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林匹克之作

本屆巴黎奧運法國代表隊為公開制服的環節揭開序幕,是由街頭服飾品牌Pigalle主理人StéphaneAshpool攜手法國運動品牌LeCoqSportif合作推出。另一方面,繼上回東京奧運Nike攜手Sacai、Off-White、Undercover、Ambush四大天王後,本屆巴黎奧運Nike再度邀請到三位女性設計師,和特定選手推出夢幻聯動的合作服裝。於此同時我們也為大家選出了歷屆奧運當中,至今仍經典且令人印象深刻的設計師作品。

文字/KRISLIU圖片/各品牌、IG、網路


走入巴黎街頭

Stéphane Ashpool出生於1982年的巴黎皮加勒區(Pigalle),因此他的潮流品牌Pigalle也以此為名。Pigalle品牌的風格充滿街頭、運動與校園風格,原因是因為早年StéphaneAshpool童年的經歷,他所居住的Pigalle,充斥著大量的紅燈區與夜生活,這也一手造就了他現在的品牌DNA。在本次公開的選手制服中,我們可以看到不同項目的運動服保留了LeCoqSportif運動機能的部分,但在StéphaneAshpool的設計下,讓這些色彩鮮豔的單品,又帶有一股街頭韻味。


▲(左起)Sacai x Serena Williams 推出的單品有著Sacai 解構主義的DNA、Martine Rose 將他中性的風格完美與Sam Kerr 結合、Ambush 透過銀色和連衣裙的設計展現出女性堅強、溫柔兼具的一面

SACAI x SERENA WILLIAMS

一個多月前,網壇傳奇人物SerenaWilliams在巴黎參加Nike活動時,身上著用了一件大地色系的寬版外套,在網路上吸引到大家的目光。而身上這件外套正來自Sacai和Nike推出的獨家系列,在照片上我們看到SerenaWilliams上身超大廓形夾克,並將雙排扣西裝外套與軍裝夾克的元素透過拼接手法縫合而成,在Logo部分則有Nike和Sacai的字樣。作為巧思該件單品背後還拼接了一件行縫單品,透過搭配同樣寬鬆版本的大地色寬褲,將Sacai解構主義風格發揮得淋漓盡致。

MARTINE ROSE x SAM KERR

SamKerr現年31歲,從2009年開始便代表澳洲女足世界盃出賽,至今她已是澳洲女足國家隊史上進球數最多的球員,更被譽為澳大利亞最偉大的球員之一。另一方面MartineRose長期以來受到足球文化的啟發,對於足球的無性別設計與平權主義發展不遺餘力,這回透過與Nike合作推出設計師獨家系列。照片中SamKerr身著這次MartineRose所設計的單品,以全黑色調示人,在肩膀部分該單品做了微墊肩的處理,同時做出了運動外套的高領設計,細節之處在於袖子末端有著Nike的勾勾Logo,給人一種低調沉穩的風格。

AMBUSH x BEATRICE VIO

這位綽號Bebe的選手,是來自義大利殘奧會的雙料金牌得主,全名為BeatriceVio。這回他與Ambush主理人YoonAhn在本次設計師獨家系列,打造出獨特的擊劍服套裝,Yoon在介紹時提到,他在設計服裝時參考了傳統擊劍服裝的元素,所以在外型上我們看到了許多「綁帶」元素,然而為了不像傳統擊劍服裝,Yoon用了銀色並融入連衣裙的樣式,讓整體套裝看起來既優雅,又同時帶點大方的帥氣感。


▲本屆巴黎奧運法國國家代表隊制服由Pigalle 主理人Stéphane Ashpool 與Le Coq Sportif 攜手打造

奧運最多獎牌男人的戰衣

另一個值得大家回味的,便是2008年北京奧運,由川久保玲為美國游泳代表隊所設計的隊服。那時的美國隊與Michael Fred Phelps(飛魚)可說是來勢洶洶,至今Michael FredPhelps擁有28枚奧運獎牌,為史上獲得最多奧運獎牌的運動員,同時也擁有史上最多奧運金牌、最多奧運個人項目金牌(23面)、最多奧運個人項目獎牌的殊榮。當然一向擅長設計「陸地」服裝的川久保玲對於泳衣並非那麼了解,為了更諳水性,Comme Des Garcons與泳裝龍頭品牌Speedo展開了近4年的合作企劃。

在外觀與外型的設計上,川久保玲找來了書法家井上有一合作,透過毛筆的效果,呈現出安定、藝術兼具的求勝意志,同時也象徵美國隊所散發出的力量。而談到泳衣與奧運賽事的歷史,就不得不提到LZRRACER這項單品,這套泳衣又有「鯊魚戰衣」的稱號,是由美國太空總署協助Speedo與Mectex和澳洲體育協會所共同推出的科技泳裝,該泳裝強調可以減少皮膚摩擦力,進而提升游泳時的速度。最終在2008年的北京奧運,數據與最終的結果顯示,將近9成5的獎牌得主,都著用這套LZRRACER泳衣,更有趣的是,在當年共有25項奧會紀錄被打破,其中23項也都是由LZRRACER的著用選手打破。

不敗的歷史

時間來到1991年,這是人類政治史上的一大事件—蘇聯解體,隔年也就是1992年,立陶宛首度以獨立國家的身份參加當年位於巴賽隆納的第25屆奧運。那時的三宅一生剛發現後來著名的「Pleats Please」布料,而正是剛加入立陶宛國家隊的加州外科醫生Edward Domanskis一封信,對三宅一生發出了邀約,搭起了這座遠在東西半球的橋樑。至於為什麼三宅一生會答應遠在東歐的立陶宛,為他們設計奧運服裝,而非為自己的國家—日本來盡力?這在32年後的今天來看,或許真的是緣份所致。

當時三宅的「一生摺」還不同於今日,那時一生摺僅僅十歲,三宅一生過去曾說,自己從沒想過要為國家代表隊設計服裝,原因在於日本的體育機構太過保守,如此一來便有許多限制。而立陶宛卻不同,無論是作為蘇聯解體後的新自由國家,還是對於設計給予的寬鬆度,都讓他有了更大的自由來去發揮,因此他最後接下了這份任務。


▲三宅一生曾在1992 年的巴賽隆納奧運設計立陶宛的國家隊隊服

然而事情進展一開始並非如想像中順利,由於這也是三宅一生首次位奧運打造服裝,無論是製作、設計還是該給奧運選手們著用的尺寸都遇上了困難,為此他甚至曾向莫斯科奧運為中國隊設計服裝的日籍設計師石津健介(Kensuke Ishizu)討教。最終三宅一生運用「Pleats Please」系列的技術,克服了奧運選手身體素質與身高對於服裝設計的限制,之後三宅一生不單指設計出了立陶宛的奧運隊服,同時也為其他將近20多個國家設計出自己的版本,並將這些作品放在1993年春夏男裝系列的對外展示。

而當後來有人問到三宅一生,關於這次奧運為立陶宛國家代表隊設計隊服的感想,以及對於運動服裝的想法時,他說:「我想通過運動服凝視21世紀,現在世界各地的人們可以透過電視看各種運動,更應該看到動起來的服裝之美。」 閱讀完整內容
men’s uno2024/6月號

本文摘錄自‎

奧林匹克之作

men’s uno

2024/6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