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大阪萬國博覽會倒數計時
文/李世暉 圖片提供/美聯社、達志影像 1970 年,世界博覽會首度在亞洲舉辦,此一具時代意義的大阪萬博,共76 國參加,吸引超過6,400 萬人到場參觀。一方面展示了各國的國家實力,包括美國館的「月之石」、蘇聯館的「人造衛星」等;另一方面提示了未來科技社會的願景,包括電動汽車、手機等現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技術。當時我國以「傳統與創新」為題,並由國際知名的建築師貝聿銘參與展示館設計。
“以解決人類社會面臨的問題,構建生命多樣性與共生的社會為目標。透過新科技和藝術的展演,提示問題的解決方法,並將此一任務傳遞給未來。”
此次參與的國家與地區,遠超過1970 年的大阪萬博,共有158 個國家和地區,以及9個國際機構參與。而我國則是以「玉山數位科技株式會社」的名義設立展館,展示領先全球的台灣數位科技。

▲1970 年大阪萬博,吸引超過6,400 萬人到場參觀,一方面展示各國國家實力;一方面提示了未來科技社會的願景。
2025 大阪萬博移動科技亮點
• 使用自動駕駛電動巴士(EV) 和氫能驅動的船隻,作為會場的交通工具。場館引用人臉辨識支付技術,全面實現無現金化。
• 展示未來社會的移動科技,包括JAL、ANA、丸紅、SkyDrive 展示的飛行車,以及可用於各式移動工具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erovskite Solar Cell,PSC)。
• 使用自動駕駛電動巴士(EV) 和氫能驅動的船隻,作為會場的交通工具。場館引用人臉辨識支付技術,全面實現無現金化。
• 展示未來社會的移動科技,包括JAL、ANA、丸紅、SkyDrive 展示的飛行車,以及可用於各式移動工具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erovskite Solar Cell,PSC)。
八大主題 專案負責人皆翹楚 2025 年大阪萬博涵蓋八大主題,分別為:認識生命、孕育生命、守護生命、連接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淬煉生命、共鳴生命。主題專案製作人通過專門展館和活動,全面展現並傳遞八大主題內涵。 例如,大阪大學石黑教授計畫在「拓展生命」的展館內,展示50 台高度擬真的人形機器人及搭載AI 的機器人。目的是在科學技術擁有強大力量的現代社會,闡述現代人應當承擔設計未來的責任,並期盼來訪者能夠透過參觀現場,理解與認知到未來社會的具體想像。

▲2025 年大阪萬博所衍生的經濟效益,預估可望達到2.9 兆日圓。
八大主題專案負責人
• 認識生命: 生物學家青山學院大學教授福岡伸一
• 孕育生命:動畫導演河森正治
• 守護生命:電影導演河瀨直美
• 連接生命:腳本作家小山薰堂
• 拓展生命: 機器人專家大阪大學名譽教授石黑浩
• 提升生命:音樂家中島幸子
• 淬煉生命:媒體藝術家落合陽一
• 共鳴生命: 資料科學家慶應義塾大學教授宮田裕
• 認識生命: 生物學家青山學院大學教授福岡伸一
• 孕育生命:動畫導演河森正治
• 守護生命:電影導演河瀨直美
• 連接生命:腳本作家小山薰堂
• 拓展生命: 機器人專家大阪大學名譽教授石黑浩
• 提升生命:音樂家中島幸子
• 淬煉生命:媒體藝術家落合陽一
• 共鳴生命: 資料科學家慶應義塾大學教授宮田裕
帶動經濟效益 上看2.9 兆日圓 依據日本經濟產業省估算,大阪萬博期間將會吸引2,820 萬人來訪。其中,日本國內的參觀者約為2,470 萬人,占全部訪客88%;海外來的參觀者約為350 萬人,占全部訪客12%。 預期本次大阪萬博所衍生的經濟效益,包括基礎建設8,570 億日圓;活動營運6,808 億日圓,參訪者消費1 兆3,777 億日圓,合計約為2.9 兆日圓。在大阪萬博的帶動下,預估日本關西地區2025 年經濟成長率為1.4%,高於日本全國平均的1.1%。 面對即將來臨的商機,日本國內企業紛紛展開行動,特別是關西地區的企業,更是積極規劃迎接萬博商機的經營戰略。首先,由於將有大量外國遊客到訪,作為關西地區國際門戶的關西國際機場,正快速擴充其營運容量。 2018 年,關西國際機場的國際航班接待能力為2,300 萬人, 到2025 年春天將擴展至4,000 萬人。機場內商業設施也正進行全面翻新,並將在2025 年春季盛大開幕。影響所及,負責關西國際機場運營管理工作的歐力士,承擔機場地面業務的鴻池運輸,將有機會創造更高的營收。關西地區百貨龍頭阪急百貨,也將因大阪萬博帶動業績成長。除了日本關西當地企業之外,日本國內其他企業預期也將因設置特色展館及展示未來科技,受到國際關注。
開幕倒數計時 多項課題仍待克服 另一方面, 四月開幕在即,但目前仍有多項課題有待克服: 1 進度落後及費用增加 首先是基礎建設進度大幅落後與工程費大幅增加。會場內各參展國家、企業及團體的展館工作,至2024 年底只完成約七成,導致原計畫設置展館參展的60 個國家中,因準備工作延遲等原因,多國調整了參展方式或退出,使得自建展館的國家減至47 個。 2 日本民眾關心度不足 依據三菱總合研究所於2024 年10 月的調查,只有24% 的日本民眾想去大阪萬博。日本民眾的「無關心」,也反映在預售票的數字上。至2024 年底,大阪萬博預售票共售出746 萬張,離預計目標1,400 萬張,還有很大的差距。售出的約740 萬張預售票中,企業購買張數約為610 萬張,一般日本民眾購買只有約130 萬張。若入場券的銷售數字無法提升,大阪萬博勢必會面臨赤字的困境。 3 交通運輸的挑戰 大阪萬博會場設置在大阪灣的人工島「夢洲」上,主辦單位預計單日最多將接待超過22萬人次,如何安全且高效地運送參觀旅客,成為日本國際博覽會協會和大阪府市等主辦單位面臨的最大挑戰。由於禁止私家車駛入,前往會場的交通主要依賴大阪地下鐵中央線,以及車站與會場間的接駁巴士。此外,計程車也是一個選項,但大阪府估算,大阪萬博期間每天最多需要約2,700 輛計程車。然而,關西地區目前計程車數量與駕駛員數量不足,難以滿足運輸需求。 大阪萬國博覽會進入倒數計時,在日本媒體的報導下,應該會逐漸提升日本民眾對活動的期待。但在海外地區與日本之間,以及日本國內關西地區與其他地區之間,對於大阪萬博的期待度,仍然存在落差。

▲大阪萬博會場設置在大阪灣的人工島「夢洲」上,如何安全且高效地運送參觀旅客,成為日本面臨的最大挑戰。

▲為迎接大量外國遊客到訪,關西國際機場快速擴充營運容量,機場內商業設施也進行全面翻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