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OAI興起!
編譯.整理|李岱君 編輯|張玉琦 「老闆,公司可以買ChatGPT Pro嗎?現在的AI工具我都自己付費。」隨著生成式AI日益普及,AI工具已成為知識工作者的標準配備。 麥肯錫(McKinsey)在2024年的調查指出,65%的組織經常使用生成式AI,幾乎是2023年的2倍。而職涯社群平台領英(LinkedIn)與微軟(Microsoft)共同發布的《2024年工作趨勢指數報告》顯示,有75%的知識型工作者在工作中使用AI,當中78%的人會自備AI工具工作(BYOAI,bring your own AI)。 麻省理工訊息系統研究中心(MIT CISR)的研究員尼克.范德繆倫(Nick van der Meulen)和芭芭拉.H.威克瑟姆(Barbara H. Wixom)在《史隆管理評論》(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發表的觀點是,BYOAI是管理新挑戰。禁止使用AI可能弊大於利,愈是限制反而會讓員工規避規則,使企業面臨數據及資安風險。領導者應學會接受這些工具並引導員工使用,以應對需求。 企業可能出現多元AI工具的使用模式,例如員工使用ChatGPT、Claude等來撰寫文案,但在數據或模型處理上使用內部系統。針對這樣的趨勢,《富比士》(Forbes)建議企業考慮以下管理方針。 選項1:開放BYOAI, 需建立負責任的AI文化 首先,企業應制定清晰的指導方針,明確可使用的AI工具清單、可處理的數據類型以及負責任使用的規範,確保員工了解並遵守相關規定。接著,企業需建立審查流程來評估和批准員工的AI工具,審查範圍涵蓋安全性、合規性以及與現有系統的相容性,避免引入的工具威脅企業資訊安全。 此外,企業應提供培訓資源,讓員工了解不同AI工具的限制和風險,增進員工的AI素養,並建立負責任的AI應用文化。為便於員工選擇合適的工具,企業可創建經批准的AI工具儲存庫,提供各種功能選項,以滿足業務需求且符合企業標準。 企業應實施AI使用監控與分析系統,追蹤工具使用情況,以識別常用工具、評估影響,並提前檢測潛在的安全隱患。對於關鍵業務,企業可考慮開發或客製化AI工具,以滿足特定業務需求及安全標準。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