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種多、滿足全客群,四條件推高競爭力
開店怎麼挑常勝商圈?要「雜食」還要夠親和!
文●鄭郁萌 攝影●楊文財
常言道:「做生意,最重要的三個因素是: Location、location、and location。」做生意最重要的既然是地點,商圈當然是首要考量。以下提供四個挑選標準,提供創業者與投資者參考。
挑商圈,先觀察業態是否多元 東區小店多、信義區百貨多,新鮮感少
從韓式涓豆腐到日本蔦屋書店,手握近四百個品牌,天帷企管顧問工作室創辦人林剛羽被稱為「開店專家」,對於選點開店自然有獨到見解。他認為選商圈,首要看業態是否均衡。
他認為,一個可長可久的理想商圈,基本條件是業態必須多元,有大百貨也有小店家,有商業也有藝術,有時尚也保有復古。
他以東區跟信義區舉例:東區有一平方公里,卻只有四間百貨,街邊店太多、百貨太少,面積大要聚集人氣本來就不容易;再加上北車、信義區兩個車程相距不到十分鐘的商圈夾攻,自然會有此消彼長的拉扯。
信義區正好相反,○.四平方公里塞了十四間百貨,造就這區全是大品牌,附近幾乎沒有個性小店能夠生存的空間。
而南西商圈約為○.二五平方公里,範圍小、容易聚集人氣;而業種比率很好,有三間百貨,也有小店。時尚品牌在百貨、巷弄裡有小店,甚至離日本風極重的條通也不遠。這種時代感營造出的多元氛圍,新興商圈很難取代。
「信義區可以滿足採買、餐飲需求,但遊逛就顯得過於單調,只有大品牌,沒有再回頭挖寶的動機。」他說:「現在台北市的人口持續減少,如果商圈同質性太高,會失去新鮮感。創造消費者持續回頭來逛的動力很重要。」
店家或商圈鎖定單一客群的好處,是形象明顯,容易聚集目標客群;但這是兩面刃,譬如士林、永康商圈鎖定觀光客,當限制陸客、或因疫情實施邊境管制,大環境一變,商圈就應聲而倒。
▲商圈若太依賴單一客群,在環境變化如邊境管制時,就容易面臨衰退危機,如士林夜市(上圖)、西門町(下圖)。
再看客群!只鎖定觀光客風險較大 南西商圈24小時全齡滿足,存活率高
逢甲大學公共事務與社會創新研究所助理教授黃智彥認為,疫情是危機也是轉機,給商圈梳理客群的機會。從前商圈太依賴「專業消費者」,如永康吸納觀光客、西門町鎖定動漫迷;但在大環境不確定因素變高時,現在要考慮納入周邊的「生活者」,讓商圈在面對大環境變化時,光靠周邊客,也可以活下來。
林剛羽提到,南西商圈有一個超越信義區的優勢,就是商圈內有住戶;而信義區的住戶離商圈都有一段距離。有住戶,就會有基本生活需求,可以支撐小店面,讓這個區塊的觀光感降低、生活感提升,對於商圈的長遠發展會比較正面。
「南西商圈是這個時代需要的商圈,年輕人失去置產的想望,需要小清新、小確幸來證明生活的意義。」黃智彥說:「赤峰街上有很多汽車材料店的老闆,不排斥跟外來客對話,這種新舊混合、溫暖的人情味正是其他商圈少見的。」
他將南西商圈稱為「二十四小時全齡滿足商圈」。早晨居民們會在公園做體操、在雙連市場採買,中午上班族短暫停留消費,到了晚上,年輕人潮湧現。在不同時間點,能滿足不同年齡層,沒有人感覺被冷落、沒有人感覺被排擠,就算單一客群被抽掉,商圈也不會瞬間崩塌。
拜訪商圈組織,溝通利害關係人 打好鄰里關係,避免師大商圈對立重演
▲師大商圈的店家與居民缺乏溝通橋樑,引爆衝突對立,使該區元氣大傷、形象
下滑,為台灣所有商圈都上了一課。(本刊資料)
二○一一年師大商圈的居民與店家對立事件,造成許多店家不得不熄燈,是經營者的非戰之罪,也讓師大商圈形象一夕下滑。當時的問題之一便是商圈組織中缺乏在地居民的聲音,長期溝通不良。
韓國國際政經學者牟鍾璘指出,大小店主、營運的仲介者、商圈企畫者、原有的地主與居民、被吸引而來的消費者,共同構成複雜的產業生態系統。他建議商業組織裡必須包含這些利害關係人、不斷溝通形成商圈共識,才能避免巷弄間的緊張關係。
他分析了世界各地商圈,提出「C-READI」模式來計算巷弄商圈的競爭力(見下圖),最商業性的因素自然是租金、交通易達性,除此之外還有文化資源、街道設計、整體性以及企業家精神。
赤峰街的里長、店家不約而同提到師大商圈爭議,讓他們特別在乎鄰里和諧。里長陳靜筠積極成為居民與新創店家的橋樑,而商家如小器執行長江明玉,總是耳提面命員工要注意鄰里關係,遇到居民要打招呼。
留意商圈生命週期,伺機切入 租金漲,空租率變高,是衰退徵兆!
赤峰街早年因為房屋老舊、租金便宜,新創品牌懂得將老舊妝點成懷舊,形塑了風格。但目前所面對的問題,也是租金高漲,導致部分店家離開。曾輔導大台北眾多商圈的世新大學觀光系兼任副教授陳墀吉說:「台灣租金易漲難跌,漲到商家難負擔,空屋率變高,商圈就開始衰退。」
一群創意者湧入一個原本貧窮的區域重建,環境改善後,地價及租金不斷上升,導致原居民不得不遷離,舊街區的迷人文化便逐漸走向衰亡,這就是都市「縉紳化」(Gentrification)的危機。
但林剛羽認為,縉紳化未必是社區再造的毒藥,衰退並非不可逆。他舉例東區從前因為人潮,房租屢創新高,造成各品牌負擔不起退出,空屋率提高。「有些房東撐不住,開始下修房租,現在路邊店租金只要以前一半,有新品牌願意嘗新,商圈就開始重整了。」
「商圈有生命週期:成長期、興盛期、衰退期,再造之後會有回春期……,」陳墀吉說:「像西門町,已經興盛、衰退、再活化許多次了,現在的低潮只代表需要再造,重生之後又會是一尾活龍。」
城市如同一座花團錦簇的花園,當你選定了一個商圈進駐,便成為了花園中的一朵花,花園的興衰,繫於每一株花朵的繁茂。繁花開落有時,只要在枝幹枯萎之前,引進活水、就能再造一個花季。
小辭典|都市縉紳化
一個原本貧窮的舊街區,由於原居住者重建,讓環境改善,地價及租金不斷上升,生活指數升高,使得高收入者遷入取代原居住者。
接著,原居住者反被新遷入者歧視,或導致原居住者不得不遷離,舊街區的迷人文化也可能逐漸走向衰亡。
閱讀完整內容
本文摘錄自
開店怎麼挑常勝商圈?要「雜食」還要夠親和!
商業周刊
2022/8月 第1814期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