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銀行家雜誌 2025/11月 第191期
打詐專法下,亞洲多國啟動帳戶凍結。金融普惠下的打詐成本與責任,機制設計成關鍵。
【嬰兒與母親】 2025/11月 第584期
國民健康署公費補助兒童預防保健服務時程為出生至2個月、2個月至4個月、4至10個月、10個月至1.5歲、1.5歲至2歲、2歲至3歲、3歲至未滿7歲,服務項目包括身體診察、發展診察及衛教指導等服務。
《經貿透視》 2025/11月 第681期
臺灣面臨少子化與高齡化交織挑戰,中高齡者成為支撐勞動力的重要力量。透過友善制度、職務再設計與彈性工時,中高齡勞動者得以將經驗與專業再度轉化為職涯能量。
卓越雜誌 2025/11月 第475期
川普上任以來,就把關稅政策視為談判手段之一。然而背後的代價,除了面對其他國家的報復關稅回擊,還有傳統產業鏈的瓦解重組,並進而推升美國的通膨崛起。
今周刊 2025/11月 第1507期
運動部於九月初正式揭牌運作,但任職於學校的運動教練們,因為低薪、升遷門檻高與頻繁考核,讓熱血教師淪為廉價勞力,運動部若無法改革體制、回應基層困境,恐難留住人才。
商業周刊 2025/11月 第1982期
10月22日,台灣爆發史上第一例本土非洲豬瘟, 農業部旋即在事件爆發後,禁止十五天運送、屠宰豬隻。公衛問題延燒成社會問題,為避免疫情擴散,農業部宣布禁止屠宰當天,也同步宣布禁止廚餘養豬。
《財訊》 2025/10月 第749期
蘇花公路常斷路,也成為政治人物的提款機,更成為執政者的硬傷。賴清德的均衡台灣計畫不斷針對花東交通補強,是否能因此終結政治口水戰,值得觀察。
今周刊 2025/10月 第1504期
全球永續發展目標(SDGs)進程遠不如預期,戰爭、通膨與財政壓力讓各國舉步維艱,卻也激出更多創新行動。《今周刊》第六屆「永續城市SDGs大調查」,呈現在巨變時代中持續前行的永續力量。
看雜誌 2025/10月 第271期
政府最近讓80歲以上的人不需巴氏量表,就可以申請僱用外勞;政府也想放寬目前要有數個小孩才能申請外勞的條件,改為只要一個也可以。社福人士則認為,讓外勞照顧小孩不利親情教育。
今周刊 2025/10月 第1503期
在日本經濟積弱不振、自民黨風雨飄搖之際,高市早苗當選自民黨史上首位女總裁。這位素以保守、頑固著稱的「準首相」,能否聯合跨黨力量,帶領日本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