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客的祭典


2014年5月3日(六)早晨,位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市中心的一座氣派的體育場,這座體育場與該市的印象 ── 美國中西部綠意盎然的地方都市 ── 不太搭調,但此刻已聚集超過四萬人,他們等待著出身自當地的「超級巨星」。

不是演唱會,也不是運動比賽,僅為了聽某個投資人的演說就能聚集這麼多人,這在全世界也是極其罕見的情景吧。環顧四周,有些明顯是為了工作前來、身穿西裝的商業人士,也有看似來自亞洲的觀光客,各路人馬齊聚一堂。

一邊對於如此充滿多樣性的聽眾感到驚訝,一邊思考像我這樣從紐約轉機而來的日本人,反倒被如何看待?這時,燈光被點亮,開始播放宣傳影片。這支宣傳影片的主角當然是大家引頸期盼的「超級巨星」,包含揶揄、歌曲、名人焦點、笑料、感動,是頗具高水準的作品。影片播畢,聽眾的期待之情已達到最高點。

然後,在激昂之情達到最高之際,期盼已久的超級巨星終於登場。

沒錯,說到奧馬哈的超級巨星,就是以「奧馬哈的聖賢」之名聞名的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接著,查理.蒙格(Charlie Munger)也登場了。如果說巴菲特是福爾摩斯,那蒙格就是華生。這兩人坐在體育場最前面的舞台上,微微向聽眾致意。這是最佳的攝影時機,體育場內的智慧型手機都轉為拍照模式,對著兩位白髮蒼蒼的投資人。

在兩人的致意和體育場規模的攝影會告一段落之後,就進入當天的主要活動。所謂主要活動並不是什麼特別的活動,而是提問時間。兩人針對三位知名金融記者、三位知名證券分析師以及聽眾的問題逐一回答。記者的問題精選自向一般大眾公開募集的題目。提問的順序也有規定,以記者、分析師、聽眾,分別以設置於體育場內各處的麥克風發問,並依照各別的提問順序各發問一題。然後,彷彿無限循環般反覆進行數個小時。

問題的內容基本上包羅萬象。唯一禁止發問的是「現在買進或賣出什麼?」但可以問有關已投資的對象。從美國整體經濟的事情,到巴菲特和蒙格兩人的關係,問題的內容相當廣泛。當然現場也歡迎嚴厲的問題,像是「為什麼今年部分投資對象的表現非常不佳」、「兩人對於接班人有什麼打算」等,問題包含許多面向。

回答的形式基本上是由巴菲特回答,然後蒙格會加入吐槽。素有「金融喜劇」之稱的兩人,互動簡直如同夫妻相聲般百看不厭。也許因為聽眾不覺得膩,這個主要活動竟持續了六個小時。

兩人對於這樣的持久戰毫無怨言,反而時常拿起放在一旁的時思糖果(他們所投資的企業)巧克力,一邊大讚「好吃」放入嘴中,一邊陸續回答問題。當然,包含時思糖果在內,巴菲特投資的企業產品大部分都能在體育場內購買。這種善於行銷的能力,說不定就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投資成功祕訣。此外,投資對象中也有經營私人噴射機的公司,還可以至近郊的奧馬哈機場參觀噴射機內部。

想得到這段提問時間的入場券,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成為巴菲特的投資公司波克夏的股東。

沒錯,這段提問時間正是股東大會的開場。

宛如嘉年華般的波克夏股東會

說到股東大會,給人的印象總是非常講求效率,實際上的確如此,但波克夏的股東大會顯然與眾不同。不如說是由巴菲特擔任綜合製作人的「投資人的祭典」還比較貼切。

經過六個小時的持久戰,波克夏的股東大會正式開始。其實這部分才是主要活動,但內容卻很簡短,立刻就結束了。而且,雖說長達六小時,但基本上股東都能自由進出體育場,也可以外出吃完午餐再回來聆聽。

即使股東大會結束,圍繞著「奧馬哈的聖賢」祭典仍未告終。周末連續兩日,奧馬哈市各處皆有舉辦活動,隨處都可以撞見巴菲特。在巴菲特為老闆的珠寶店中,巴菲特化身為銷售員,民眾可以體驗被巴菲特推薦珠寶、和巴菲特討價還價之後購買珠寶。此外,和巴菲特本人相當親近的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每年都會參加這場股東大會,其他人可以一睹兩人桌球對決的風采。

相較於巴菲特的個人資產規模,世人皆知其住處非常親民,就鄰近該體育場,並未特別以柵欄或圍牆遮擋,因此可以直接租車前往觀看。因為坐落於普通的住宅區,若未先詳加調查地點,幾乎會直接通過而渾然不知。

股東大會衍生出這種等級的祭典與騷動,放眼全世界也絕無僅有。為什麼巴菲特能成為如此火紅的名人?

如前所述,身為股東的聽眾著實多樣。舉例來說,筆者旁邊的學生,在提問時間始終心無旁鶩地將巴菲特所說的話,打進筆記型電腦。他立志成為職業投資人,大概是用打工所賺的部分金錢購買一、兩股波克夏的股票,當作對自己的事先投資,並存下旅費來到奧馬哈。而那些身穿西裝的商業人士,也許就是那位學生所嚮往的專業投資人。另外,來自國內外看似觀光客的人,說不定是跟著潮流購買了股票,筆者也屬於這類人。

然而,在這場祭典最前頭的參加者中,最多的是身為典型「普通美國人」的個別投資人。他們並非在東岸擔任高給薪的專業職,也非在西岸擔任現今流行的高科技業相關工程師,而是在美國中西部的中產階級。這些人將一點一滴存下來的錢或透過401(k)(編按:是美國於1981年創立一種延後課稅的退休金帳戶計劃,美國政府將相關規定明訂在國稅法第401(k)條中,故簡稱為401(k)計劃)等年金制度投資波克夏的股票,長期持股來讓資產逐漸增加。

「我持有波克夏的股票已經將近二十年了,每年都會和內人一起參加股東大會喔。華倫真是太棒了,不僅為我們這樣的普通人帶來富裕的生活,華倫本人也絲毫不擺架子,可以感覺到他很親切。正因為我們想一直支持他,才會每年都坐飛機來到奧馬哈。」

這是從美國中西部北邊的威斯康辛州專程前來的股東所說的話,我認為這很能代表如他一般的「普通美國人」 ── 那些個別投資人的心聲。

順帶一提,這對夫妻似乎認為筆者是個一無所知的可憐觀光客,於是相當親切的告訴我關於這場祭典的大大小小事情,還包含奧馬哈的私房景點。

親民的明星投資客

從這對威斯康辛州夫妻的言談中,可以感受到他們將視巴菲特視為超級巨星的心情溢於言表。

首先,他們說道「華倫本人絲毫不擺架子」。若說到成功的美國基金經理人,就會讓人聯想到知名電影《華爾街》中如同高登.蓋克般,身著高級西裝、從華爾街的摩天大樓一邊俯瞰紐約一邊進行商業交涉的「高姿態」,但巴菲特卻完全不同:他住在以美國來說也算鄉下的奧馬哈,住家是中產階級稍微加把勁就買得起的大小,喜愛可樂和漢堡,而且愛和蒙格的一搭一唱,簡直就像夫妻相聲般有趣。

英文中常形容位處高社會地位卻仍相當親切的人是「腳踩在地上(Down to earth.)」,巴菲特確實符合這個形容。他身為大富翁卻能讓普通美國人備感親切,會被普通美國人如超級巨星般崇敬,或許再自然不過。

再者,威斯康辛州夫妻的言談中更重要的是「為我們這樣的普通人帶來富裕的生活」。長期投資波克夏股票的普通美國人獲得了龐大利益。有許多人正因為持續投資波克夏股票,才能過著富足的老後生活。

從大企業至中小企業,巴菲特藉由投資各式各樣的企業,牽動美國經濟,也為身為自家公司股東的「普通人」帶來富裕的生活。他甚至還將那些財富慷慨的捐出去,也替不受金錢眷顧的人們帶來莫大影響。

他正是一流投資人的代名詞,藉由個人的成功投資,以各種形式撼動世界… 閱讀完整內容
不死投資客:哈佛商學院最熱門的投資課

本文摘錄自‎

不死投資客:哈佛商學院最熱門的投資課

中澤知寬

由 感電出版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