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年的雷曼兄弟事件中,股市出現歷史性的崩跌,我們看到許多違反過去經驗法則的案例,當時可說是非常難熬的局面。在市場大幅變動時,也意味著大好機會就在眼前。但可別忘了,這些機會也伴隨很大的風險。因此,我認為投資時首先要考量的,就是防禦。
投資的優先順序中,第一是防禦,第二才是攻擊。
這可說是在投資過程中獲得長期成功的必要條件,所以在本書開頭就優先介紹這一點。
歷史上有許多偉大人物也常有一樣的想法。以下就以在三國時代被譽為天才軍師的諸葛孔明為例,透過歷史事件來說明這個觀念。
孔明精通兵法、經歷多次戰爭,可說是無人能出其右的天才軍事家。據說當時許多敵兵一聽到孔明的名號就會驚慌失措、逃之夭夭,可見孔明指揮軍隊的實力過人。
孔明繼承了前代君主的意志,多次率領蜀國(首都位於今四川省)的軍隊,遠征北方的魏國(首都位於今河南省)。只是直到孔明壽命將盡之際,仍未能成功伐魏。而在其伐魏的過程中,他曾將打下長安(現在的西安)作為階段性的目標。
若要從蜀國最前線的漢中進攻長安,有多條路線供選擇。其中,「子午谷」是最短的路徑。若走這條路,不用花多少時間就能抵達長安。然而,孔明從未選擇走這條路。孔明麾下將領曾多次提議走子午谷進攻長安,然而孔明從未點頭。孔明每次從漢中出征時,都會往西邊繞一大圈,再轉往長安。

▲ 「子午谷」是從漢中到長安的最短路徑。但子午谷的地勢險要,萬一戰敗,會遭受很大損失。
最後,孔明在抵達長安前便病逝了,不過他的軍隊抵達了離長安非常近的五丈原。
這裡特別要強調的是,被譽為天才的孔明,(即使知道自己大限將至,)在生前都沒有冒險走子午谷路線來進攻長安。
看到這樣的結果,或許有人會覺得,既然孔明是無人能出其右的軍事天才,那麼即使選擇有些危險的子午谷路線,只要做好防範措施,最後應該也能夠打下長安吧。
但事實正好相反。正因為孔明不會選擇子午谷這種危險的路線,所以他才會成為無人能出其右的天才軍師。
身為身經百戰的天才軍師孔明→即使有些危險,只要小心一點就能達成目標
這個邏輯是錯的。
因為重視防禦,避免曝露在風險下(所以)→孔明才成為了身經百戰的天才軍師
這樣想,才是正確答案。讓我們將孔明的基本戰略,具體應用在交易上吧。
次頁為二○一二年四月至六月的DeNA的日線圖。
五月二日時,DeNA股價還在二四九○日圓,卻在黃金週突然暴跌,假期後第一天的五月七日,股價來到了跌停的一九九○日圓。股價暴跌的原因,是由於所謂的「完整轉蛋」(complete gacha)1問題。「完整轉蛋」這種設計機制,對遊戲公司來說是很重要的課金收入來源。但在連假期間,傳出完整轉蛋可能違反了日本《景品表示法》的消息,使DeNA股價暴跌。
那麼讓我們來看看線圖吧。交易市場上,這看似是個極具吸引力的機會。
如果完整轉蛋實際上並不是很大的問題,那麼黃金週後第一天的五月七日,就是非常好的搶反彈時機。若是股價反彈,就會有大幅獲利。
但另一方面,如果問題比預期中更嚴重,或者是機構投資人開始拋售股票,那麼在此時反向買進,就會為你帶來巨大損失。
眼前看似是個潛在的大好機會(攻下長安),但也很有可能讓你遭受重大財產損失(我軍全滅,無法再起)。參考孔明北伐的態度,此時應避免嘗試碰觸DeNA這種有許多專業投資人參與的股票(子午谷),而應選擇其他能穩紮穩打獲利的股票(從西方繞路的路徑),這樣的交易策略會更加穩健。

像DeNA這種走勢的股票,就交給那些對自己的手法很有自信的專業投資人操作就好;一般人、特別是初學者,還是不碰為妙。雖然報酬很高,但風險也相當高。
順帶一提,若我自己碰到DeNA這種走勢,也不會去操作這檔股票。這種走勢最可怕的地方在於,投資人可能會因為運氣好而獲利,且將這次獲利誤解成自己實力提升,並在下次交易中變得更加大膽。關於這點,我們將在之後第三章第十六節中詳細介紹,這裡就先簡單帶過。

由後續DeNA股價走勢可以知道,後來其股價進一步下跌。到了六月四日,股價甚至跌到了一三九二日圓。如果當初因為股價下跌而輕率地進場搶反彈,就會遭逢巨大損失。
孔明的基本戰略,就是把我軍(自己的資產)盡可能放在安全的位置,然後確實謹慎地一步步進軍。在高風險的情況下交易,即使碰上潛在的大好機會,如果沒有能應對萬一的餘裕,就不要投入資金,請務必記得這點。要是輕率地投資,即使連續成功十次,但只要失敗一次,就可能讓你傾家蕩產。
五月二日時,DeNA股價還在二四九○日圓,卻在黃金週突然暴跌,假期後第一天的五月七日,股價來到了跌停的一九九○日圓。股價暴跌的原因,是由於所謂的「完整轉蛋」(complete gacha)1問題。「完整轉蛋」這種設計機制,對遊戲公司來說是很重要的課金收入來源。但在連假期間,傳出完整轉蛋可能違反了日本《景品表示法》的消息,使DeNA股價暴跌。
那麼讓我們來看看線圖吧。交易市場上,這看似是個極具吸引力的機會。
如果完整轉蛋實際上並不是很大的問題,那麼黃金週後第一天的五月七日,就是非常好的搶反彈時機。若是股價反彈,就會有大幅獲利。
但另一方面,如果問題比預期中更嚴重,或者是機構投資人開始拋售股票,那麼在此時反向買進,就會為你帶來巨大損失。
眼前看似是個潛在的大好機會(攻下長安),但也很有可能讓你遭受重大財產損失(我軍全滅,無法再起)。參考孔明北伐的態度,此時應避免嘗試碰觸DeNA這種有許多專業投資人參與的股票(子午谷),而應選擇其他能穩紮穩打獲利的股票(從西方繞路的路徑),這樣的交易策略會更加穩健。

※ 若未特別說明,本書的短期均線為5日線,長期均線為25日線
順帶一提,若我自己碰到DeNA這種走勢,也不會去操作這檔股票。這種走勢最可怕的地方在於,投資人可能會因為運氣好而獲利,且將這次獲利誤解成自己實力提升,並在下次交易中變得更加大膽。關於這點,我們將在之後第三章第十六節中詳細介紹,這裡就先簡單帶過。

▲看似繞遠路,反而是捷徑。
孔明的基本戰略,就是把我軍(自己的資產)盡可能放在安全的位置,然後確實謹慎地一步步進軍。在高風險的情況下交易,即使碰上潛在的大好機會,如果沒有能應對萬一的餘裕,就不要投入資金,請務必記得這點。要是輕率地投資,即使連續成功十次,但只要失敗一次,就可能讓你傾家蕩產。
結論 投資的優先順序中,第一是防禦,第二才是攻擊。
2 利大於損的投資
我想各位應該都有聽過《孫子兵法》吧。《孫子兵法》是生於西元前的中國兵法家孫武的著作。直至今日,人們仍將其當成探討人類心理的書籍。本書在討論交易方法時,也會將《孫子兵法》列為參考,多次介紹其書中內容。
《孫子兵法》共十三篇,其中的〈九變篇〉就曾提到「智者之慮,必雜於利害」。
是故智者之慮,必雜於利害,(所以聰明人的考量,必然要納入可能的好處與壞處。)
雜於利而務可信也, (考慮到好處,就能確保這件事的可行性;)
雜於害而患可解也。 (考慮到壞處,就能解決潛在的威脅。)
這段話的意思可簡單理解如下:
聰明的人準備要開始行動時,一定會一併考慮到獲利(優點)與損失(缺點)。
這裡的「一併」是一大重點。不管是什麼事,只要有利,就一定也有損。為了在最後得到好結果,就不能只考慮利益層面,也要一併考慮到可能的損失才行。相對的,有些情況乍看之下會有大量損失,但若能看到有利的一面,或許就能做出較為正確的判斷。
西方有句諺語叫「皮洛士式勝利」(Pyrrhic victory)。在提到《孫子兵法》中的「智者之慮,必雜於利害」時,他們常用皮洛士式的勝利來解釋。這個諺語的意思是「損失相當大,獲利卻相當少」,也是想表達「得不償失」時的慣用句。該諺語的由來可追溯至西元前三世紀末。當時,作為新興國家的羅馬曾試圖發動戰爭,想占領義大利半島南部的城邦他林敦(今稱塔蘭托)的領地。他林敦的守將皮洛士,在兩次大戰(赫拉克利亞戰役與阿斯庫路姆戰役)中,均成功擊退羅馬,可最終沒有拿到任何好處(不但精銳盡失,也未取得有利的議和條件)。
與之相反,羅馬軍透過這兩次敗戰經驗,研究了皮洛士的戰術,並在第三次交戰(貝內溫圖戰役)中,殲滅了皮洛士的軍隊。這次勝利,讓羅馬軍成功攻下義大利半島南部,最後支配了整個義大利半島。在這一連串戰役中,皮洛士曾兩次獲勝,卻什麼也沒得到。相對的,僅獲得一次勝利的羅馬,便奪取了敵方的領地。
皮洛士身為亞歷山大大帝的後繼者,曾被視為戰術天才。然而在前兩次大戰結束後,皮洛士也曾對部下這麼說。
即使我們再打贏羅馬軍一次,我們也會全軍覆沒。
每次戰爭中,皮洛士都得從希臘遠征至義大利。即使獲勝,皮洛士也意識到,我軍將士人數正在減少。歷史證明,在戰爭中如果損大於利,那麼即使獲得暫時的勝利,最後仍會滅亡。
這一點同樣適用於交易。如果一筆交易的獲利微薄,卻可能帶來巨大損失,那就絕對不能投入其中。如果多次進行這類交易,那麼最後一定會走向毀滅的道路(資產減少)。接著,讓我們來看看市場上的實際案例。
次頁為野村控股從二○一一年七月至二○一二年三月的日線圖。
二○一一年七月,野村控股股價曾高達四○○日圓(圖中的①),後來逐步下跌。到了二○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跌到了二二三日圓(圖中的②)。之後曾一度回升至二六○日圓左右,但後來又逐漸下跌。不過,下跌幅度逐漸縮小,新年假期結束後的二○一二年一月四日,出現了一根大紅K線,最近的低點是年底的二三一日圓,前一個低點則是十一月二十五日的二二三日圓,最近低點並沒有低於上一個低點。這很可能是名為W底的投資機會。假設我們在看到年假結束後的一月四日大紅K線後,於一月五日以二四七日圓的價格買進野村控股股票(圖中的③)。之所以在此時買進,是因為股價從二○一一年七月接近四○○日圓的高價位,一路滑落到接近一半的價格,可能在此處形成W底形態,預期未來可以看到股價回升。
然而,本章第一節已說明過防禦第一的觀念。我們應先思考如何防守。在這個案例中,如果在買了野村控股股票後,走勢不如預期,會發生什麼事呢?
雖然我們期望可以看到W底,但股價仍可能會跌破近期低點,也就是十一月二十五日的二二三日圓。由於股價可能因為本身的震盪而跌破二二三日圓,所以我們這裡我們用二一○日圓作為打破W底的依據,也就是說,若股價低於二一○日圓就要停損。

那麼,該在什麼時候獲利了結呢?股價從二○一一年七月的四○○日圓開始持續下滑。若情況良好,股價應會回到四○○日圓附近。若是如此,我不會把四○○日圓當成停利目標價,而是會將稍微低一些的三九七日圓設為目標。這是因為,許多想要獲利了結、賣股解套的人,會以四○○日圓這個整數價格為目標價。在這個目標價之前賣出,成功率會比較高。
接著,讓我們從《孫子兵法》與皮洛士式勝利的角度來分析這筆交易。假設我們以二四七日圓的價位購買野村控股的股票。如果市場行情偏離預期,股價下跌至二一○日圓時,會產生三十七日圓的損失。如果市場行情符合預期,股價會從二四七日圓上升到三九七日圓,有一五○日圓的獲利。事實上,如線圖所示,在二○一二年一月四日的大紅K線後,野村控股的股價雖然稍有震盪,卻和我們的預期一樣形成了W底,並逐漸回升。然後在三月十四日時,到達了目標的三九七日圓。這是一個符合預期的成功案例。

損失的話只會賠三十七日圓,獲利的話可以賺一五○日圓。這就是利大於損的投資,也是《孫子兵法》想告訴我們的事。總之,交易時請試著「尋找利大於損的機會」。
一併考慮利(優點)與損(缺點),判斷這時候是否該進場交易,在交易時是極為重要的觀念。平時交易時,請不要忘記孫子說的「智者之慮,必雜於利害」,這便是邁向成功的一大步。
二○一一年七月,野村控股股價曾高達四○○日圓(圖中的①),後來逐步下跌。到了二○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跌到了二二三日圓(圖中的②)。之後曾一度回升至二六○日圓左右,但後來又逐漸下跌。不過,下跌幅度逐漸縮小,新年假期結束後的二○一二年一月四日,出現了一根大紅K線,最近的低點是年底的二三一日圓,前一個低點則是十一月二十五日的二二三日圓,最近低點並沒有低於上一個低點。這很可能是名為W底的投資機會。假設我們在看到年假結束後的一月四日大紅K線後,於一月五日以二四七日圓的價格買進野村控股股票(圖中的③)。之所以在此時買進,是因為股價從二○一一年七月接近四○○日圓的高價位,一路滑落到接近一半的價格,可能在此處形成W底形態,預期未來可以看到股價回升。
然而,本章第一節已說明過防禦第一的觀念。我們應先思考如何防守。在這個案例中,如果在買了野村控股股票後,走勢不如預期,會發生什麼事呢?
雖然我們期望可以看到W底,但股價仍可能會跌破近期低點,也就是十一月二十五日的二二三日圓。由於股價可能因為本身的震盪而跌破二二三日圓,所以我們這裡我們用二一○日圓作為打破W底的依據,也就是說,若股價低於二一○日圓就要停損。

接著,讓我們從《孫子兵法》與皮洛士式勝利的角度來分析這筆交易。假設我們以二四七日圓的價位購買野村控股的股票。如果市場行情偏離預期,股價下跌至二一○日圓時,會產生三十七日圓的損失。如果市場行情符合預期,股價會從二四七日圓上升到三九七日圓,有一五○日圓的獲利。事實上,如線圖所示,在二○一二年一月四日的大紅K線後,野村控股的股價雖然稍有震盪,卻和我們的預期一樣形成了W底,並逐漸回升。然後在三月十四日時,到達了目標的三九七日圓。這是一個符合預期的成功案例。

▲打敗老虎以獲得少量金錢,或是打敗猴子以獲得大量金錢。考慮到風險與報酬,該選哪一邊,可說是一目瞭然。
一併考慮利(優點)與損(缺點),判斷這時候是否該進場交易,在交易時是極為重要的觀念。平時交易時,請不要忘記孫子說的「智者之慮,必雜於利害」,這便是邁向成功的一大步。
結論 僅參與利大於損的投資…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