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商業顛覆全球零售!Uniqlo、沃爾瑪都在搶

二手商業顛覆全球零售!Uniqlo、沃爾瑪都搶「賺兩次」商機

文●曹博凱、黃惠群

「二手(Recommerce,或譯為再商務)時代來臨!」全球最大拍賣網站eBay在今年五月的「二手商務報告」中,高呼世界正處在轉捩點,二手商品的買賣趨勢,正重新形塑人們的生活。

近期,你逛街時,是否有注意到日本的二手衣連鎖店龍頭2ndSTREET,一間間出現在台灣各大百貨公司、精華鬧區?或每天滑社群軟體時,是否更常被推送各種二手交易社團?二手買賣並不新鮮,

Recommerce一詞早在二○○五年就有專家提出,當時正值網路泡沫後,興起一波網路二手買賣平台。但,今年為何足以被eBay稱為新的時代?


疫情捧紅二手熱潮 Z世代熱中,買家也是賣家

第一,新的世代正在交替。成為社會主力的千禧世代,和剛踏入社會的Z世代,他們是最在乎環境,也最熱中於消費二手商品的一群人。

根據美國二手衣物網站ThredUp統計,這群二、三十歲的族群,約貢獻三分之二的二手商品消費。而且他們的消費力還在不斷變強,尤其是Z世代,《經濟學人》指出,他們比起其他世代同齡,堪稱「前所未有的富有」。

eBay在四年前第一次發表二手商務報告,起因只是發現在疫情間,年輕世代對二手商品需求明顯提高,而這個趨勢並沒有跟著疫情結束,eBay統計顯示,今年仍有超過七成用戶繼續購買二手商品。

第二,二手商品所代表的形象也在改變。從環境較髒亂、鎖定手頭不寬裕族群的傳統跳蚤商店,轉向主打年輕和時尚形象的網路平台。

據投資銀行ComCap估計,美國的二手市場過去絕大部分是捐獻和傳統跳蚤店獨霸,但疫情開始後,消費者自己透過平台轉售的比例快速攀升,至去年,消費者直接轉售的市場規模已超越傳統模式。

二手平台上「興趣電商」崛起也為二手市場添上新樣貌。以中國為例,阿里巴巴旗下的二手平台閒魚,過去以充斥假貨為人詬病,但卻在中國經濟下行中,反而「鹹魚翻身」,於今年三月創下日均成交額超過人民幣十億元的紀錄。

其中,四五%交易是所謂的「興趣消費」,例如潮流玩具、角色扮演道具等。這類消費品的賣點不在於價格或新舊程度,而是取決於買家有多喜愛,且容易形成社群感,每筆交易約產生四十句聊天對話,很多買賣方在交易後仍繼續交流,這跟求快、銀貨兩訖的傳統電商完全不同。


■二手衣交易與日俱增,圖為美國二手衣龍頭ThredUp在2018年底於亞利桑那州開設的大型配貨中心,每日可以處理約10萬件衣服。(達志影像)

快時尚退燒、永續風崛起 日本二手龍頭店數贏Uniqlo

第三,主流的快時尚正面臨加劇競爭和更嚴苛的法規,使市場環境漸漸變得對二手買賣更友善。根據市調機構Coherent,二○二三至三○年,全球快時尚市場規模年複合增長率預估為一四%;而著重永續的慢時尚,將以二三%加速擴張。

在日本,2ndSTREET去年總店數超越快時尚龍頭Uniqlo,逼著Uniqlo在東京推出全新二手快閃店迎擊。

在歐洲,法國國會正在立法遏制部分像Shein的「超快時尚」。沒有達到永續標準的時裝公司,例如新產品推出頻率過高,或使用高污染原料,每件衣物將被徵收五歐元(約合新台幣一百七十六元)的生態足跡附加費,這將讓不注重永續的產品失去競爭力。奧地利、芬蘭、荷蘭等國也支持類似措施。

這股二手風氣也已吹進台灣。台灣最早從二○○一年開始流行C2C(Customer to Customer),也就是個人透過平台再銷售給個人的拍賣;二○一○年後則是低價快時尚引發熱潮,許多商家例如東京著衣,開始崛起。

由於這些商品單價不高,消費者漸漸不再被二手商品及價格吸引,「二手當時有點被邊緣化,」長期觀察二手市場的露天市集共同營運長周書華告訴商周。

不過,台灣消費者漸漸發現,快時尚的商品相似度高、造成許多浪費。到二○二○年,疫情席捲全球,帶動線上購物大爆發,隨著一般消費者對網上消費的接受度增加,許多二手交易平台也開始優化流程、安全性等。

結果疫情後,二手市場反而更熱絡,一來是消費者已習慣線上購物,二來則是疫後全球大通膨,「怎麼在通膨環境下買到不錯的東西、維持好的生活,二手是解方。」周書華解釋。


通膨時代助長買氣 個人到平價、精品業都搶入

同時,台灣的消費族群也正產生變化。Yahoo奇摩拍賣事業部資深總監簡育靖表示,隨著Z世代與二○一○年後出生的Alpha世代崛起,重視個人風格與特色的世代也來臨了。他解釋,Z世代不受框架拘束、重視自我風格,希望透過二手消費,展現個人品味與永續意識的新態度。

台灣網購目前的消費主力為三十一到四十五歲的族群,這群人則是越來越注重性價比。周書華表示,通膨時代,相較於Z世代購買單價低的商品,三十幾歲的族群則以七到八折購買3C、母嬰用品等單價高的二手商品。

目前在台灣的二手平台主要有Yahoo奇摩拍賣、露天市集、旋轉拍賣,各自專攻不同領域,且疫後二手交易都有顯著成長。舉例來說,Yahoo奇摩拍賣在二○二三年二手商品業績占比,相較二○年翻倍成長,其中成長最快速的是精品,今年上半年業績比去年同期成長超過兩成。

露天市集的二手商品交易總額,在二○二二及二三年也都有二五%到三○%的年成長,並重點發展3C品項,扶持專業的二手賣家;來自新加坡的旋轉拍賣則是積極耕耘十八到二十四歲年輕客群,商品交易總額在去年也有雙位數成長。它們也在去年推出訂閱制,讓年輕賣家可打造更個性化的賣場(詳見三十八頁文)。

然而,二手浪潮不只是新商機,也是新衝擊。「二手商務正在重塑零售業的生態,」美國國家零售基金會執行董事盧科斯基(Adam Lukoskie)表示,零售業者為了因應這波新趨勢,正想辦法延長產品的生命週期,不論是自己打造二手通路,或找第三方合作,藉此宣傳自家品牌的循環性。

據美國媒體CNBC統計,大多數二手平台約會抽取售價一成至兩成的手續費,慢一步進場的品牌,等於把這些收益拱手讓人。此外,專門做品牌二手服飾銷售平台的Recurate,發現它們的客戶有五成其實完全不認識購買的品牌,等於二手平台現在也是開拓新客戶的重要管道。

為此,Zara、Lululemon、H&M等國際知名服飾品牌,都已經在許多國家展開二手計畫(見下表)。


畢竟,如果品牌商不建立自己的二手通路,那商品賣出後就跟自己無關了。甚至,當人們開始買越多二手的商品,可以想見,會壓縮到購買全新商品的預算。因此,與其等著被二手交易平台替代,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品牌,也跳下來二手交易市場。

就連奢侈品牌也難以置身事外。英國奢侈品牌Burberry,在二○一七年時被揭露為了不讓商品跌價,寧可焚燒賣不出去的庫存貨,也要避免被非官方平台賤價出售,在當時引起極大爭議。

但Burberry去年宣布跟二手平台VestiaireCollective合作,賣家把該品牌舊商品出售給平台,即可獲得該品牌代金券。這對Burberry是一舉多得的策略,一方面可增加顧客黏著度,另一方面也能掌握二手的定價權。這也是目前許多歐美服飾品牌採取的模式。

許多品牌也推出舊衣回收再造的計畫。例如,台灣Uniqlo將民眾回收的羽絨衣裡的羽絨及羽毛,透過再生技術,變成全新的羽絨商品。甚至,二手衣還能再製,變成台灣毛孩們獨享的寵物服。

台灣優衣庫海外行銷暨宣傳戰略部永續經理蕭斐璠表示,捐贈的衣服約有兩成是無法再利用的,這時,Uniqlo會把舊衣交給合作業者,再製成SRF燃料棒,又稱為「固體再生燃料」,轉廢為能。

雖然二手衣物的興起是我們日常生活最能感受到的改變,但這股浪潮不會只限於流行服飾業。

根據美國二手平台OfferUp統計,衣物類只占整個二手交易市場二三%。日本最大家電量販店山田電機,今年三月的財報顯示,自家二手家電銷售額雖然只占整體二%,但利潤比新家電高一.九倍,顯示二手市場十足的潛力。

市場潛力大、獲利卻有限 人力、倉儲、物流成本難降

不過,二手產業仍存在一些困境,尤其是二手服飾,在快時尚仍占主流的情況下,大量劣質衣服充斥市場,導致二手業者處理的勞力及倉儲成本高,但獲利空間又非常有限。

例如二○○九年就成立的美國二手衣物龍頭ThredUp,雖然是二手領域的老大哥、總計已處理超過一億七千萬件商品,但其實長期處於虧損,因為收到的衣服很多不具販賣價值。因此,該公司從去年起,開始徵收衣物回收袋費用,相較之前,消費者只須上網就能免費將商品送到該平台寄賣。

美國循環紡織集團執行長基布(Rachel Kibbe)對BBC表示,「我們今天看到的二手產業,不是那種以前的跳蚤店,其實還在嬰兒階段,」她認為整個產業須以「解決氣候變遷」的態度發展,除了政府支持,也需要投資更多回收基礎設施,例如幫助分類的工廠或技術,才能有效降低勞力成本。但無論如何,二手新時代已揭幕,各行各業正在前仆後繼的加入。諮詢機構歐睿國際(Euromonitor)去年調查顯示,五六%的產業人士預計未來五年內投入循環經濟模式,比前一年增長七個百分點。

未來Z世代和千禧世代的影響力只會越來越大,掌握他們的偏好等於掌握未來十多年的市場,二手這個轉型巨輪,已難以停下。 閱讀完整內容
商業周刊2024/7月 第1913期

本文摘錄自‎

二手商業顛覆全球零售!Uniqlo、沃爾瑪都搶「賺兩次」商機

商業周刊

2024/7月 第19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