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知道的生存策略與關鍵能力【限時下載】

四騎士主宰的未來

四大超級公司


過去20年間,四大科技巨頭帶來史上前所未有的歡樂、繁榮與發現之旅,人與人被串聯在一起。Apple、Amazon、Facebook、Google帶來數萬高薪工作,推出一系列深入數十億人日常生活的產品與服務,在你我口袋裝進超級電腦,將網路帶進開發中國家,還繪製地球海陸地圖,創造出前所未有的財富:全球數百萬家庭透過持有此四間公司的股票,打造財務安全。一言以蔽之,四大公司讓這個世界更美好。

以上的確屬實,成千上萬的媒體與創意階級(innovation class)的各種集會(大學、科技大會、國會聽證會、董事會),也不斷重複相同說法。然而,各位可以再思考一下另一種觀點。

四騎士


想一想以下情境:有一間零售商拒繳營業稅,苛待員工,讓成千上萬工作機會消失,卻被奉為商業創新典範。

有一間電腦公司不願將本土恐怖主義行動的情報交給聯邦調查員,還獲得將公司奉為信仰的粉絲支持。

有一間社群媒體公司分析你成千上萬張照片,裡頭有你的孩子,還監聽你的手機,把你的資料賣給財星五百大企業。

有一個廣告平台在數個市場掌控90%的媒體獲利,但透過大量訴訟與遊說議員規避反競爭法。

以上消息在全球亦時有所聞,但僅有耳語。我們知道那幾間公司不是好人,用我們的個資牟利,但我們依舊邀請它們進入生活中最私密的領域,向它們透露自己最新近況。媒體奉這些公司的高層為英雄,視為我們該信任與仿效的天才。政府也提供反托拉斯法、稅務、甚至是勞動法方面的特殊待遇,投資人拉抬它們的股價,提供源源不絕的資金,讓它們除了得以吸引全球最優秀的人才,也取得打敗對手的火力。

Apple、Amazon、Facebook、Google究竟是代表性、消費、愛,與神的四騎士?還是聖經啟示錄中的世界末日四騎士?答案是兩者都是,我直接統稱它們為「四騎士」(Four Horsemen)。

這四家公司怎麼會變得如此強大?無生命的營利企業怎麼會如此深入我們的精神世界,改寫企業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的規則?它們前所未有的規模與影響力,對於企業的未來與全球經濟而言,代表著什麼意義?它們是否註定和從前的商業巨人一樣,有一天將跟不上更年輕、更有魅力的對手?又或者它們的勢力已經強大到個人、企業、政府或任何團體都撼動不了?

目前的局勢


本書寫作的當下,四騎士正處於以下發展局勢:

Amazon:選購保時捷豪華房車「Panamera Turbo S」,或是時尚名牌魯布托(Louboutin)的蕾絲高跟鞋,樂趣無窮,購買牙膏或環保尿布等日常生活用品則是苦差事。Amazon是多數美國人與全球愈來愈仰賴的線上零售商,幫助大家苦中作樂,輕鬆取得生存必需品,不必打獵,也不太需要採集,只需要點選一下(真的只要一下),就萬事搞定。Amazon的成功公式是砸下無人能及的空前金額,投資最後一哩基礎建設,資金由大方到驚人的貸方提供──Amazon讓零售投資者看見企業史上最引人入勝、但概念又十分簡單的故事:全球最大商店。Amazon除了提供故事,也具備足以媲美同盟國在二戰反攻納粹的執行力(只是少了拯救世界的勇氣與犧牲奉獻),最後造就一間巨無霸零售商,市值超越沃爾瑪、塔吉特百貨(Target)、梅西百貨、克羅格超市(Kroger)、諾德斯特龍百貨(Nordstrom)、Tiffany & Co.、Coach、威廉斯所羅莫居家用品店(Williams-Sonoma)、特易購超市(Tesco)、宜家(Ikea)、家樂福、Gap服飾的總和。

在我寫這段話的當下,Amazon創始人貝佐斯是全球第三大富豪,很快就會躍升第一。目前的首富蓋茲與亞軍巴菲特身處欣欣向榮的產業(軟體與保險),但兩人的公司並未每年成長20%,也沒將多個價值數十億美元的產業打得暈頭轉向,措手不及。

Apple:Apple的商標出現在人人最羨慕的筆電與行動裝置上,在全球各地象徵著身價、教育程度與西方價值。Apple的核心精神滿足了人類兩種直覺需求:「接近上帝」與「吸引異性」。Apple模仿宗教運作方式,自有一套信仰體系、崇拜對象、追隨者與耶穌式人物,把信徒當成全世界最重要一群人,他們是「創意階級」。Apple成功做到商業世界的矛盾目標,以低成本製造,但以頂級價格售出,就此成為史上獲利率最高的企業。以車廠來比喻,Apple享有法拉利的利潤,豐田的產量,2016年第四季淨利為Amazon創立23年間的總和再乘以二,手中現金幾乎等同丹麥整個國家的GDP。

Facebook:從採用率與使用率來看,Facebook是人類史上最成功的公司。全球有75億人口,其中12億每日與Facebook互動。全美最受歡迎的行動APP包括「Facebook」(第1名)、「Facebook Messenger」(第2名)、Facebook併購的「Instagram」(第8名),用戶每日花50分鐘使用Facebook提供的社群網站及其他應用程式,每上網6分鐘,便有1分鐘用於看Facebook。每使用行動裝置5分鐘,就有1分鐘在看Facebook。

Google:Google是現代人的上帝,我們的知識來源。Google無所不在,曉得我們心底最深處的祕密,讓我們知道自己該何去何從,回答從最瑣碎到最深奧的問題。世上沒有任何組織和Google一樣,如此深獲民眾信任,令人掏心掏肺:Google搜尋引擎被問到的問題中,每6個就有1個從來沒被問過。世上有哪位猶太拉比、基督教牧師、學者或教練有如此地位,民眾拿那麼多埋藏心中的問題請教他們?有誰能像Google一樣,讓全球各地的人們想問那麼多未知事物?

Google是Alphabet Inc的子公司,2016年獲利200億美元,營收成長23%,還讓廣告商成本下降11%,重重打擊競爭者。Google不同於世上多數產品,愈「舊」愈珍貴,人們愈使用,反而愈有價值,每日24小時運用20億人的力量,連結人們的「目的」(你想要的東西)與「抉擇」(你的選擇),集結眾人之力,化零為整。民眾每天在Google上問35億個問題,Google得以深入掌握消費者行為,成為殺死傳統品牌與媒體的劊子手。各位的新歡是Google在.0000005秒內回答的品牌。

以兆為單位


以上四大企業及其產品讓數十億民眾獲得大量價值,但旁人很少能從它們身上分到一杯羹。通用汽車每位員工創造的經濟價值約為23.1萬美元(市值/勞動人口),聽起來挺不錯,直到你發現Facebook每位員工的產值是2,050萬美元。換算起來,Facebook每位員工的價值,等同通用的近百倍。各位可以想像成光靠曼哈頓下東區的人口,就創造出一個G-10經濟體的經濟產出。

四騎士的經濟價值成長似乎違反大數法則與加速定律,過去4年(2013年至2017年)大約增加1.3兆美元,等同俄國的GDP。

四騎士以外的科技公司不論新舊,不管規模再龐大,如今重要性漸減。HP與IBM等年華老去的巨獸,幾乎引不起四騎士關注。成千上萬如小蟲般飛過的新創公司,也幾乎不值得花力氣打。凡是有希望挑戰四騎士的後起之秀則是面臨被收購,收購價是小公司無法想像的數字(Facebook為了成立5年、員工50人的WhatsApp,一出手便是近200億美元)。到最後,四騎士環顧四周,對手只剩彼此。

彼此的眼中釘


政府、法律、小公司螳臂當車,抵擋不了四騎士橫行於商業世界、社會與全球,但內訌提供了一線生機。講白了,四騎士互看彼此不順眼。它們各自的戰場上,輕鬆就能虜獲的獵物日益減少,這下子只能槓上彼此。

Google昭示著品牌時代的終結,消費者得到搜尋引擎助陣,再也不必被品牌牽著鼻子走,Apple因而受到衝擊,而Apple也在音樂與電影領域和Amazon競爭。此外,Amazon是Google最大顧客,但也威脅著Google的搜尋事業。55%的美國網路消費者搜尋產品時,第一站是Amazon(Google等搜尋引擎則為28%)。Apple與Amazon在我們的電視螢幕與手機上,在世人眼前全速衝向彼此,而Google又和Apple搶當定義這個年代的智慧型手機作業系統。

同時,Siri和Alexa兩位語音助理也進入殊死戰。兩強相爭,最後只能活一個。Facebook也完成從桌電走向行動裝置的大轉向,正在搶走Google的線上廣告商市占率。此外,雲端技術大概會在下一個十年創造出更多財富──各種能夠依據使用者需求啟動與關閉的代管服務。Amazon與Google短兵相接,各自提供雲端服務,有如科技版的拳王阿里與弗雷澤世紀大對決。

四騎士投入史詩級競賽,搶當我們生活中的作業系統。贏家的獎勵是什麼?突破一兆美元大關的市值,以及超越史上任何企業的力量與影響力。

那跟我有什麼關係?


理解四騎士碰上的契機,等同了解數位時代的商業與價值創造。本書將逐一檢視四騎士,分析四騎士各自的策略,以及商業領袖可從中學到的事。第二部分將破解四騎士靠競爭優勢欣欣向榮的神話,從新模式探索它們如何靠著人類最基本的直覺來成長與獲利,看它們如何靠著「類比護城河」保護自家市場:現實世界用來抵擋潛在對手的防禦工事。

四騎士犯下什麼罪?四騎士如何操縱政府與競爭者,竊取IP?會不會有第五名騎士?第九章會評估可能出線的企業,包括在許多方面讓Amazon相形失色的中國零售鉅子阿里巴巴。那幾間公司是否可能發展出更為壟斷的平台?

最後,我將帶大家看看在四騎士的時代,哪些專業特質能使各位如魚得水,四騎士正在帶人類走向何方。

四騎士主宰的未來
四騎士主宰的未來

本文摘錄自‎

四騎士主宰的未來

史考特‧蓋洛威

由 天下雜誌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