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如何善用AI 開創行銷新局?

AI重塑行銷語境,電商進入精準新時代



AI在數位與電商行銷領域,已不再只是技術噱頭或輔助工具,而是企業提升效率與競爭力的核心引擎。眾多商業案例顯示,電商行銷的成功關鍵,不在於砸下多少廣告預算,而在於能否識別高價值顧客,並建立低成本、高精準的自動化營運模型,這正是AI導入電商行銷的核心價值。

文/銀河互動網路領航員 圖/達志影像

電商業者面臨的首要挑戰,是人力與時間成本。從內容製作、客服應答到廣告投放與成效追蹤,皆仰賴大量人力。而在AI技術快速發展下,電商行銷流程進入自動化新階段,讓品牌得以用更少的人力完成更多任務,節省逾七成的營運成本。


▲AI助理改寫搜尋行銷,用對話取代關鍵字,當消費者不再輸入關鍵字,而是直接向AI提問,品牌唯有優化商品語意結構,才能在AI回應中被看見、被推薦。

AI自動化降低人力依賴
提升營運效率


以內容產製為例,生成式AI工具可撰寫商品文案,針對不同產品特性產出多版本測試內容,並根據受眾語言偏好快速翻譯、部署多平台。搭配AI影音工具,更能一鍵生成短影音與廣告素材,使原本需五至十人協作的內容團隊,濃縮為一至二人即可高效運作,顯著降低人力與時間成本。

在客服領域方面,AI客服系統可即時處理訂單查詢、退換貨申請與常見問答,實現全年無休、24小時自動回覆機制。不僅節省客服人員訓練與排班成本,也確保服務品質一致。當顧客在高峰時段大量湧入,AI能即時分類並回應問題,讓後勤服務更流暢且具彈性。

廣告投放方面,AI也徹底改變操作模式。以MetaAdvantage+或GooglePerformanceMax為例,這類AI廣告模組能自動判讀使用者行為與平台特性,即時調整投放策略、素材組合與出價設定,並優化轉換率。相比傳統模式需要多位人員手動設定與追蹤,AI技術讓一至二名行銷人員即可管理數十組廣告活動,實現「最小預算、最大成效」。

從灑網式操作轉向高效個人化經營
AI助攻精準行銷與顧客價值轉化


真正放大行銷效益的關鍵,在於「找對人」。前10%的高價值顧客往往貢獻超過50%的收益,他們不只是回購率高的顧客,更是願意參與、分享與擴散品牌影響力的「關鍵擴散者」。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中,與其持續擴大廣告預算,不如善用AI技術進行顧客終身價值預測、K-means分群與行為標記,精準識別這些高價值用戶。

AI可透過分群分析與行為預測模型,辨識這些關鍵用戶並進行即時互動。例如,當系統偵測某顧客頻繁瀏覽商品頁、停留時間長、點擊未購買,便可推送限時優惠、熱門商品排行榜或開箱影片,強化購買意願並提升轉換率。

大型平台如蝦皮,已運用AI演算法追蹤用戶瀏覽與加購行為,自動生成「你可能感興趣」推薦模組,中小品牌則可透過串接CDP與AI工具,自建推薦系統與再行銷邏輯,實現個人化經營。

此外,AI不僅能辨識現有高價值用戶,更可預測「潛在購買者」的行為傾向。當系統觀察到某位顧客三天內多次瀏覽特定商品、停留時間超過平均值,且曾回應品牌問卷或社群貼文互動,此用戶極有可能正處於決策邊緣。

針對這類族群,品牌可設計VIP計畫、專屬體驗邀請或限量預購活動,不僅提高顧客忠誠度,也能帶動口碑與自然擴散效益。這類觸發型溝通不僅提升推播效率,更可縮短消費者決策流程,提升整體電商行銷效益。隨著AI逐漸成為搜尋入口,品牌在語言理解上的布局也變得至關重要。


▲在AI技術加持下,電商行銷不再仰賴大量人力。從商品文案生成、短影音製作,到客服回應與廣告優化,AI正重塑每一個行銷環節。

語境革命
搜尋行銷進入AI推薦時代


搜尋行銷一直是數位廣告與電商營運的核心環節,傳統上圍繞著「讓用戶搜尋時能看見品牌」的邏輯,透過Google關鍵字廣告與SEO爭取曝光。然而,隨著OpenAI推出購物推薦功能,以及各種AI電商新創的興起,搜尋行為正從「輸入關鍵字」轉向「自然語言對話」。

當用戶不再主動搜尋商品,而是直接向AI提問如「哪款氣炸鍋適合小家庭?」時,搜尋行銷的競爭焦點已由排名與點擊,轉向能否被AI理解並納入推薦語境。這不只是工具創新,也代表人們資訊接觸方式上的根本改變。

生成式AI如ChatGPT,具備整合龐大資料並提供中立建議的能力,讓使用者對其回應產生高度信任。品牌曝光與轉換因此不再仰賴廣告預算或SEO排名,而是取決於能否在AI對話中被引用。這也意謂著,品牌若要在AI主導的語境中站穩腳步,必須優化商品頁結構、設計語意導向FAQ,並確保資料具標準化與可讀性。

生成式AI並非傳統搜尋廣告的替代品,而是全新語言生態的主控者。它重視語境連結、自然提問與語意理解。品牌若能提前布局語意結構與內容策略,將有機會在AI導購的機制中搶得先機,甚至超越傳統搜尋引擎的曝光效果,掌握流量與轉換的主動權。

民眾用AI找答案
搜尋行銷重點擺在對話推薦信任


民眾愈來愈習慣透過AI尋找答案,這種行為正重塑搜尋行銷的邏輯。傳統搜尋建立在「輸入關鍵字↘排名排序↘點擊選擇」的線性流程上,品牌為了吸引目光,投入大量預算進行SEO優化與關鍵字投放。

但在生成式AI主導的對話式搜尋中,資訊不再以清單形式呈現,而是由AI整合後直接給出結論與推薦。這使得搜尋不再是使用者主動選擇,而是AI主動回應。品牌若未納入AI語境,就無法被看見,也無從參與競爭。

當搜尋行銷的重點,已從「排名競爭」轉向「語境占位」(即在AI語言理解中取得推薦位置),品牌要能在AI回應中被提及,必須具備結構化資料與語意對應內容。例如,將產品與「單身租屋族」、「小家庭」等使用情境連結,這類由顧客問題出發的內容設計,能有效提升AI推薦機率與使用者感知精準度。

此外,AI所推薦的商品或答案,常被視為經過模型判斷後的建議,信任度遠高於傳統廣告。品牌可在商品頁中加入語意導向FAQ模組,如「這款氣炸鍋好清洗嗎?」「適合小家庭嗎?」等問題導向設計,不僅強化品牌與AI間語境關聯,也讓推薦更貼近使用者真實搜尋意圖,進一步縮短轉換漏斗,提升購買決策效率。若品牌希望在AI推薦中脫穎而出,語意設計將成為關鍵競爭力。


▲AI語意搜尋讓推薦更貼近需求,從對話中精準理解購買意圖。

語意紅利成未來競爭槓桿

生成式AI的推薦邏輯不再依賴SEO排名或頁面權重,而是以語意理解、內容匹配與上下文比對為核心。這意謂著搜尋行銷策略必須從技術操作轉向語言設計,特別是商品資訊的結構優化與敘事風格的調整。

品牌若能預先設計與使用者問題情境相關的敘述,例如,「這款保健品孕婦可以吃嗎?」或「這款咖啡機適合租屋族嗎?」便能大幅提升在AI語境中被推薦的機率。這類非技術型提問,更容易觸發生成式AI的語境連結與回應。

中小品牌可透過Schema標記、FAQ模組與情境敘事,建立清晰的語意結構,讓商品頁不僅可讀、可理解,更具備與AI模型互動的能力。例如,商品名稱、規格、品牌、價格等資料應以文字明確呈現,避免僅嵌入圖像,以確保AI能正確讀取與解析。

此外,搜尋行銷的焦點已從爭取點擊,轉向能否與使用者語言產生共鳴。品牌若能在商品頁中融入「適用族群建議」、「常見提問回應」與「實際使用情境範例」,不僅提升AI語境適配度,也能強化使用者信任感與轉換率。語意紅利指品牌內容與AI語境高度契合所帶來的曝光優勢,本質在於語料是否優質,以及語意是否清楚、準確,而非廣告預算或品牌聲量。保健品業者若能補足如「這款適合長輩長期食用嗎?」等自然語言問題,便有機會提升品牌在AI推薦中的曝光機率。語意紅利已成為搜尋行銷競爭的核心槓桿,品牌若能提前布局語意策略,將在AI導購機制中掌握流量。(數位行銷延伸閱讀請連結iMarketing銀河數位行銷學http://www.iwantin.net/tw/iMarketing/)


閱讀完整內容
能力雜誌2025/7月 第833期

本文摘錄自‎

品牌如何善用AI 開創行銷新局?

能力雜誌

2025/7月 第8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