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自駕車到機器人 跨域虛實應用大爆發
2025年,將是人工智慧從雲端落地的第一年,從輝達、小鵬到西門子,所有公司都在搶占實體AI時代,新的數位決戰點。 文/林宏達 未來,歷史會如此記載二○二五年的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 ES):「這次大展之後,人工智慧開始進入真實世界。」 走進今年的消費性電子展,你會發現,人工智慧開始成為實體世界裡的「新能源」,不只是機器人、自駕車產業因人工智慧快速成長,還能變成提高工廠運作效能,模擬產品設計的一大利器。 一月七日,豐田汽車會長豐田章男就在大展舞台上,端出豐田的人工智慧之夢,宣布二五年豐田將啟動Woven City 計畫,這座未來城市中,機器人和自駕車將成為主角。 他開心地說,「我以前覺得自駕車很無聊,直到我的同事,讓我看一段影片,自駕車也可以賽車!」他秀出另一段影片,兩輛豐田賽車在賽道上激烈追逐,但特別的是,車裡的賽車手,手竟沒放在方向盤上,兩輛車全都是靠自動駕駛操作! 豐田章男也秀出豐田的新布局。例如,他們正在開發名為Arene 的車用作業系統,被豐田定位為汽車界的「Android 系統」,不同的車型只要裝上這款系統,就可以共用重要的功能。他更透露,豐田也開發了可以模擬城市環境的數位孿生系統,這正是開發自駕車的必要技術基礎。豐田開發新作業系統 號稱車界Android 在這次大展中,輝達執行長黃仁勳也拿出了能讓人工智慧進入真實世界的新運算架構。他解釋,在大語言模型的架構裡,當你上傳一份文件,要求人工智慧幫你做摘要時,這份文件就會被轉換成無數的Token(符元),人工智慧利用這些Token 生成答案。 「但是,如果你輸入的不是PDF檔,是你身邊的環境資料呢?」黃仁勳說,如果你的要求不再是文件摘要,而是要求機器人拿起一個零件,「這裡產生的就是動作的Token。這項技術即將到來,但我們需要的是一個有效的世界模型。」 這一次, 黃仁勳首次公開輝達開發的Cosmos 世界基礎模型,有了這個模型,就像過去人們把文件「餵」給大語言模型,產生摘要;現在,你可以把工廠生產線的樣貌畫出來,「餵」給Cosmos,要它指揮機器人搬貨,甚至規畫工廠生產線的新設計。 他解釋,這種模型和大語言模型不同,必須了解世界的物理規則,把結果「轉譯」成機器人該做的動作。有了可以了解外在世界物理環境的AI模型,就能生成指揮機器人和自駕車的人工智慧系統。
輝達推Cosmos平台 加速AI落地應用 黃仁勳說,未來所有要架構機器人系統的公司都需要三台電腦,一台用來訓練AI模型,一台用來部署在機器人上,執行AI系統,「要連接這兩者,你需要一個數位孿生系統做模擬,讓訓練好的人工智慧在其中練習」。因為,用來處理文字的語言模型,可以在雲端說錯一萬次話之後,學會猜對人類想要什麼樣的答案;但要訓練機器人用的人工智慧,不能真的讓機器人撞牆一萬次。最簡單的方式,還是在虛擬的數位孿生系統裡做練習。 這個概念,將讓全球五十兆美元產值的製造業,開始有機會用軟體和AI加以改造,提升效率。黃仁勳透露,輝達也用這個方法,把數百次上路駕駛的紀錄,在系統裡合成為數十億英里的試駕測試,大幅減少自駕車訓練AI模型所需的成本和時間。 輝達也可以利用同樣的方法,合成訓練機器人所需的資料,透過名為Groot Teleop 的平台,熟練的操作員可以利用蘋果的Vision Pro 頭戴式裝置,看見機器人在數位孿生系統裡的分身,教這台虛擬的機器人如何完成工作。只要取得少數的軌跡資料,就能逐步發展成可用的模型,再放進軟體中測試,就可把AI部署到機器人上。 輝達已然揭示了人工智慧落地後的新架構。英特爾客戶端邊緣運算事業群平台研發協理王宗業觀察,十年前就有人設計出,只要人拉著機器人做一次動作,機器人就能精準複製動作的系統;但是,當時要控制機器人,不管怎麼設計,還是要輸入精確的坐標。但是有了生成式AI之後,機器人看到面前的零件,就可以自動辨識物體的位置,再把人類下的命令,轉換成指揮機器人的語言。指揮機器人的門檻因此降低,一個熟練的領班也可以教機器人做工作。 生成式AI、多模態模型等技術出現,正是機器人等技術突然紅火的原因。「生成式AI就像一個超級翻譯機。」王宗業說。多模態模型指的則是,能消化視覺和語言等不同資料,最終做出決定的AI系統,例如,讓機器人看桌上擺的食材,就能自動找出用這些食材能完成的菜色食譜。這次大展中,德國Bosch 公司就用AI技術開發出能偵測用戶手勢,控制家中電器產品的手錶。
西門子力推數位孿生 用AI 完善方案 現在,數位孿生和多模態模型、邊緣運算晶片、自駕車及機器人所需的作業系統,都將成為戰略制高點。在這個新賽局裡,各公司既合作又競爭。像西門子雖然與輝達合作,但在數位孿生領域已冒出競爭的硝煙味。 在一場演講中,西門子數位工業軟體執行長Tony Hemmelgarn 直言,西門子是全球數位孿生系統最厲害的公司,核心能力是替客戶回答超複雜的問題。他舉例,如果工程師要重新設計一款汽車,用西門子的系統,他可以直接問AI,「這輛車是用什麼材料設計的?」接著再問,「我有什麼替代材料可以用來製造這輛車?這些候選材料中哪一種更為永續?怎麼用這種材料做到永續?」 Tony Hemmelgarn 說,AI不只可以用來分析狀況、整合資料,還可以直接用來產生新的解決方案。這種能力,同樣可以用在耳機設計,從消費級改為工業級時,利用AI預知,在充滿噪音的工業環境中,需要加大耳機晶片的功率,耳機晶片要如何重新設計才算合理?「你不會想要等晶片生產完才發現要重新設計,那會是很昂貴的錯誤。」他還暗諷,「是我們把數位孿生帶到產業來,輝達只是負責讓它看起來逼真。」 中國機器人產業也正快速發展。這一次,輝達秀出的人形機器人合作廠商名單中,有一半以上都是中國公司。在此次C ES 大展中,如中國宇樹科技,就秀出技術實力,不只做出能排積木的人形機器人,還把部分設計開源,供使用者修改,一台人形機器人價格更不到人民幣十萬元,這是他們在輝達設計平台上發展出的能力。 另一家被輝達列為夥伴的小鵬汽車,也絲毫不掩飾自己的企圖心。二四年十一月,小鵬展示自己設計的Iron AI 機器人,是這次黃仁勳挑選上台的機器人之一;但也就在十一月,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宣布,自行開發的小鵬圖靈AI晶片已試產成功,不只可用於智能車,也可以用於AI機器人。何小鵬更表示,這顆晶片一顆可抵三顆輝達Orin 晶片,逼得黃仁勳今年量產新款機器人晶片Thor,效能是Orin的四倍!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