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周刊 2025/7月 第1965期
美、越達成貿易協議,為何最後躺槍的是中國?
今周刊 2025/7月 第1490期
原本用於處理不適任教師的「校事會議」,卻因濫訴成為壓垮教師的最後稻草,代理教師處境更為弱勢。專家呼籲,政府應建立第三方專責單位來執行,避免學校自行「辦案」,才能重建公正性。
商業周刊 2025/7月 第1965期
從宣稱加密貨幣是「騙局」、「美元的敵人」,到高喊要擁抱加密貨幣,大力鬆綁監管,短短四年間,美國總統川普對加密貨幣與區塊鏈的態度,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
商業周刊 2025/6月 第1964期
6月底,已凍漲30年的台鐵正式調整票價,因平均漲幅高達26.8%,引發不少熱議,更屢屢傳出「這個價格,我不如去搭高鐵」的批評聲浪。但當越來越多人湧去搭高鐵,會發生什麼事?
商業周刊 2025/6月 第1963期
六月中, 美國在台協會發文提醒民眾準備防災包,挑動大眾敏感神經。綜合七月五日的末日預言、俄烏戰爭,以及剛爆發的以伊與中東戰事,「防災包」一詞迅速登上熱門關鍵字榜,更實際轉化為銷量。
今周刊 2025/6月 第1488期
近年私立國中窄門「搶破頭」,立委雖提案禁止入學考,卻因牽涉教育與招生自由,引發反彈。政府應通盤檢討入學方式,並同步提升公立學校教學品質,增加家長選擇誘因,才可能真正化解惡性競爭。
新新聞 2025/6月 第1998期
前美軍太平洋司令布萊爾(Dennis Blair)對台灣軍方影響深遠,與重要媒體面對面,道出他對台海局勢的整體觀察。
今周刊 2025/6月 第1487期
李竺芯憑藉專輯《Suí水》入圍六項金曲獎,唱出壓抑二十年的自由。從十歲踏入錄音室,到兩度發片夢碎、移居花蓮療癒十年,她終於拋開執著、學會擁抱不完美,用搞怪創作與玩心姿態,展現屬於自己的音樂。
商業周刊 2025/6月 第1961期
對沖投資的核心是,透過相反或相關性低的投資來抵消風險,不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六月初,韓國總統李在明的當選,再度證明,亞洲國家正大量展開對沖國際政治的布局。
全球中央 2025/6月 第198期
米倉即票倉,自民黨無論如何都要死守米倉。今年夏天參議院大選,朝野「釘孤枝」的選區將左右選舉勝負,這類選區多數在農業縣,「如果動到稻米的話,自民黨政權將垮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