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秉勳 近兩年,台灣投資市場掀起一波前所未有的「月配息ETF熱潮」。00929與00940一度成為全民話題,不只打出「月月領息」的吸睛口號,更在上市初期吸引百萬小資族湧入。然而,隨著配息下滑、科技股回檔與整體投資情緒轉弱,月配息ETF的真正績效也逐漸被看見,它們並非萬靈丹,更不一定比季配息ETF更適合長期投資者。
00929釀台股ETF第二大逃難潮 00929復華台灣科技優息在2023年上市後迅速爆紅,靠著「月月配息+科技成長」的雙重題材,成功吸引90萬以上股東。2024年AI狂潮推動下,單月配息更曾拉高至0.2元,年化殖利率突破雙位數,在高股息ETF中極少見。 然而從2024年下半年開始,00929的配息一路下滑,從0.18、0.16、0.14,到年底只剩0.05元。加上科技類股回檔、淨值波動劇烈,投資人信心瞬間崩潰,從高峰到低谷,短短一年內規模蒸發超過千億,股東數流失超過30萬人,成為台股ETF史上的第二大逃難潮。
00940低於發行價 市場期待落空 00940元大台灣價值高息雖然同樣主打月配息,但定位完全不同。它的特色是超低10元發行價、價值投資概念及相對分散的產業配置。在上市之前募集達1700億元,創下史上最大規模,風光程度不亞於00929。 上市後股價長期低於發行價,市場期待落空,加上月配息多介於0.03至0.05元之間,使得不少投資人覺得「既沒高息,也沒資本利得」。儘管如此,00940的配息相對穩定、貼息問題較小、產業分散度更高,風險遠低於00929,在配息紀律上甚至更受某些保守投資人青睞。
市場偏愛0056、00878季配息 為什麼市場總是比較偏愛季配息的0056、00878,而月配息ETF卻常被批評難填息、績效波動大?原因其實很簡單。月配息ETF最大的問題在於「配息頻率太高」。每個月都要進行除息,意味著每個月淨值都會被扣息一次,除息越頻繁,股價越不容易在短時間內被市場推回原位,因此填息率自然遠低於季配ETF。 季配息ETF如0056、00878,通常只要累積股票配息即可支應季配現金,但月配息ETF每月都要支付配息,投信就必須提前準備現金,包含賣股、實現資本利得、重新調整部位。這些操作在市場不佳時可能拖累報酬,甚至造成「配越多、淨值掉越快」的反效果。
合理投資配置 賺長期總報酬 月配息ETF並非不好,它只是「用途不同」。00929屬於高波動、高殖利率、成長潛力大的科技型ETF,投資成敗高度依賴科技景氣循環;00940則是波動較低、產業分散、配息穩定的價值型ETF,更適合退休族與希望穩定現金流的投資人。 真正能讓投資人變富的,從來不是每個月領多少息,而是長期總報酬、成分股體質、風險管理與紀律的堅持。合理的做法是:核心部位放大盤或季配ETF(如0050、0056、00878),月配息ETF(00929、00940)僅占衛星部位。合理投資配置,才能享受月配息帶來的現金流,又不會因波動過大而承受過度風險。
閱讀完整內容本文摘錄自
月配息ETF跌落神壇!月配為何追不上季配?
理財周刊
2025/11月 第1317期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