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散步,好好深呼吸

疫情仍籠罩在生活中,到戶外散散步,享受大自然的洗禮,是最佳的療癒之道。

撰文.照片提供/涂淑芳
近來大量媒體新聞都在傳遞冠狀病毒疫情資訊,不僅占據我們過多的注意力,也使我們心裡累積了憂慮與擔心。我與家人朋友互相提醒,只適度關注較新資訊。例如,只在特定時間限時聽或看半小時相關報導。避免因過度關注而造成情緒恐慌。

走出戶外到大自然散步

在許多聚會與室內活動都被預防性取消時,不妨將心思與時間轉向戶外,登山、慢跑、各項運動都好。而來一趟有意識的大自然散步,徜徉在大地母親的懷抱,感受被祂溫暖的擁抱和接納,可以排除焦慮、恐懼、擔心等負能量,引入喜悅、平靜、自在的正能量,並使我們摘下口罩、放下擔憂,好好深呼吸。

大自然散步就是有意識地覺知自己的身體狀態,把心帶回身體的家,與大自然交流,甚而合而為一的過程。進入大自然是情境,散步則讓你的身體帶著你的心去經驗、去轉化。大自然散步可以是單純的走路,享受身體的動能與迎面而來的自然景色;也可以是透過小小的提示、遊戲、心念,讓路程好玩有趣。

以下列出幾個簡易可行的大自然散步方案,任你因時因地彈性應用:

●帶著身體覺知

行走前先深呼吸幾次,讓呼吸順暢,但不去控制呼吸。中途若心思渙散,可以停下來調整呼吸,重新開始。全心全意地覺知腳的動作,感受身體每一步的細微變化。一開始注意力會在身體上,一旦腳步順暢,靈敏度便會提升,對周遭植物、動物、景致、色彩的感受力皆會放大。帶著身體覺知的散步,很適合調劑我們過度憂慮與紛亂的心思。

●和大自然打招呼

從散步時身邊的自然物開始,可以是一棵大樹、一朵花、一隻飛過的蝴蝶、天空、太陽、溪流或土地,就像跟朋友打招呼一樣,揮揮手、用手指頭點一點、輕輕握握手或給它們一個擁抱。透過和大自然打招呼的方式與萬物生命連結。

有個很有童心的朋友和大自然打招呼時非常快樂,他往頭頂揮揮手說:「太陽你好!天空你好!」對著腳下的不同生命說:「階梯你好!小草你好!」他用手指頭輕觸嫩綠的新芽說:「小嫩葉你好!」他輕輕擁抱一棵樹幹⋯⋯
●表達欣賞與感謝

在散步的路上,我們常發現特別或美麗的事物,但我們很少表達出欣賞與感謝之情。緩步而行時,把注意力放在吸引我們的自然物,可能是一片葉子、一個花叢、一棵樹的造型、樹枝上的昆蟲,帶著欣賞,細緻觀看與對望,輕聲用言語或默默在心裡表達欣賞與感謝之情。

曾經聽見小朋友對樹上毛毛蟲說:「你看起來QQ 的好可愛!」;一位朋友對著一棵開花的樹說:「謝謝你美麗盛開,讓我今天非常快樂。」表達欣賞與感謝之情,讓我們與大自然的連結更深刻。

●帶著詩的心情

帶著一首詩或一句詩散步,能讓一條路的景致完全不同。推薦我個人最喜歡唸誦的納瓦霍族印地安(NavajoIndians)讚美詩,只要帶這首詩上路,跟著詩句,將注意力轉向不同方位,會發現同樣一條路,有了新奇與發現。

〈美景在前〉

美景在前 我行走其中

美景在後 我行走其中

美景在上 我行走其中

美景在下 我行走其中

美景圍繞四周 我行走其中

漫步在美的小徑

我生氣蓬勃地行走其中

更多適合帶著散步的詩句,請參考張老師出版,約瑟夫 · 柯內爾著作《傾聽自然》。帶著自己喜歡的自然詩句出門散步,你將會發現與自然間的感受不同了!

●帶著好奇心

像個好奇的孩子,張開新鮮好奇的眼睛,在散步的路上,用第一次看到的心情仔細端詳,對眼前的花、草、樹或景致慢慢看,多看一點,看的角度多一點,看深一點。你會看到,全新的世界。

愛因斯坦曾說:「生活的方式有兩種,第一種是所有的事似乎都無奇,另外一種則是每件事皆神妙。」在此,我們假設眼前所看到的每一樣東西,都是初次看到,將發現以往視為當然的大景或小物,都有了新的面貌,有不可置信的美與獨特。
●成為大自然的一部分

散步時,覺知自己成為自然的一部分。風吹拂過來時,感覺自己像風一樣輕盈;經過溪流,感覺自己就是溪流的一部分,水穿過自己的身軀,帶來清爽潔淨;樹木在前,覺知自己就跟樹木一樣挺立自在,若樹木隨風舞蹈,你也一起舞蹈⋯⋯成為大自然的一部分,需要一點想像力,需要放掉一些理性的固執,如此便能帶來深刻融入自然的經驗。

●與人共享大自然

如果有伴一起散步,談話之外,可以用非語言方式,分享行走路途中的看見與喜悅。相互約定,這一段路程安靜走路不用語言交談,當其中一人看到特別或美好的事物,就輕柔將同伴注意力帶過來,讓對方注意,一起觀看與欣賞。藉此看見彼此不同的眼光與注意力,樂趣無窮。

歌德曾言:「分享喜悅,快樂加倍。」有伴同行,若能安靜分享彼此的看見,彼此心靈的靠近,有時勝過語言的交談。

出門散步就對了

《湖濱散記》作者梭羅對大自然散步非常慎重,他寫道:「我們出發時應該永遠抱持冒險精神,彷彿永不回返,如果你準備離開父母妻子兒女,已還清債務立好遺囑,處理好所有的事物,了無牽絆,那麼你就準備好去散步了。」我認為倒不必如此嚴肅,只要換上好走的鞋,放下忙碌與掛心的事,馬上就可以出門去大自然散步了。

你可以這樣做

到哪裡去散步?若走出家門就有喜歡走的路,那麼你很幸運。建議可以用點心思,計劃幾條散步路線。最好是距離住家、工作地點不遠,如走路或騎車、開車距離20 分鐘內的公園、郊山、步道、河堤、校園等。

用圓規中心點概念,勾劃出紙本地圖或Google 地圖上住家或工作地點鄰近的公園、綠地、淺山、菜圃、校園等,常常能發現新的散步路徑。很多人常常沒注意到,隨著環境綠化,鄰近新增了一些綠地資源。有些上班族也許可以因此發現能散個步再上班或搭車回家的路。

此外,還是可以列出稍遠一點,但景色你特別喜歡或自然度高的路徑,在較充裕的時間或假日前往。例如,臺北陽明山國家公園的二子坪步道,因平坦、涼爽、無障礙步道易走,成為大臺北地區,極受歡迎的散步路。
閱讀完整內容
張老師月刊第509期

本文摘錄自‎

大自然散步,好好深呼吸

張老師月刊

2020/第5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