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周刊 2025/11月 第1317期
面對年度團年底作帳行情均已於10月開始啟動,且目前即將進入12月的最後衝刺階段,更影響投信業者後續發行新基金的資金募集效率,因此投信法人年底這波作帳行情,牽動市場佈局走向,值得一探究竟。
今周刊 2025/11月 第1509期
全球規模最大的兩輪殿堂「米蘭車展」上,歐日大廠與中國新勢力齊聚大秀肌肉,台灣機車雙雄三陽、光陽也帶著最新技術與外銷企圖,積極拓展全球市場。
理財周刊 2025/11月 第1317期
近兩年,台灣投資市場掀起一波前所未有的「月配息ETF熱潮」。然而,隨著配息下滑、科技股回檔與整體投資情緒轉弱,月配息ETF的真正績效也逐漸被看見,它們不一定比季配息ETF更適合長期投資者。
先探投資週刊 2025/11月 第2379期
AI伺服器大廠鴻海、廣達、緯創、緯穎與神達第三季都交出不錯的獲利。亮眼的EPS背後各家仍有問題待解,如何提升毛利率是廣達與鴻海當前最大問題,而擴廠後能否提高產能利用率又將是新的挑戰。
先探投資週刊 2025/11月 第2379期
賴清德總統於國防演說宣布打造台灣之盾,無人載具為其中重要環節之一,上千億元的標案將為供應鏈帶來龐大商機。
商業周刊 2025/11月 第1984期
面板業在投資圈有一個外號:慘業。一年好、一年壞,永遠跟著景氣跑。但全球最大的背光模組廠——瑞儀,卻走出另一條曲線。回看過去十五年,它有十年EPS超過十元,最差也有六元。。
今周刊 2025/11月 第1509期
藍白打著保護環境的口號,強勢修法加嚴光電環評,但粗糙修法可能引來諸多負面效應。不只六大環團發聲明表達疑慮,產業界也擔憂,修法幾近全面封殺綠能,將使綠電供給斷鏈。
商業周刊 2025/11月 第1984期
美國終於也以一紙聲明,要台灣央行更進一步揭開「黑盒子」:自今年十二月底起,央行至少會每一季揭露匯率干預操作的資訊。
今周刊 2025/11月 第1509期
當關稅壁壘與供應鏈風險成為新常態,客戶要求的已不僅是電源的高效能,更是「在哪裡生產」。在這場昂貴的遷徙賽局中,電源大廠光寶科技選擇直搗核心,在美國德州插旗、擴產。
台灣銀行家雜誌 2025/11月 第191期
打詐專法下,亞洲多國啟動帳戶凍結。金融普惠下的打詐成本與責任,機制設計成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