也由此誕生。 在標準普爾五百指數漲幅前十名,最大宗贏家是AI概念股,人工智慧晶片龍頭輝達(Nvidia)漲幅就傲視群雄。但除輝達之外,還有一些不那麼出名的企業,同樣也在這波熱潮裡發光。
AI軍火商》
艾利斯塔股價漲幅逾九成 若把下海做AI的企業比喻為戰士, 那麼網路企業艾利斯塔(Arista),就是軍火商,它的角色就是提供這些戰士上場時的武器。這家公司在過去一年漲幅逾九成。 為何艾利斯塔會受惠於AI浪潮?想搞AI的企業,必須建立一個數據中心,以處理生成式AI所需的龐大運算能力,這是輝達的晶片需求狂飆的原因。但這些AI玩家也需要一種數據中心,讓內部所有單位可相互通訊,為此就需要網路設備,這正是艾利斯塔的用武之地。 投資機構分析師艾克曼(Karl Ackerman) 研究報告表示, 艾利斯塔是「大企業高速網路的市場領導者。」它將近一半營收來自微軟和臉書母公司Meta。未來幾年各雲端巨頭不斷重金投資AI,這家「AI軍火商」的生意或將持續火熱。摩根士丹利分析師馬歇爾(Meta Marshall)就稱,艾利斯塔是投資人跨足「二百五十億美元人工智慧網路市場」的最佳標的。安全類股》
地緣政治緊張,帶動奇異受市場追捧 另一贏家是安全類股,是地緣政治緊張下的產物。這又分實體安全與虛擬安全。 實體安全如奇異(GE),這家百年老店過去一年股價漲逾九成,主要拜它的主業,是做飛機引擎發動機所賜。由於疫後旅遊需求上升,加上中、美對抗,美國擴大戰機在海外的生產線,在印度生產的F-16就用奇異發動機。這使得該集團受到市場追捧。 至於虛擬安全,首推帕拉奧圖(Palo Alto),這家公司提供的是保護企業免受網路攻擊、惡意軟體、數據洩漏等危害。它的做法是將AI技術融入網路安全領域,例如透過機器學習(ML)等技術,協助該公司分析大量的威脅情報資料。內需消費》
即時行樂狂潮帶旺遊輪 除了AI軍火商, 近來資本市場另一大贏家,是內需消費股。標普五百指數一年來漲幅前十名,有兩家遊輪股入列─ ─皇家加勒比、嘉年華。它們反映的是「即時行樂」的消費狂潮。 由於中國疫後復甦不如預期,歐元區最大經濟體德國又身陷衰退邊緣,在全球主要經濟體裡,唯有美國仍保持強勁成長。由於前景樂觀,美國民眾大手筆花錢,反映出「「金髮女郎經濟」(Goldilocks)。 當經濟前景好轉,人們對非必需品消費需求上升,遊輪也跟著水漲船高。《華盛頓郵報》報導,皇家加勒比在全球經營六十三艘遊輪,該集團的高管表示二○二三年夏季旅遊「大大超出預期。」該公司光該年上半年就已實現六十四億美元收入,是二○二二年同期兩倍。二○二四年的預訂量已創歷史新高。
▲優步連續兩季獲利,《紐約時報》稱這是該公司的里程碑,背後反映零工經濟的趨勢。法新社
零工經濟》
優步連兩季獲利,列入標普五百指數 和遊輪同樣站對趨勢的另一個大贏家,就是近年來一度被看衰的優步(Uber)。 過去優步曾飽受管理不善、虧損累累之苦。如今它卻大翻身,最新財報顯示優步連續兩季獲利,最近一年來股價漲近一.五倍。由於其市值飆升,二○二三年十二月它也被列入標普五百指數。 優步大漲的原因是核心業務改善。二○二三年第三季,有六百五十萬名司機在全球各地為優步載客和送餐,創下新紀錄。該公司表示,它改善了司機體驗─ ─例如向司機展示乘客目的地,以及司機在接受載客前能賺多少錢,激發了他們為優步工作的興趣。 但更重要原因是站對趨勢。財經網站CNBC稱,優步是「零工經濟」(gig economy)的代表。這指的是人們利用零碎時間打零工的現象。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調查顯示,近六分之一美國人從事零工經濟相關工作─ ─包括為優步載客或送餐。 這種模式改變了傳統經濟面貌。由於工人可自行安排工作時間,它也讓人們可以花更長時間尋找下一份工作,這減少了失業保險給付的壓力。美國康乃爾大學教授海曼(Louis Hyman)說,從事零工經濟的人比沒從事的人,負債更少,「這有助於減少人們在動盪時期的財務壓力。」 優步的最大挑戰是政府介入保護勞工。美國一些州政府開始要求優步為旗下司機提供類似正職工作的保險、津貼等,這類立法的客觀效果是優步成本上升,它將傾向縮減司機的其他待遇——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司機們表面上福利變好了,但他們其他檯面下的福利可能卻縮水了。 儘管如此,由於核心業務表現良好,優步仍持續擴張。執行長科斯羅薩西(Dara Khosrowshahi)表示,該公司在向西班牙、日本和義大利等國家擴張取得了良好進展,「優步將繼續實現大規模獲利成長。」這也是市場仍持續看好它的原因。 相較於AI、遊輪、零工經濟等贏家,原本光鮮亮麗的奢侈品業,在過去一年卻相對黯淡。奢侈品由盛轉衰》
中國疫後復甦失色,相關消費縮手 二○二三年四月,奢侈品龍頭LVMH市值一度突破五千億美元,成為歐洲有史以來首次達成此里程碑的公司。然而好景不常,在一連串財報表現平平後,股價開始下滑。最近一年來LVMH股價漲幅不到六%,不到大盤的一半(見本頁圖)。原本它「歐洲最值錢的公司」頭銜,也讓給了製作減重藥的丹麥藥廠諾和諾德(Novo Nordis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