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值得你努力衝刺的 是自己設的終點線

別安靜辭了你的人生


整理.撰文|張玉琦 編輯|邵蓓宣

想一下,今年的最後一天你會做什麼?是安排了跨年活動,還是忙於工作,或如尋常的一天?無論如何,這個念頭一定閃過你的腦海:一年又過了。

臨近年底,許多人會回顧過去這段時間,完成些什麼,甚至開始規畫明年目標。但提到目標,你是憧憬,還是焦慮?某程度上,這反映出過去多次達成或未達成經驗的累積。你想改善自己的生活,改變你的飲食習慣、換工作、開拓人際關係,但不久之後,還是回到了原來的行為模式,你發現自己回到了原點,也可能因此放棄前進。

願景與現實的落差,是動力還是阻力?

這個前進或後退的迴路,《最小阻力之路》稱為人生的結構性張力。作者羅勃.弗利慈(Robert Fritz)指出,當我們想實現、創造或者改變,也就是產生願景之時,願景和現狀的落差會形成一股張力(參見圖表),這股張力會指引你的行為,讓你實踐或放棄願景。

當你的目標還沒實現時,願景與現實落差的張力,會在你實踐的歷程中變大或變小。如果落差愈來愈小,你會受到鼓舞,如果落差愈來愈大,你可能會感到氣餒。當這個張力愈來愈強烈,你會尋找舒緩之道,可能出現的結果有2種:你的願景化為現實,或是你寧可讓現狀持續下去。

最近引發熱烈討論的安靜離職(quiet quitting,指的是人只做最低限度的工作,不做更多或更好),從這個角度來說,似乎也可以解釋為極端的維持現狀。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分析,不論是安靜離職,或是在這之前一波的大離職潮,代表疫情後人們對工作的反思,遠距工作帶來對通勤與超時工作的反動。二是在缺工的大環境下,員工的安全感提高,他們不覺得需要像從前那樣力求表現。

然而,在工作或人生上,「安靜」真的好嗎?《赫芬頓郵報》(Huffington Post) 創辦人雅利安娜.赫芬頓(Arianna Huffington)在她的LinkedIn上發文回應,安靜離職,距離離開人生(quitting on life)只有一步之遙。你以為你主動選擇不做什麼,其實等於交出人生的主控權。

你相信你能創造人生,還是人生發生在你身上?

這種想法,會影響你的信念、行為,最終影響你的人生。

《大局思維》提到,心理學提出的「制握信念」(locus of control),也就是衡量人可以控制自己的人生到什麼程度的信念:相信人生可控的稱為內控者,認為人生不可控的稱為外控者。內控者積極尋求機會改變,外控者則會歸罪環境。

《最小阻力之路》提醒,你的人生是創造出來的,只有你非常清楚自己想要什麼的時候,人生才有結構性張力,才會隨之改變。當你不曾認真思考過,就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想要;或者在一次次失敗中,自我懷疑而放棄,最後想要的、想做的,你嚮往的生活當然很難達成。
在工作中找自己的目標,解放「被交辦任務」的不自由

日本「經營之聖」、今年逝世的京瓷創辦人的稻盛和夫,可以說是內控者的代表。他在《稻盛和夫工作的方法》裡說,「天職」不是出於偶然的巧遇,要自己創造。他並非一開始就對陶瓷材料感興趣,但他喜歡吸收知識,就先從「不那麼討厭」的研究工作做起,逐漸培養出興趣。

另一個愛上工作的方法是,把工作當成自己的事,也就是把工作當成是出於自己的意志要完成的事。如果把工作當成別人交辦的事,在工作上不可能獲得自由。

京瓷最初是從一間28人的小公司起家,每當遇到什麼事件,稻盛和夫就會對著這一小群人說,我們一起努力成為西京原町第一的公司!等在西京原町拿到第一,就以成為中京區第一為目標!接下來是京都第一,日本第一。如果我們成為了日本第一,最後當然就要做世界第一。

就當時的京瓷來說,連西京原町內第一都很困難,稻盛和夫說,但就算是不知天高地厚的夢想,也應該高高舉起,牢牢地抱在懷中,因為人類有能夠化夢想為現實的力量,而且直到有一天,連員工也一起共有了這個夢想,每個人一起努力的結果,幫助京瓷站上國際舞台。

稻盛和夫說,「想法一定會實現」已經成為他人生的信念。強烈的意念,會引導人的行為,朝著目標得以實現的方向前進。人生無非就是每個瞬間的累積,一秒鐘會變成一天,一星期,一個月,一年,然後成為一個人的一生。

《達標》也說,目標本身就是最好的激勵工具,目標是指南針也是柴火。如果你不想要來年的年末,再次感到悔恨,你想要回顧過去時帶著充實與滿足,展望未來時給自己更高的挑戰。今天開始,問自己,我想完成什麼,挖掘內心的想望,制定計畫,從0到1,實現目標。 閱讀完整內容
經理人月刊2022/11月 第216期

本文摘錄自‎

【主題學習】最值得你努力衝刺的 是自己設的終點線

經理人月刊

2022/11月 第2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