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是自己選擇的


誰決定了你快樂或不快樂?答案是─你自己!

某位電視名人邀請一位年邁的男士上節目。他是少見的老人,說話十分即興,那些話總是從他洋溢著喜悅快樂的嘴裡冒出來。不管他說什麼,都顯得天真而適當,引得觀眾哄堂大笑,大家都很喜歡他。

那位名人對他印象深刻,也跟其他人一樣很享受他說的話。

最後,他問老人為什麼這麼快樂:「你一定有什麼快樂的祕訣吧?」

「沒有。」老人回答:「我沒什麼了不起的祕訣,快樂就像臉上的鼻子,簡單得不得了。」他進一步解釋道:「早上起床時,我有兩個選擇─要嘛快樂,要嘛不快樂,你猜我怎麼做?我選擇快樂,就是這麼簡單。」


這個回答看來有點簡單過頭了,顯得那位老人好像很膚淺。不過,我記得林肯─一個沒有人會認為他很膚淺的人,曾說過,「一個人想要多快樂,就會有多快樂。如果你想不快樂,只要選擇不快樂就成了,這是世界上最容易做到的事。」如果你不停地對自己說:「什麼事都不會順利,沒有什麼令人滿意的。」保證不會快樂;如果告訴自己:「事情都很順利,人生多美好,我要快樂。」絕對會得到想要的人生。

小孩比大人懂真正的快樂

小孩比大人更懂得快樂。如果能把這種心態帶給中老年人,肯定是個天才,因為他保留了上天賜給年輕人真正的快樂精神。耶穌的話語很重要,祂告訴我們活在世上,要保持兒童的熱情與純真;換句話說,千萬別讓自己的心靈變得老派、古板或疲憊不堪,變成一個過於世故的人。

我的小女兒伊莉莎白今年九歲,她知道自己為什麼快樂。

有一天我問她:「你快樂嗎?小蜜糖。」

「我當然很快樂。」她回答。

「你一直都很快樂嗎?」我問。

「當然。」她回答:「我一直都很快樂。」

「你為什麼很快樂?」我問她。

「我不知道。」她說:「我就是覺得很快樂。」

「一定有什麼事讓你覺得很快樂吧?」我追問。

「好吧,我告訴你是什麼。」她說:「我的玩伴,他們讓我很快樂,我喜歡他們;學校也讓我很快樂,我喜歡上學(我從來沒有對她說過這類的話),我喜歡我的老師;我也喜歡上教堂,我喜歡主日學和主日學的老師;我愛我的姊姊瑪格麗特和我的哥哥約翰;我愛我的媽媽和爸爸,我生病時,他們會照顧我,他們愛我,對我很好。」


這就是伊莉莎白的快樂方程式,所有快樂的原因─她的玩伴(那是她的同事),她的學校(她工作的地方),她的教堂和主日學校(她崇拜上天的地方),她的姊姊、哥哥、媽媽和爸爸(意謂著愛之所在的家)。簡而言之,那就是快樂。你人生最快樂的時光,都跟那些因素有關。

有一群孩子被要求列出自己感到最快樂的事,他們的回答很動人。

男孩的清單如下:「燕子在飛;望著深而清澈的水;船頭劃過水面;火車快速通過;蓋房子的吊車吊起很重的東西;我的小狗的眼睛。」

女孩覺得快樂的事情是:「河水反映出街燈的光;樹林裡的紅色屋頂;煙囪升起的煙;紅色的天鵝絨;雲中的月亮。」


雖然他們表達得不夠清楚有條理,但列出來的這些事,反映了宇宙某些美的本質。要做快樂的人,要有清明的靈魂,能在平凡中看到浪漫想像的雙眼,而且必須擁有童心和單純的心靈。

別製造自己的不快樂

不快樂是自己造成的。這當然不是說所有的不快樂都是自己造成的,因為許多苦惱來自於社會條件。不過,從人生中汲取出快樂或不快樂,很大程度是受到思維與態度的影響。

有位知名專家說:「有五分之四的人都沒有真正做到快樂。」他又說:「不快樂是最常見的心理狀態。」我不敢說人類的快樂程度這麼低,但我的確發現,不快樂的人已經多到我都不想再計算了。快樂隨手可得,要得到它一點也不困難。任何渴望、想要它的人,只要學習與使用正確的方法,就可以變成快樂的人。

我坐在火車的餐車裡,對面坐著一對不認識的夫妻。那位妻子的皮大衣、鑽石和套裝,讓她顯得十分貴氣,但她很不快樂。她嗓門有點大地說,餐車很髒,外面的風從縫隙吹進來,服務很糟,食物難以下嚥。她對每件事都能抱怨,看起來十分煩躁。

她的丈夫則正好相反,是個和藹有禮、一派自在的人,顯然有能力應付各種事情。我感覺他對妻子的尖銳態度有點尷尬,也有點失望,他是為了享樂而帶她出來旅行的。

為了改變話題,他問我從事哪一行,並告訴我他是律師。然後,他犯了個大錯,因為他接下來笑著說:「我太太在製造業工作。」

這點令人十分驚訝,因為他的妻子看起來不像是工商界人士或經理人。於是我問他:「她製造什麼?」

「不快樂。」他回答:「她製造自己的不快樂。」


這段魯莽的評論,立刻讓寒氣籠罩了整個餐桌。但我很喜歡這個說法,因為他完全正確地描述了許多人正在做的事─他們的不快樂是自己造成的。

令人遺憾的是,人生原本就有那麼多問題會減少快樂,如果我們又在心裡製造更多的不快樂,真是太愚蠢了。在無法掌控的問題之外,再製造出個人的不快樂,真是有夠傻的!

與其強調如何製造自己的不快樂,不如找出方法,停止這個製造悲苦的過程。這麼說吧,我們製造出自己的不快樂,是因為總是想著不快樂。我們慣於用負面心態看待事情,覺得諸事不順,覺得別人得到不該得的好處,而我們卻得不到該有的報償。

我們之所以不快樂,是因為內心充滿忿怒、惡意和憎恨的情緒,而進一步強化了不快樂。恐懼和憂慮則在製造不快樂的程序中,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本書將在其他章節討論這點。在此,我只想強調:多數人的不快樂是自己製造出來的。那麼,該如何製造出快樂,而不是不快樂呢?

養成快樂的習慣

在一次火車旅途中發生的事,或許可以提供答案。某天早上,在一節老式車廂的男士休息室裡,大約有六個人在刮鬍子。一群陌生人在車上過了一夜,擠在如此狹小的空間,自然不會太愉快,彼此之間也少有對話,頂多只是喃喃自語。

後來,有位男士滿臉笑意地走進來,愉悅地向大家說早安,但得到不太熱切的回應。他一邊刮鬍子,一邊哼著活潑的曲調,也許只是無意識地哼著。但他這麼做卻觸怒了某些人,有人語帶諷刺地說:「你今天早上顯然很快樂!有什麼好高興的?」

「是啊!」那個人回答:「我的確很快樂,我真的覺得很開心。我有快樂的習慣。」

我敢說,休息室裡的每個人,在下車時都會記得這句話,「我有快樂的習慣。」


這句話蘊含很深的道理,因為我們的快樂或不快樂有很大程度是取決於習慣。《舊約‧箴言》裡匯集了許多智慧話語,告訴我們:「……心中歡暢的,常享豐筵。」(箴言15:15)換句話說,若能培養快樂心情,發展快樂習慣,人生將會是一場連續不斷的盛宴,就能享受生命中的每一天。有快樂的習慣,就會有快樂的人生。習慣是可以培養的,因此我們具有創造幸福的力量。

只要簡單練習快樂的思考,就能建立快樂的習慣。你可以在心裡列一張快樂想法清單,每天檢視幾遍。只要冒出任何不快樂的想法,就立刻停下來,有意識地排除它,換一個快樂的想法。每天早上起床前,放輕鬆地躺在床上,有意識地把快樂的念頭放在心裡,想像當天會發生的每個快樂的經驗,想像那一連串的場景,品嚐它們帶來的喜悅。這麼想,絕對有助於事情朝快樂的方向發展。千萬不要認定當天諸事不順,只要你這麼想,真的就會諸事不順,給自己招來大大小小、製造不快樂的條件。最後,你會反問自己:「為什麼每件事都搞砸了?這是怎麼一回事?」

原因可以直接追溯到你當天起床時腦袋裡的想法。

明天就試試這個方法吧!當你起床時,大聲說這句話三次:「這是上天所定的日子,我在其中要高興歡喜。」請以堅定清晰的聲音、樂觀的加強語氣複誦它。這句話改編自《聖經》,它是治療不快樂的極佳解藥。只要你在早餐前說三次,並深思它的意思,就能以快樂的心情展開,並改變一整天的基調。

換衣服、刮鬍子或吃早餐時,請大聲說出下面這段話:「我相信今天會是美好的一天。我相信我能順利處理今天所有的問題。我覺得身體、精神和情緒各方面都很好。活著真好,我為過去、現在和未來擁有的一切而感恩。一切都會很順利,上天在這裡,祂和我在一起,幫助我度過難關。我為每一件美好的事而感謝上天。」

我認識一個很不快樂的傢伙,總是在吃早餐時對妻子說:「今天又是倒楣的一天。」他未必真的這麼認為,而是他有個古怪的想法,認為如果他說今天不好過,結果可能就會挺好的。可是,情況真的開始變差了。其實,這個結果並不令人意外,如果你想像並堅信事情會有不快樂的結局,就會創造出那樣的條件。所以,每天一開始就堅信有快樂的結果,事情照那樣發展下去的機率,將會大到令你吃驚。

愛與善意是快樂生活的基本原則

不過,即使按照我前面的建議,在心裡練習這個重要的正向肯定法,恐怕還是不夠,除非你能以快樂生活的基本原則,做為一天行為態度的準則。

最簡單也最基本的快樂生活原則之一,就是愛與善意。真誠地表達同情與善意所產生的幸福感十分驚人。我的朋友山繆‧舒馬克博士(Dr. Samuel Shoemaker)寫過一篇關於我們共同的朋友羅森‧楊(Ralston Young)的感人故事。

羅森‧楊是紐約中央車站知名的「四十二號紅帽」。他在全世界最大的火車站幫旅客提行李,不過他真正的工作是活在基督的精神裡。他在提行李時,會分享教會團契的事。他會注意觀察旅客,看看能用什麼方法提升對方的勇氣和希望,而且做得很有技巧。

例如,有一回他負責帶領一位矮小的老婦人上車廂。婦人坐在輪椅上,他帶對方去坐電梯。當他推著輪椅進電梯時,看見婦人的眼裡充滿淚水。電梯下降時,羅森‧楊閉上眼睛問上天,他該如何幫助她?

上天給了他一個點子。當他將婦人推出電梯時,他微笑地說:「夫人,請你別介意我這麼說,你的帽子真是漂亮極了。」

她抬頭看著他說:「謝謝你。」

他說:「還有,你的衣服也漂亮極了,我很喜歡。」

身為女人的她聽了很高興,就算身體不舒服,她仍喜形於色地問:「你為什麼要對我說這麼好聽的話?你真體貼。」

「這個嘛……」他說:「我看見你很不快樂,而且你還哭了。所以我問上天該怎麼幫助你。上天說:『跟她談談她的帽子。』至於衣服,那是我的主意。」羅森‧楊和上天共同聯手,知道如何把一個女人的心思從苦惱中轉移開來。

他又問:「你覺得好過些了嗎?」

「不。」她回答:「我一直都處於疼痛之中,從來不曾間斷,有時候,我覺得痛得快受不了了。你是否了解一直處於疼痛的感覺是什麼?」

羅森答道:「是的,夫人,我懂,因為我失去了一隻眼睛,而它沒日沒夜地痛著。」

她說:「但是,你現在看起來挺快樂的。你是怎麼辦到的?」

這時,他已經把婦人安置在車廂的座位上。他說:「只要禱告,夫人,只要禱告。」

她輕聲地問:「只要禱告,就可以消除疼痛嗎?」

「這個嘛……」羅森回答:「也許不是每次都行。不過,它每次都能讓疼痛減輕一點。只要持續禱告,夫人,我也會為你禱告。」

她的淚水已經乾了,帶著迷人的笑容抬頭看他,還拉著他的手說:「你對我真好。」

一年過去了。有一天晚上,中央車站詢問處呼叫羅森‧楊,要他過去。那裡有位年輕女子等他到來後,對他說:「我是替一位過世的人帶話給你。我母親過世前要我來找你,她要我告訴你,去年你幫她推輪椅上車廂時,幫了她很大的忙。她永遠記得你,來世亦然。她會記得你,因為你是那麼體貼、親切又善解人意。」說完,年輕女子哭了起來,悲傷地抽泣著。

羅森安靜地看著她,然後說:「別哭,小姐,你不該哭的。禱告感恩吧。」

那女子驚訝地說:「為什麼我要禱告感恩?」

羅森說:「因為許多人在比你還小時就成了孤兒。你擁有母親很多很多年,而且你仍然擁有她。你將再度看到她,她現在跟你很親近,永遠都會跟你很親近,或許在我們說話的此刻,她就跟我們在一起了。」

她的抽泣停了,淚水也乾了。羅森對女子的體貼,就像對那位母親一樣起了作用。在這座巨大的車站裡,數以千計的人潮來來去去,但這兩個人都感應到了一個存在。是上天啟發了這個了不起的「紅帽子」,他以這種方式散播愛,滿足眾人的需要。

托爾斯泰說:「有愛的地方就有上天。」我們可以補充一點,那就是:上天和愛在哪裡,幸福快樂就在哪裡。所以,創造快樂的實用原則,就是實踐愛…
閱讀完整內容
剛剛好的正向思考最有利:有效解決90%的煩惱,帶你創造成功、走出困境

本文摘錄自‎

剛剛好的正向思考最有利:有效解決90%的煩惱,帶你創造成功

諾曼‧文生‧皮爾(Norman Vincent Peale)

由 柿子文化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