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姊妹與父親為了就近照顧生病待在醫院的母親,一同移居鄉下。在這個民風純樸、大自然環伺的恬靜鄉村,兩姊妹卻是意外發現了躲藏在家裡、森林深處的奇異動物們,進而展開一場神奇冒險。

1988年上映的【龍貓】,雖然不是吉卜力工作室的開山之作(1984年工作室推出首部動畫作品【風之谷】),但毫無異議地,這部由宮崎駿身兼編劇、導演以及動畫師三職的作品,絕對是吉卜力工作室的鎮店之寶之一。
不過大部分人不知道的是,【龍貓】一片的原型其實早在1970年代就已經萌芽,整部片是基於宮崎駿70年代於日本兩大動畫工作室-日本動畫以及電信動畫電影任職時,所發想出來的繪本角色與故事。
【龍貓】一片的時空背景設定在電視尚未普及的昭和30年代、也就是西元1950年代。至於片中主要舞台-主人公移居的純樸鄉間,則是宮崎駿與美術總監男鹿和雄綜合東京都多摩市的櫻之丘、自宅所在地埼玉縣所澤市以及男鹿和雄的故鄉-秋田等地風景而繪製出來的主背景。

根據鈴木敏夫製片多年後在某特別 企 畫 節目中 的 解 釋,原本【龍貓】是預定要與【螢火蟲之墓】同期上 映。在 製 作 初 期,【螢】片 的片長只有60分鐘左右,因此【龍 貓】也設定在60分鐘的長度;只是之後【螢】片卻加長 到9 0 分 鐘,因 而 導 致【龍貓】的片長也得跟著加長。對此,宮崎駿這樣告訴鈴木製片:「如果主人公改成是一對姊妹,那麼應該就可以再加長個20分鐘左右吧。」 也因此,宮崎駿才會替兩姊妹取名為小月與小梅。在日文裡,小月的發音是Satsuki,小梅則是Mei,不過這兩個發音其實都有「五月」的意思;兩個小姊妹名字 都能讀 成同一漢字,背後或許也隱含了角色由一分為二的製作演化含意。


影響力持續發酵
雖然【龍貓】是吉卜力工作室的鎮店之作,這麼多年來週邊商品也依舊是長年熱銷榜上有名,不過當年電影上映時日本觀眾可沒這麼捧場。比起工作室開山之作【風之谷】的7.4億日幣票房,【龍貓】僅有5.88億日幣;雖然上映時在票房上的表現不算太突出,不過之後卻是屢屢贏得日本各家媒體的盛讚與獎項,甚至還曾在電視播出時創下破20%收視率的好成績。倒吃甘蔗的本片,之後也進一步擄獲日本以外的海外觀眾芳心,迄今人氣依然不墜。
除了週邊商品,【龍貓】家庭娛樂版本DVD也曾創下日本國內動畫兩個紀錄,一是連續500週擠進Oricon DVD風雲排行榜,以及日本動畫史上第四部DVD銷售量達陣100萬片。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