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大交通建設加持 淡江大橋通車成契機 淡海新市鎮 30年重生記
打通交通關節、提升社區品質、增加休閒機能後的淡海新市鎮,正展現與以往截然不同的風景。接下來還要導入產業,成為AI生態系的關鍵拼圖,變身低碳、綠能、可持續的智慧城市。 文/游筱燕 每天早上八點,得意佳建築行銷主任湯立誠從新店央北重劃區駕車,抵達淡水沙崙的接待中心上班,這條通勤路線,單趟約一小時多。「等明年淡江大橋通車後,直接走台六十四線,右轉台六十一線(西濱快速道路),大概只要三十多分鐘。」湯立誠語氣裡帶著對淡水交通新紀元的期待。 三十八歲的徐先生知道淡江大橋即將通車,賣掉五股的兩房小宅,賺了三百萬元,剛搬進淡海新市鎮的三房新家。他說,淡水這兩年房價仍有三字頭可入手,橋通後房價肯定扶搖直上,「先卡位,怕以後買不起。」 這一座「說了超過三十年」的淡江大橋,終於在二○二五年九月完成合龍,象徵淡海新市鎮邁向新階段。完工後,淡海到桃園機場約二十六分鐘、新板特區二十八分鐘、台北車站三十分鐘,磁吸新一批人潮移入。
橋好了|淡江大橋將通車 通勤更便利 新北市副市長劉和然表示,「交通」正是淡海的關鍵。二六年淡江大橋將率先完工通車,隨後淡北快速道路、淡海輕軌二期陸續完工,淡海輕軌延伸八里線的計畫也正送審中。 劉和然指出,淡海原本是為紓解台北人口壓力而設的衛星城市構想。一九八六年底,因房價節節上揚、都會人口膨脹,中央研議興建中低收入住宅方案,提出《淡海新市鎮開發計畫》,範圍緊鄰淡水都市計畫區北側,南北以省道台二線之二號橋與九號橋為界,西至台灣海峽,東抵淡水區水源國小,計畫面積達一七四八公頃。 「我那時候就因為聽說橋要蓋了,才敢下手。」台灣高爾夫球場董事長、豪祥建設創辦人陳彥豪笑著回憶一九九○年代初期的淡水房市熱潮。「每到選舉,淡江大橋就浮上來,選完又沉下去,所以大家叫它『淡江浮橋』。」他打趣地說。 陳彥豪原多在台北市推案,因常到俗稱老淡水球場的台灣高爾夫球場打球,而喜歡上這片海岸。九六年,他在沙崙重劃區推出「淡江豪景」,預售均價每坪還原公設容積後相當於二十八萬元,成為當時淡水少見的高樓名宅代表。銷售一度火熱,他笑說「賣到六層樓就捨不得賣」,但隨後遇上亞洲金融風暴,房價跌到十五萬元。

▲淡海輕軌一期串接淡海新市鎮與紅樹林捷運站,提升區域生活機能。(新北市府提供)
等到了|建商苦熬三十年 一度沉寂大賠 他回憶有的同業因交通未解房價難起,結果單一案件就賠了上億元。即使如此,陳彥豪仍對淡水情有獨鍾。二○○七年內政部首次標售土地,他與好友、能率集團總裁董烱熙以每坪底價一三.五萬元加一元標下兩千三百坪建地。後因主力仍在台北市,於一○年轉售給興富發,興建成「W丰上」,成為當時指標社區之位於輕軌V07行政中心站旁。 不只陳彥豪,當年淡海還吸引被譽為「台灣地王」的宏泰集團創辦人林堉璘大舉囤地,最高曾持有逾八萬坪。他與趙子超共同投資的寶路開發,台北灣一案至今已推出第七期,寶佳、甲山林、麗寶等建商也陸續插旗。據在地仲介透露,「W丰上」對面的一塊四千坪空地,為中和紡織創辦人之一葉山母所購。但一度很看好淡海的林堉璘,「到他過世前,都沒等到淡江大橋完工。」 但隨著政府又重啟開發,並將淡海區域重分為一期、二期一與二期二,面積分別為四四六(約相當於台北市萬華區的一半)、六六二與五○五公頃。一一年一期基礎建設陸續完成,淡海輕軌第一期又於二○年通車,過去被稱為「鬼城」的淡水已脫胎換骨。根據新北市戶政統計,截至二四年底淡水人口突破二十萬人,較六年前增加逾兩萬人,增幅為全市二十九個行政區之冠。
人來了|淡水居民大增 成長幅度稱冠新北 海悅專案經理李宗軒表示,早期淡海被批「點燈率低」,但隨房市調整與自住族回流,空屋逐年去化,如今早已不同往日。他觀察,買氣結構已從投資轉向換屋、首購與退休族群。「淡海有馬偕醫院的醫護人員,也有和碩、華碩的工程師,新辦校的師生家長等,而且房價仍是大台北最能入手的。」 時至今日,淡海新市鎮一期生活機能已逐漸成熟。行政中心一旁的國民運動中心面積四千五百坪,設有溫水泳池、攀岩場與體適能中心,是居民休閒核心。新市國小與淡海國小相繼啟用,另有兩處預定地待建。國家住都中心推出的「淡海安居」、「淡金安居」社宅將於二七、二九年完工,提供一千七百戶租屋選擇。雖然商業區內占地八千坪、曾是當地地標的美麗新廣場,已於二四年底停業,目前進入訴訟階段;但中山北路商圈聚集了家樂福、星巴克、全聯、寶雅等連鎖商家,可滿足居民日常。 「交通解決了,產業就會移入,城市就會動起來。」湯立誠指著地圖說,淡江大橋的橋管中心與轉運站,未來將結合觀光、商業與運輸功能,串聯漁人碼頭、滬尾藝文園區、紅毛城、淡水老街等景點,讓旅遊從單點變成一至二天的深度停留。此外,由南山人壽打造、占地逾千坪的淡水文創園區將於二六年登場,「這裡會變成像是淡水的小駁二。」 二五年十月,國土署舉辦第二期一區開發公展前座談會,宣告淡海邁入下一階段。劉和然指出,未來發展的核心關鍵在於「產業導入」。市府正推動「淡海科學城」計畫,以輕軌、淡江大橋與淡北快速道路為軸,形成北北西科技廊帶,銜接北士科、內湖與南港軟體園區,向西延伸至新莊副都心、林口工業區與南亞科技園區,十分鐘即可抵達台北港,成為北台灣新興科技聚落的重要節點。
風起了|淡海新階段 擬推科學城計畫 他說,淡海科學城將以AI應用產業為核心,結合輝達亞太總部效應,引進AI伺服器組裝、散熱模組、智慧製造、雲端運算與無人載具測試等產業,補足北士科應用端與空間不足的缺口,形塑完整AI產業生態鏈,奠定北台灣在亞洲AI戰略版圖中的核心地位。「只有讓人能在這裡工作、生活、成家,城市才會真正活起來。」 他進一步指出,淡海整體開發將以「淡海蔚鎮」(WELLTOWN)為願景,融合Work(新興產業園區)、Eco(生態社區)、Leisure(休閒生活)、LRT(低碳綠色交通)四大主軸,打造低碳、綠能、可持續的智慧城市。值得注意的是,淡海也被列為未來「大巨蛋選址」潛在考量之一。因為淡水擁有海岸腹地、交通節點與觀光能量,若導入大型體育與展演設施,不僅可平衡北市資源過度集中,也將帶動北海岸新一波城市更新與就業需求。 劉和然總結說,市府目標,是讓這座城市不再只是台北的外溢居所,而是能自給自足,兼具產業動能與生活品質的綜合性新城…
閱讀完整內容本文摘錄自
淡海新市鎮 30年重生記
《財訊》
2025/11月 第751期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