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巨集團董事長陳泰銘
霸氣外露 買遍全世界
國巨以併購為成長引擎,三十年間橫跨歐美與亞洲市場,從美國普思電子、基美,到德國賀利氏、法國施耐德,再到日本芝浦電子。這條併購之路,不僅讓國巨從電阻電容製造商升級為全球前三大被動元件廠,更逐步擴展至感測與電源管理領域,奠定其成為「整合型電子零組件供應商」的產業地位。 文 ● 吳旻蓁 今年以來,日本市場因著一場跨國併購戰掀起波瀾,台灣被動元件龍頭國巨(2327)自二月對日本溫度感測大廠芝浦電子(Shibaura Electronics)提出股票公開收購(TOB)後,歷經半年多談判與價格攻防,終於在近期成功拿下芝浦八七%的股權,以每股七一三○日圓的最終出價,擊退日本本土「白武士」美蓓亞三美(Minebea Mitsumi)的六二○○日圓。在外資幾乎難以攻陷的日本製造業領域,國巨這一舉不僅是將下一家公司納入麾下,更是闖進了日本製造的象徵性禁區。

▲國巨以併購為槓桿,逐步擴建全球電子產業關鍵版圖
幾經周折成功拿下芝浦股權 回顧這場收購戰,國巨宣布有意收購芝浦電子後,美蓓亞三美隨即出手競價,雙方從價格戰一路打到法律戰。國巨為了展現誠意與決心,四度調高收購價、九度延長公開收購期限,最終以穩健策略與真誠溝通打動股東,成功拿下主導權。這場交易不僅震撼日本資本市場,也讓國巨的全球併購戰略再添重要一塊拼圖。 觀察國巨歷年併購路徑,從美國的普思電子(Pulse Electronics)、基美(Kemet),到德國賀利氏高階溫度感測器事業部(Heraeus Nexensos GmbH)與法國施耐德高階工業感測器事業部(Telemecanique Sensors),再到如今的芝浦電子,國巨不斷以收購方式擴展產品線,逐步形成橫跨各式電子零組件的完整布局。 而國巨的每一次併購,都是在補足產品線或是市場版圖的關鍵缺口,像是一九九六年收購德國最大功率電阻製造商Vitrohm,建立歐洲、中東及非洲地區的布局;二○二○年收購飛利浦電容電阻元件和磁性元件,擴大在歐洲、中東及非洲地區的布局;一八年收購的美國普思電子,讓國巨第一次從被動元件跨出半步,進入磁性材料與天線領域。這筆交易的關鍵在於,它讓國巨的產品線延伸到電源傳輸與訊號連結,也為後來的車用電子與工業規格利基市場打開新門。 二○二○年,併購美國電容大廠基美更是一大里程碑。基美擁有從鉭質電容、薄膜電容到高端車規產品的完整布局,它的客戶清單裡,有幾乎所有國際一線汽車與工業電子品牌。這項併購不僅讓國巨一舉晉升為全球第三大被動元件廠,更在產品深度、技術門檻與國際認證等面向全面升級,使公司在工業、汽車、醫療等高附加價值領域占有一席之地。合併前,業界普遍認為國巨與全球龍頭村田的技術差距約為一至一年半,但基美的加入成為了國巨進軍高階應用市場的重要突破口,使其得以跨入軍工、航太、醫療與車用等高端應用領域;同時,國巨也擁有村田與三星電機所缺乏的鉭電與晶片電阻產品布局,進一步鞏固其在全球被動元件市場的競爭優勢。
以併購為槓桿 打通全球版圖 二三年,國巨的併購視野開始轉向「感測」,因隨著電動車、AI伺服器與工業自動化設備功率密度不斷提升,精準的溫度控制成為系統安全與效率的關鍵。因此國巨先後收購德國賀利氏集團旗下的溫度感測事業體以及施耐德旗下的特勒美科傳感器,擴大傳感器業務布局,正式進入溫度與工業感測領域。這兩筆收購補上國巨在「熱管理」與「工控應用」的技術空缺,讓產品組合從電流流動延伸至電力與溫度監控。 至於今年芝浦電子的併購,則再進一步補強全球車用溫度感測布局。芝浦是NTC熱敏電阻領域的領導者,是全球車用溫度感測的重要供應商;其與賀利氏的白金薄膜感測技術互補,國巨因此同時掌握了兩大主流溫度感測技術,可滿足電動車電池、AI伺服器、工控設備等不同應用需求。市場認為,國巨併購芝浦電子之舉,展現了彎道超車日商的企圖心;同時,這場收購也直接衝擊日本龍頭廠商村田,該公司日前罕見對外釋出併購計畫,預計三年內砸下二千二百億日圓推動併購,且金額可再加碼,被視為對國巨順利併購芝浦的震撼回應。 除了深化在被動元件與感測領域的基礎,國巨近年更積極跨足主動元件市場。自二一年與鴻海(2317)合資成立國創半導體後,國巨透過策略投資布局功率、控制與保護三大電源核心領域。包括二二年,國創半導體以私募方式取得MOSFET廠富鼎(8261)三.五萬張股份,成為最大股東;二四年又參與電源IC廠力智(6719)私募二.一萬張,成為最大單一持股的策略股東。近日國巨再出手公開收購茂達(6138),截至九月三十日,國巨對茂達公開收購的累計應賣股數已超過最低收購數量三七三三張,公開收購條件已經成就。
從被動到主動 成整合型供應商 法人分析指出,國巨的電源版圖已涵蓋功率元件(富鼎)、控制晶片(力智)與保護元件(芝浦電子),形成從電源輸入到熱感測的完整供應網。無論是電源IC還是保護元件,皆是電源系統中維持穩壓、濾波與儲能的關鍵組件。透過主動與被動元件的結合,國巨得以在設計初期便提供客戶一站式整合方案,進一步鞏固其在全球電子元件產業中的關鍵地位。透過連串的併購行動,國巨逐步從傳統的電阻電容製造商,轉型為掌握磁性元件、感測技術與電源管理等多領域的整合型企業,朝「整合型電子零組件解決方案」方向邁進。 而法人指出,國巨此舉將可望讓國巨未來在電源領域方面直接整合,從穩壓、濾波、抑制電磁干擾到監控溫度等,全都能一次到位,也就是說,在前端就將自家的被動元件和IC綁定、提供客戶完整解決方案,不僅簡化了客戶的採購流程,更能夠確保不同元件間的最佳匹配和系統優化,讓國巨產品具備更強市場競爭力,亦有望進一步提升技術黏著度與市占率。 國巨如今的壯大,也讓其在AI市場中扮演愈發關鍵的角色。隨著全球AI運算需求爆發,資料中心與高效能運算(HPC)平台成為被動元件需求的最大引擎。業界指出,在AI伺服器與資料中心中,GPU周邊、加速器與AI電源為三大被動元件消耗重鎮。一款高階電源模組就可能使用多達七十二顆鉭質電容,其價值密度驚人。雲端服務商(CSP)合計投入超過五千億美元擴建資料中心備戰算力,加上AI手機、筆電與邊緣AI機器人興起,使AI成為新世代電子產業的剛性需求。這股趨勢徹底改變零組件供應鏈結構,使純被動元件廠難以滿足ODM/EMS客戶的整合需求。對此,憑藉被動、感測與主動元件的全方位整合能力,國巨為來在AI應用中,地位可望持續提升。 目前國巨在全球被動元件產業具指標地位,其是全球晶片電阻(chip resistor)及鉭質(Tantalum)電容第一大廠,市占率分別約三四%及約四六%;同時,亦是全球陶瓷電容(MLCC)第三大廠,市占率約十五%;以及全球電感(inductor)第三大廠,市占率約十二%。多年來,國巨以併購為槓桿,穩步打造公司在全球電子競爭力的新格局;展望未來,隨著AI、電動車與工業自動化需求持續擴大,國巨逐步轉型為整合型系統供應商,持續邁向全球電子產業價值鏈的高端舞台。
閱讀完整內容本文摘錄自
國巨併購大戰略
先探投資週刊
2025/10月 第2374期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