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周刊 2025/11月 第1317期
面對年度團年底作帳行情均已於10月開始啟動,且目前即將進入12月的最後衝刺階段,更影響投信業者後續發行新基金的資金募集效率,因此投信法人年底這波作帳行情,牽動市場佈局走向,值得一探究竟。
理財周刊 2025/11月 第1317期
近兩年,台灣投資市場掀起一波前所未有的「月配息ETF熱潮」。然而,隨著配息下滑、科技股回檔與整體投資情緒轉弱,月配息ETF的真正績效也逐漸被看見,它們不一定比季配息ETF更適合長期投資者。
理財周刊 2025/11月 第1316期
台灣政府啟動普發現金熱潮,這不僅僅只是短期政策刺激經濟消費,更是投資人提供累積資產的機會。若能將這筆資金合理投入具成長潛力的標的,將資金轉化為投資布局,才能為未來財務增長打下良好的基礎。
理財周刊 2025/11月 第1316期
2025年房市一至十月交易量如歲末寒冬,筆者近日發文標題為「房市交易量最壞時期將過」,引發諸多讀者迴響,大部分最大的疑惑是,房價不是在跌嗎?所有人都持悲觀態度,為什麼最壞時期將過?
理財周刊 2025/11月 第1315期
AI新時代來臨,輝達+OpenAI的江湖地位將媲美PC時代英特爾與微軟,而除了台積電扮演全球AI基建的核心動能,相關供應鏈的新護國神山群也已悄悄就位。
理財周刊 2025/11月 第1315期
挪威的人形機器人公司1 X Technologies 10月底正式發布了NEO機器人並開放預購,也支援月度訂閱模式。特斯拉也表示機器人是下一個主要獲利點。人形機器人將從工廠到家庭實現AI落地應用。
理財周刊 2025/11月 第1314期
政治力介入稀土與晶片,影響全球供需失衡,在產業鏈生態重組的過程中,重稀土緊箍咒難解,車用晶片封裝台廠或有轉單利多。
理財周刊 2025/10月 第1313期
北市府副市長李四川表示,若成功與新壽合意解約,土地將回到北市府,依照現有法令,北市府還是要公開招標,不能直接給輝達;要修訂徵收條例的辦法,才能直接轉給輝達,但北市府還是要先將土地收回。
理財周刊 2025/10月 第1312期
中國於10月9日擴大稀土出口管制引發美國總統川普不滿反擊,宣布對中國輸入產品徵收100%關稅。10月13日台股開盤崩逾800點,AI股逢高脫手…
理財周刊 2025/10月 第1311期
近日傳出OpenAI執行長奧特曼低調訪台,密會台積電與鴻海,討論內容涉及美國力推的AI大基建「星際之門(Stargate)」計畫。這些動作說明亞州科技股成長將持續,台灣AI股也還沒見到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