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祭出提高關稅大刀,美國通膨壓力升、美科技股首季大跌,波及台股,由於連續兩年大漲,台股基期高,往年股市上漲旺季的第一季也跟著大跌,指數月、周KD值交叉向下,將有段調整時間。第二季選股上以高殖利率、內需、較不受美國關稅影響以及AI下游應用端為主。 ●方亞申 美國總統川普第二次上任後,果然替全球政經投下震撼彈,先是驅趕非法移民,再來對內政府裁員,對外則是提高關稅連發,從加拿大、墨西哥到中國,對美貿易量及貿易順差大國個個人人自危,川普手拿改善財政赤字大旗,對於進口的銅、鋁、汽車都課以二○至二五%關稅,美國本身原本強勁的經濟及股市大受影響,而下降中的通膨似乎有逆轉現象,也影響到聯準會今年預估降息次數,從預估降兩次,到可能不降甚至反升,進而影響股市尤其是那指及費半指數皆下跌超過雙位數。
美國政策反覆重創科技股 其實二○二五年全球股市表現還算不錯,主要股市大多上漲,包括歐洲、香港還出現雙位數上漲,中南美洲、韓、澳等也上漲,整體來說,是過去兩年漲幅較小或下跌國家地區,成為今年資金湧入所在。而與美國關係密切的台灣、日本、印度以及東南亞的泰國、印尼表現都很差。美國四大指數第一季最強的道瓊下跌(至三月二十八日)二.二六%、標普下跌五.一二%、那指下跌十.三%、費半下跌十三.九六%,全部排名全球股市後半段。尤其川普四處得罪盟國,原本居全球科技龍頭的科技七雄,都可能被盟國祭出反壟斷調查,今年以來輝達下跌十九%、谷歌下跌十八%、蘋果及亞馬遜下跌約十二.五%、博通下跌二五%、微軟下跌十%(去年漲幅最小),台積電ADR下跌十五%,臉書小漲一%。科技股成了今年美股大跌重災區。問題是川普新政策尚未結束,接下來四月二日對等關稅實施,且揚言若有報復,美國將採取另外動作。 在川普威脅利誘下,台積電已號稱要拿一千億美元投資美國建廠(川普接受採訪,含原來要投資的六五○億美元);日本則說要投資一兆美元、軟銀要投資一千億美元、韓國汽車廠說要投資二六○億美元,川普號稱這是他的政績。但是關稅先提升,而投資不可能一口氣到位,企業降稅國會也還未通過,加上裁員及要求非法入境移民離境,所以可能先出現通膨,在此情況下,占美國GDP三分之二的消費已開始先保守。
美國經濟蹲到何時才會跳 密西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最新數據跌至五七.九的新低;另未來一年的通膨飆升至五%,高於初值四.九%,創下了二二年十月以來的高點,而五年期通膨也上調至四.一%,是一九九三年二月以來新高。加上聯準會日前將今年經濟成長預測從二.一%調降至一.七%,核心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PCE)由二.五%調高到二.七%。川普也宣稱可能引來經濟衰退,所以代表製造、金融、服務業的道瓊及標普也跟著下跌。川普預估一連串動作將使經濟先蹲後跳。 以過去經驗來說,美國新總統就任第二年股市拉回機率較大,例如一八年、二二年。但這次川普關稅大動作,就任第一年就揮動大刀,尤其是科技股走了兩年大多頭,包括費半及那指紛紛從高點五九三一點及二○二○四點回跌,雖已經回檔二七.八五%及十四.二%,但月KD值前者交叉向下九個月、後者四個月,若以二二年那次費半及那指交叉向下十一個月才見底,表示最快也要六至七月才會觸底有較強反攻機會;另一方面,費半二二年四月正式跌破年線三四二二點,一直到十月才見二○八九點低點;若以目前年線在五○五○點,以相等跌點計算,約在三七一七點才會見底,也就是破四千點至三八○○點屬於較大支撐。 標普部分,二二年見低點三四九一點,當時年線在十月十三日的四二四九點,下跌七五八點。目前年線在五六六○點附近,若比較相同跌點,低檔約在四九○二點;此外,若以日線來看,第一波從最高六一四七點跌至五五○四點,下跌六四三點或十.四%;以相同跌點計算,第二波從三月二十五日的五七八八高點計算,下檔滿足點約在五一四五點,也就是說五千點上下一百點約是標普低檔支撐所在。 美股經過第一季下跌,或許第二季小反彈後,但可能還會再探底一次,等月KD值降至三○上下,再做另一次上漲。
台股觸底須見訊號 對照台股來看,以近十二年第一季台股表現,僅兩次下跌,上漲機率高達八三.三三%,但今年因川普上台卻不一樣,主要是對內外政策全面採取鷹派強硬作風,尤其去年選前川普說過台灣偷走美國晶片技術及工作機會,台灣權王台積電(2330)最後只能赴美說要投資一千億美元輸誠,至於是否接管英特爾晶圓代工部分,眾說紛紜,台積電股價一路創今年低點,台股中小型股,也跟著補跌,上市櫃指數全季下跌超過九%,皆創近十三年第一季第二大跌幅。 雖近十三年中前兩次第一季下跌中,二○年第二季上漲十九.七%;另一次二二年下跌二.八八%,第二季下跌十六.二%,但今年第一季下跌,第二季上漲似乎挑戰力很大,因為技術上台股指數已跌破年線,且季線穿越半年線而下,月線也穿越年線而下。未來觸底訊號可參考: 理論上,季線交叉半年線及月線交叉年線約在二二三四三至二二九○○點已轉為較大壓力。同時,周、月KD值同步交叉向下,屬於空頭排列模式。按過去月KD值交叉向下,需等待月KD值至少降至五○附近,而後再做反攻氣勢才會較強。要反彈必先量放大至四千億元以上。 台股三月狂殺創下二二年十月以來最差單月表現;台幣貶值則創近九年新低。短線雖有跌深反彈機會,惟受技術面弱勢、匯率及科技戰恐再起、經濟衰退三大利空壓抑,後續不排除仍有回檔可能。尤其三月份外資累計賣超四二七七.六八億元,第一季賣超六四四三億元以上,已超過去年。 再者,台股跌跌不休,三月二十八日大跌三四八點,上市櫃融資合計大減七四.七億元,預估融資使用率可能降到約一五一%,三月三十一日台股大跌超過七○○點,而融資維持率逼近一四○%,再跌就可能出現個股斷頭下殺。 技術面若以這次二月二十一日起跌點二三七三二點,下跌至三月十一日低點二一七六九點計算,第一段下跌一九六三點或八.二七%;反彈至近期高點三月二十五日高點二二四一四點,以等幅下跌,滿足點約在二○五六○點;若以相同跌點計算,滿足點在二○四五○點;換句話說,兩萬點應具有較強支撐。但考慮到當融資斷頭之時,可能出現超跌至一九○○○點以下再快速反彈。未來底部出現有兩種─開盤很低但收長紅棒;另一種則是留超過二百點下影線,再快速反彈,接下來就需要時間來等待。
歐洲加入增產軍火行列 未來美國究竟是否還有對外要求投資美國吸金,或加徵關稅,仍是未定之天?這將是全球股市最大變數。不過美國可能在歐洲降低駐軍或是要求歐盟提高軍費支出是肯定的!歐洲已明瞭防守必須靠自己,最主要經濟體德國,從規定債務不得超過GDP的○.三五%,主動鬆綁到一%,同時通過五千億歐元的特別債務,及四千億歐元作為國防支出。另一方面,歐盟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更進一步表示,歐洲已經到了緊急重新武裝的時刻,準備大舉增加國防開支以因應嚴重威脅。此計畫又被稱為備戰二○三○年,歐盟將斥資八千億歐元,擴充軍備保衛歐洲,讓歐洲的軍工產業士氣大振,軍火製造商萊茵金屬等股價大漲。 亞洲的日本及韓國也加重軍費比重,除日本加重軍事工業生產,韓國在軍工發展也開闢另一片天,包括自走砲、軍艦、潛艦、飛機、坦克車等生產外銷給東歐、澳洲、南非等。而韓華集團生產飛機、火炮等,日、韓軍火股僅三年股價都大漲。 回過頭來看,台灣軍費支出占GDP比重也提高至二.五%左右,超過六千億台幣,美國則要求必須超過三%,甚至國防部副部長還說要占GDP十%。台灣以中科院為首,可生產無人機、無人艦、飛彈等,相關公司包括漢翔(2634)、龍德造船(6753)、千附精密(6829)、台船(2208)、豐達科(3004)、雷虎(8033)、寶一(8222)、駐龍(4572)、晟田(4541)、全訊(5222)、精剛(1584)、榮剛(5009)、長榮航太(2645)、亞航(2630)等。軍工產業有別於其他產業,不受景氣影響,全球主要國家幾乎都在注資增產,業績及股價將有一片天。 再來就是台積電(2330),現階段全球七奈米以降的半導體高階製程,幾乎都是台積電天下,從手機晶片、軍工、AI、無線通訊等幾乎都是台積電客戶。尤其今年開始,五奈米以下幾乎占高階製程生產主力,毛利率高,接下來二奈米下半年就開始量產,較預期還快。美國投資加碼且速度加快,毛利率雖較低,但只要不參與英特爾晶圓代工投資,台積電毛利率就算下降也能維持在五三%以上,預估今年EPS還是有接近五五元機會,股價以九百元計算,PE約降至十六.三倍。當然美國科技七雄股價拉回,PE也下降,台積電也會跟進。台積電技術面目前月KD值交叉向下約三個月,預估拉回修正五至八個月(先急跌後橫盤),回應約二年上漲時間後總修正,有機會再度交叉向上,將又是另一次上漲機會。 台積電短線跌破年線後,以天價一一六○點拉回二五%,約在八七○至九百元,逢低可接。
台積電及高息股是指標 另一檔重量級的聯發科(2454),在手機晶片市占率約三成,成為全球之冠。此外,在汽車電子發展與輝達合作,並伺機結合安謀、輝達等向電腦CPU進攻。其他包括矽智財、電源管理等都是台灣領頭羊之一,以競爭對手高通總市值約一六九○億美元,聯發科僅七○八億美元,並不算高。 傳產部分,川普宣布加徵汽車關稅二五%,前外資分析師認為,受惠廠商以美系車商特斯拉、Rivian及Lucid為主,另外,日本與歐洲車的二手車市場也會成長,提高關稅初期將讓消費者選擇購買便宜車及二手車,對於主攻汽車零件業者且在美國有工廠、倉庫公司有利。其中AM(售後維修)零件出貨北美交易慣例採離岸價格(FOB),增加稅費通常由當地貿易商吸收。再者,多家大廠早已經在美國境內設廠可就近供貨。 以AM龍頭廠東陽(1319)總裁吳永祥表示,集團於美國德州設廠已超過三十年,自一七年川普第一任時就開始積極擴廠、移模,今年更加大擴廠力道,目前都仍在進行當中。東陽前年底至去年上半年已購買及標租兩萬坪土地用以擴廠,預計今年第三季後將陸續加入生產,近四年EPS從一.一六元起,每年幾乎都以五成以上成長,去年已達七.三九元,配息也是從○.八五元一路上升至五.三元;耿鼎(1524)近幾年獲利也年年上升,都是典型高成長股。而東陽今年前二月營收成長二一.七%,二月營收又創歷史新高,只待新產能加入,未來營收超過三○億元預估將可看得見。且前二月每股稅前賺一.九四元,預估第一季每股稅前將超過三元,換算稅後約二.四元,預估今年EPS有機會超過九元,且尚含息五.三元,殖利率約四%,逢低注意。 再者,上市櫃公司中隨著股價拉回,殖利率超過五%者增多,大約超過一二○家以上;超過四%約二○○家,可以發現這些高殖利率股近期都相對抗跌,例如、聯電(2303)、聯詠(3034)、瑞昱(2379)、廣達(2382)、長榮航(2618)等。傳產則以AM及餐飲股如八方雲集(2753)、豆府(2752)、瓦城(2729)、王品(2727)以及遠東三寶等為主。 又推論型AI逐漸流行,且從中國DeepSeek低價崛起後,OpenAI也加入戰場,阿里巴巴亦同,AI逐漸進入普羅大眾。尤其是工業電腦相關者,近期股價拉回,包括宸曜(6922)、新漢(8234)、泓格(3577)、研華(2395)、廣積(8050)可一併注意。
閱讀完整內容本文摘錄自
抓住Q2行情轉折
先探投資週刊
2025/4月 第2346期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