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話兒」保健指南

THE SEMI-COMPLETE USER’S GUIDE TO…YOUR JUNK


你的重要部位遲早會在執行任務時遇到麻煩。以下是讓它恢復功能的方法。

Text by Kevin Dupzyk、Images:courtesy of Getty Images、Translation by Zac Lin、Edit by Gary Liu


「為什麼我們身體中最重要的部位之一,竟然會被叫做『廢根(junk)』?」Larry Lipshultz醫師(貝勒醫學院泌尿科醫師、Men’s Health顧問)提出疑問。畢竟,你的陰莖──以及相關的睪丸、攝護腺與膀胱,主要有兩個非常重要的功能:排尿與性愛。這兩個任務分別用上不同的「硬體」,可能也會遇到不同的問題。幸運的是,這些問題大多有解。

排泄尿液


你應該記得生物課教過:尿液是由腎臟製造、儲存在膀胱,最後經由尿道排出。但隨著年齡增長,這整個過程可能出現各種狀況。

40歲以下


出問題時:你排尿時出現血(驚!)或像鼻涕一樣的分泌物(嘔!),這是感染的徵兆。性病是常見原因,但若有血,通常代表膀胱感染(或可能是膀胱癌);若會陰部(從陰囊到肛門間的區域)有疼痛,則可能是攝護腺感染。

解方:多喝水、想尿就尿,避免尿液滯留在膀胱中,因為那可能導致感染。記得戴保險套,以降低感染性病的風險;如果你的性行為頻率比平常高,也要留意可能引發前列腺或尿道發炎。有些抗生素能有效治療這些症狀,另有一種藥物會讓尿液帶有糖漿味,也有助於緩解前列腺或尿道不適。

40歲以上


出問題時:你可能出現排尿變慢、尿流變弱、頻尿,或總覺得尿不乾淨, 這通常與前列腺有關。說穿了就是「設計不良」──前列腺包覆尿道,隨年齡增長而腫大,進而壓迫尿道導致排尿困難,但若症狀尚可忍受,通常不需積極治療。

解方:可以考慮服用藥物縮小前列腺,或是放鬆周圍肌肉;手術也是選項之一。此外建議減少攝取咖啡因、酒精及辛辣食物,這些刺激物會加劇排尿不適。

功能:性愛


你可能已經「運作」多年,但許多男性在某個時間點會漸漸或突然遇到問題。不用忍受,現在很多方法可以幫助你。

問題:勃起功能障礙(ED)

嚴格來說,「勃起功能障礙」指的是無法達到或維持足夠的勃起狀態,進而對生活造成負面影響。「大約每四位男性就有一位曾經歷某種程度的勃起功能障礙。」拉什大學泌尿科助理教授Zachary Glaser指出。正如你所知道的,勃起涉及生理與心理兩大層面,而醫師會從幾個角度進行檢查。

醫師會檢查:

你的廢根:有無神經損傷或陰莖硬結症,這會導致陰莖彎曲

你的心血管系統:檢查是否存在血液無法順利流入並維持在陰莖中的問題。動脈硬化、糖尿病及其他慢性病,都是導致ED的常見原因。

你的病史:>你是否服用可能引發ED的藥物(詳情請見右邊「廢根癌症」)

你的睪固酮指數:低睪固酮可能是造成ED的原因

你的腦袋瓜:是否有心理因素干擾勃起反應

解方:威而鋼、犀利士或其他PDE5抑制劑,能幫助血液順利流入陰莖。如果這些藥效不佳,還有其他治療選項,但都不如吞顆藥來得簡單:像是真空裝置可以將血液吸入陰莖;壓力環則能在性行為時套在陰莖根部,維持勃起;甚至還有陰莖植入手術可供選擇。

問題:射精延遲

這個問題比較棘手,因為沒有現成的藥物可治療,甚至連明確的醫學定義都沒有:可能是你射精需要非常長的時間,也可能完全無法射精。一旦這情況影響到你的性生活,醫生通常會深入檢查,因為導致這種狀況的原因尚不明確。

解方:你可能會被轉介給性治療師,這類治療其實對上述所有問題都可能有所幫助。「出現這些性功能困擾的男性,往往大腦和陰莖之間有著密切的心理連動。」Lipshultz解釋。

問題:早洩

根據醫學指南,早洩是指在性行為開始不到一分鐘內射精。不過,別太拘泥於時間;如果情況讓你或伴侶感到困擾,就該尋求醫師協助。

解方:Glaser醫師表示,抗憂鬱藥(即使原本不是為了治療早洩)在這方面也能發揮作用,此外還有麻醉膏能減緩過度的敏感與興奮。

嘗試做人時,該注意的幾件事


強調是「嘗試」

有耐心:一般情況下,嘗試一年後再找醫師。

改變生活習慣:多休息、多運動、飲食均衡、減少酒精與藥物攝取,對提升生育力非常有幫助。

注意你服用的藥物:許多藥物(包括處方藥甚至大麻)都可能降低你的精子數量,請諮詢你的醫師。

停用補充睪固酮:外來補充的睪固酮會抑制身體自身的精子生成,不利受孕。

檢查精子情況:約有1–2%的男性精液中完全沒有精子,不過透過手術或荷爾蒙療法,仍有改善可能。

廢根癌症:攝護腺癌與睪丸癌


男性生殖系統的隱患是攝護腺癌和睪丸癌。攝護腺癌非常普遍,發生率隨年齡增長顯著上升。雖然可以透過血液檢查進行篩檢──有時也包括直腸指診,但醫界普遍建議等到40或50歲之後再開始進行相關檢查。某些攝護腺腫瘤成長緩慢,因此「密切觀察」可能是最安全的治療方式,包括定期驗血與MRI追蹤。

睪丸癌則相對罕見,但它卻是15至45歲男性中最常見的癌症之一。這類癌症沒有常規的篩檢方法,因此定期進行睪丸自我檢查、留意是否有異常腫塊非常重要。美國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泌尿科醫師Neema Navai指出,大多數睪丸癌的治療會從切除受影響睪丸開始。

好消息是:這兩種癌症都極具治療機會。 閱讀完整內容
Esquire君子國際中文版 2025/9月 第241期

本文摘錄自‎

「那話兒」保健指南

Esquire君子國際中文版

2025/9月 第24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