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衝擊,失業率恐創金融海嘯後的高點
受到疫情影響,台灣三月的總體失業率上升○.○二%,減班休息人數創下新高,首先衝擊今年即將畢業的學子。今年的應屆畢業生除了與同儕競爭,還遇上因疫情而失業的老鳥,失業率恐回到二○○八、○九年金融海嘯後的高點。
◎李佳穎
▲業到學校舉行的徵才活動因疫情大幅減少,減少當面媒合的機會。攝影/郭晉瑋
餐廳打工減班、國外實習中斷、徵才博覽會取消、海外就業夢碎……。農曆年已過,大專院校學生的就業市場寒冬尚未離去。
受到疫情影響,台灣三月的總體失業率上升○.○二%,減班休息人數創下新高,首先衝擊今年即將畢業、投入職場的十三萬青年學子。
各校就業博覽會或取消或延期
晚間八點半,今年大四的劉逸君(化名)剛看完某商務平台的線上徵才說明會直播才有時間受訪。每年五月都會在校內舉辦的就業博覽會早早就因為武漢肺炎(新冠肺炎)疫情喊停,她只好在行事曆記下每間公司的線上徵才時間,時間一到就坐到電腦前守候。
疫情打亂了這一屆畢業生的求職規畫。劉逸君說,許多學校都會在三、四月安排企業參訪,四、五月在校內舉辦就業博覽會,今年則取消或延期,她的學校雖改為線上,但參加的企業或廠商明顯少了一半。她擔心若沒有在畢業前就卡位,待到六、七月就會遇到更多競爭者。
劉逸君提到,企業人資部門的回應速度也令人焦慮,往年現場面試的環節自然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電子郵件往返履歷、聯絡時間,才可能換得一次電話面試或線上面試。「眼見新聞報導愈來愈多人失業、申請紓困,同屆的朋友之間都瀰漫著『畢業即失業』的氣氛。」
文化大學勞動暨人力資源學系教授李健鴻指出,往年有二七%的應屆畢業生因求職能力強、求職意願高而可在畢業前透過人力銀行或徵才博覽會找到工作,如今媒合機會減少、就業市場萎縮,今年估計將減半為一三%;至於原本能力普通、求職積極的學生恐怕得等待更長一段時間。
打工收入砍半甚至歸零
台灣失業率多年維持在三至四%,而二十至二十四歲的青年因不熟悉專業職能、工作期望與就業市場有所差異,失業率維持在一一%至一二%,是總體失業率的三倍。而今年的應屆畢業生除了與同儕競爭,還遇上因疫情而失業的老鳥,失業率恐回到二○○八、○九年金融海嘯後的高點。
不僅是正規的就業市場,疫情帶來的衝擊早就波及打工青年。陸宜青(化名)原本一周在咖啡廳打工六個半天,每個月收入約一萬五千元上下,勉強用來負擔房租與生活所需,不過老闆在二月將打工時段砍為四班,三、四月又砍到只剩下三班,收入幾乎減少一半。
「我還有同學更慘,打工的餐廳每兩周排班一次,老闆在上個月就直接叫他不用來了!」陸宜青覺得自己算是幸運,老闆只是減少排班,而她還聽聞兩、三個同學被放無薪假或是直接被炒魷魚;學校後門社區有幾間餐廳直接收起來不做,平時打工的同學估計也受到影響。
勞動部雖針對打工族推出即時上工計畫,釋出一萬個公部門打工機會,不過陸宜青提到,她平時白天上課、咖啡廳的打工時間都是在下午或晚上,這些去政府機關幫忙量體溫、整理文件的工作都是在白天,她根本無法申請,上網查詢之後便放棄了。至於勞動紓困貸款借了還是要還,她暫不考慮。
青年勞工不知現行紓困方案
陸宜青的父親是餐廳的小主管,因為疫情而自動減薪,她也不敢向家裡要求太多,所幸同學相互照應、房東主動提議調降房租,而她打工的咖啡廳在五月因疫情回穩而增加打工排班時間,她的壓力才稍稍舒緩。
根據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的調查,約有四四%青少年的工作因疫情受到影響,年紀越長,影響就越顯著,以減班、無薪假及薪資減少的狀況最多。最受衝擊的包括飯店民宿、櫃台零售與餐飲服務業。這些工作通常沒有勞保,難以適用大部分的紓困方案。
▲業到學校舉行的徵才活動因疫情大幅減少,減少當面媒合的機會。攝影/郭晉瑋
台少盟秘書長葉大華進一步指出,除了大學的打工青年,十八歲以下的進修部學生也面臨學業、工作兩頭燒的壓力,有六二%必須自己賺取零用錢、五二%必須負擔生活費用,四七%必須分擔家計。他們同樣受到疫情衝擊,家庭經濟因此陷入窘境。
青年打工時數減少、社會新鮮人就業市場萎縮都將加重弱勢家庭學生的負擔,而葉大華認為政府雖推出多元的紓困方案,有七成的青年完全不知道政府現行的紓困政策,九%表示知道但不符合需求,五%表示知道政策但不知道如何申請。青年勞工紓困顯得二二六六。
眼見畢業季將至, 勞動部計畫推出「安穩青年就業計畫」,自就業安定基金編列六十億元預算,計畫協助六萬名大學剛畢業要投入職場的青年;只要雇主願意雇用社會新鮮人,勞動部就給予每人每月一.二萬的補助,預計五月底拍板定案。
不過李健鴻認為,補助方案若一視同仁,受惠的仍是原本求職能力好、意願高的青年,原本能力普通的應屆畢業生反而遭受排擠,遲遲無法找到工作,恐怕成為初次尋職就長期失業的青年,形成連鎖的負面效應。目前每年約兩萬長期失業青年,數字可能成長。
畢業季的紓困計畫何時上路?
此外,朝野立委也建議保障三萬月薪,而勞動部次長林三貴近日鬆口,為避免二十二K的定錨效果重蹈覆轍,企業一手拿補助、一手壓低薪資;六月之後將研議針對接受補助的不同產業,訂定不同的薪資門檻要求。不少學者都提醒,必須是額外增加雇用,補助才不會排擠到原本的工作機會。
因應畢業季的紓困計畫何時上路?林三貴認為,紓困雖是及時雨,但是時機點很重要,太早推出恐讓原本有用人需求的企業,為領取補助而延後釋出職缺;太晚的話又擔心來不及幫助剛畢業的青年。蒙上疫情的畢業季尚未明朗,面對後疫情時代的青年就業難題,政府應即早明確規畫。
閱讀完整內容
本文摘錄自
青年面臨出校門就陷長期失業困境
新新聞
2020/第1732期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