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海底撈的無人餐廳說起

人工智慧最大的價值,就是幫傳統行業、產品裝上「智慧翅膀」,AI究竟能帶來多少驚喜,取決於它對實體經濟的賦能能力。
海底撈,是一家經營川味火鍋的餐飲集團。它那帶有傳銷色彩的師徒制運作模式,創造出優質的服務和客戶體驗,於業界獨樹一幟,在香港上市,股價上亦有良好的表現,堪稱目前最成功的中餐餐飲企業。前些時候,海底撈再次吸引媒體眼球,是因為它在北京開出了一家無人餐廳。

在這裡,洗菜工種消失了,所有菜品出自中央廚房、存於智能倉庫,再經冷鏈物流直達門店。配菜工種也消失了,客人電子螢幕上點菜後,機械臂進行取菜、配送,直送至餐桌上。至於電子支付、刷臉,已經激不起媒體的好奇了。

海底撈以優質、人性化服務而著稱,人的服務一直是其最大的亮點,這次它卻革了自己的命,此餐廳中見不到人。其結果是,雖然有龐大的前期投入,店中的人力成本大幅削減四分之三,人為錯誤比率降低九成以上。更重要的是,從製作、配送到客服及質量控制全部數據化、自動化,AI在餐飲業的應用又前進了一步。

無獨有偶,上海靜安區安裝了四十萬個感應器,從垃圾清理到火警預防,從水質監測到治安管理,全新的城市管理理念、運作模式正在慢慢形成中。城市管理歷來都有主動管理與被動管理兩種,AI的應用製造出第三種管理──自動管理。AI識別與AI判斷,為城市管理走出了一條全新的道路。
筆者認為,AI應用場景在一些領域已經接近突破前夜,這些AI應用目前依然基於4G的基礎設施,但是在5G時代的潛在能量似乎已見端倪。在部分製造業和服務業,AI應用可能帶來行業與產品顛覆性的變化。

AI,一直給人高科技的感覺,也一直受到資金的追捧;不過筆者認為它的最大亮點在於賦能,為傳統行業、傳統產品插上智能化的翅膀,將它們推上全新的生產流程、商業運作和物流管理,提升傳統行業、傳統產品的效率,降低成本,是所謂AI+。

人工智能,在上世紀八○年代已經紅過一次,也曾觸動了許多的商業遐想,但是當時因緣未成熟。與三十年前相比,數據時代的大環境趨向成熟,基礎研究有較大的突破,應用場景開始具備商業運作的條件,資本市場更加配合。

中國在人工智能的基礎研究上仍有明顯的不足,但在專利申請上已經在全世界遙遙領先了。根據全球AI指數,中國在全球AI排名上名列第二,僅次於美國;在場景應用、政府戰略上已經位居世界第一了。這是一個中國具備彎道超車的新經濟領域,也可能為中國經濟增長構築出新的亮點;但是AI究竟能為未來中國帶來多少驚喜,筆者看來,取決於它對實體經濟的賦能能力。(本專欄隔周刊出)

閱讀完整內容
今周刊第1201期

本文摘錄自‎

從海底撈的無人餐廳說起

今周刊

2019/第12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