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FT熱潮尚未燒盡,更成為Web3布局關鍵
從2021年開始,台灣趕上歐美熱潮,全民都參與了一場數位創新狂潮,那就是NFT,不管是藝術品、建商、停車場、餐飲業、街邊小吃,甚至到藝人、網紅,紛紛發行NFT,讓台灣新世代創新出現新氣象。 隨著幣圈崩盤跌入熊市,NFT不再只是一個圖檔供收藏,它亦可能幫助台灣積極攻入元宇宙,甚至成為台灣企業最夯的數位轉型工具。怎麼做?從日本的經驗,或許值得台灣借鏡。日本家電量販店為何搶著進駐元宇宙商店街?新潟的一處800人小村落,為何能吸引全球用戶共同打造「第二故鄉」? 從全民運動,到企業接棒,NFT暴紅背後的意義究竟是什麼?台灣的人才又可以找到哪些機會?《遠見》帶您完整解析。 企劃/林士蕙、傅莞淇 撰文/林士蕙 責任編輯/曹岡陽 責任美編/李健邦 今年,隨著疫情以來的熱錢派對結束,許多廠商都危機感爆棚,除了股市跌到讓人臉綠,更憂心倉庫裡的庫存愈堆愈高。但與此同時,卻同樣有企業,如今好整以暇,開始為下一波創新做好準備! 例如,曾遭遇越南疫情停工、供應鏈瓶頸的運動用品大廠耐吉(Nike);以及在家工作興起後,遇上精品需求大減的時尚業Dolce & Gabbana與蒂芬妮(Tiffany),近來都登上全球NFT獲利最多的Top3品牌榜單。 鏡頭轉到台灣,NFT從去年下旬至今年上半年,曾帶來接近「全民運動」的個人創作投資熱潮,現在也改由企業或創業家接棒。
▲「FAB DAO」成員黃文君(左起)、黃彥霖、馮立玟、劉育名(後排)參展林茲電子藝術節。黃彥霖 提供
NFT投機泡沫破滅 企業、投資人為何搶布局?
只是,明明NFT在許多投資人眼中,是今年崩盤最大的投機泡沫之一,為何企業選擇在此時投入? 「這些企業發現,群眾已經移動到這個新領域。他們觀察NFT,將是一種人與人互動的新模式,而不是投機炒作,」國內NFT專家,外號「寶博士」的葛如鈞指出,有一股全新的世代文化革命,正散發而來。 國內百萬粉等級YouTube網紅「這群人」,社群嗅覺一向靈敏,就認同這個觀點。他們在今年6月發行「群人寶寶」NFT,創下限量5000個、十分鐘內秒殺佳績。專責這項計畫的成員尼克強調,這次發行NFT完全是免費贈送,不為獲利,「我把這次首發,當作是元宇宙的素描!」他說。 「雖然我們曾靠著YouTube突圍傳統媒體成功,但現在看來,Web3就是一個趨勢。我們會不會有一天就變成『傳統媒體』,被人遺忘了?這個是我心裡一直有的疑問,所以決定因應,」尼克強調。 趨勢1〉 元宇宙世代興起,熱愛社群共創,反平台霸權 至於這股NFT風潮背後浮現的新族群,是什麼樣貌?從以下案例,或可簡單看出端倪。 9月剛升上專四,在北科大附設五專就讀智慧自動化工程科的林宏信,談起臉書等傳統社群平台,他表示,上回認真使用,恐怕是讀小學的時候。而從國中開始接觸自由軟體,養成上網寫文習慣後,他就嚮往LikeCoin這類不會用流量綁架作者,還能賺稿費的去中心化社群,也曾自行創立去中心化社群Liker Social。 鏡頭轉向奧地利。現年28歲的黃彥霖,正帶著「百岳計畫」NFT前進林茲電子藝術節。難以想像,他不久前還是榮總醫生,只因為去年看了東奧麟洋配,發想出「壓線球國旗迷因」NFT,就此毅然離職,踏進新潮流。現在,與國內知名NFT藝術家吳哲宇,一同發起「FAB DAO」公益NFT自治組織,擔任專職維運角色。最近已獲某科技業二代投資。 「原本單純只是想數位事物,就該用數位認證,於是把這個迷因上鏈成NFT,結果募到5萬元,捐給偏鄉醫療組織。那時就感覺,NFT是個全新的世界,」黃彥霖說。 黃彥霖除了學醫,也曾和吳哲宇參加過智慧城市黑客松競賽獲獎,從小又熱愛美術,儼然是個跨領域精英。在他眼中,NFT不只是圖檔,可以乘載生技、社會改革、藝術創新、公益等多元內涵。發起「FAB DAO」,就是想和公益團體一起,共創全新、去中心化的社群模式。 也許這些人的想法看來天馬行空,但他們都是等待接班的台灣數位新世代大軍。 根據Yahoo奇摩在今年7月發布的「元宇宙世代研究報告」,35歲以下的台灣年輕世代,約有46%瀏覽過NFT,也有高達七成的人期待元宇宙到來。更重要的,NFT背後代表的是多元開放、主張社群共創的全新價值觀。 然而,即便NFT不如外界想像中膚淺,NFT與元宇宙又是何種關係?在NFT第一波投機泡沫消失以後,元宇宙這個更大的局是否正在浮現?

▲花花綠綠的數位元宇宙,有可能帶來全新產業,也仍有挑戰待面對。達志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