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倩燁專欄

▲美國5 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年成長率升至13 年高位5%,同時新增非農就業55.90 萬,增幅不及預期的67.40 萬。(美聯社)
直覺上,既然經濟蕭條是由疫情帶來的供給和需求雙方的下降,那麼當經濟重新開放後,經濟自然會活躍起來。但眼下的經濟資料是反直覺的。在全社會期待重新開放、但經濟資料不如人意時, 一些美國學者和經濟學家擔心,目前的狀況 經濟和就業增長低於預期、高通膨率,可能會走向上世紀七○年代的停滯性通膨(stagflation )。
25共和黨主政州將取消額外失業援助
新凱恩斯學說認為停滯性通膨是由成本推動型通澎引起,這些引起成本推動的因素可以是政府的稅收政策,或者單純的外在因素,如1970 年代的石油危機和中東地區的戰爭等。
對美國目前的經濟狀況,共和黨及其支持者當然有理由悲觀⸺畢竟,過去一百年裡美國重大的經濟和金融危機都是共和黨總統執政時期發生的,而結束這些危機的都是民主黨總統。共和黨認為,美國之所以出現就業不足、通膨走高,主要是因為拜登政府的種種社會福利降低了勞動力就業的意願,當企業招工不足,自然產出不足, 供不應求就會拉高物價水準。因此,25 個共和黨人領導的州將在9 月6 日( 正式到期日)之前結束額外增加的聯邦失業援計畫,以鼓勵人們重返勞動力市場。 而且共和黨認為,政府給的補償基本都被通膨吃掉了。而民主黨方面則認為,招工不足不是由於政府提供的社會福利、失業救濟等降低了勞動力出去工作的意願,而是因為最低工資不能滿足勞動力的基本需求,因此只有當雇主提高了工資水準, 才有可能招到員工。
疫苗普遍接種加速經濟重新啟動
加深部分經濟學家擔心的,正是拜登目前的大規模增稅和公共支出計畫。從歷史上看,巨額債務積累通常伴隨著嚴重的問題:經濟成長緩慢、通膨上升、金融危機等等。更多的公共債務也可能在長期推高利率,擠出投資並損害經濟的潛在增長。國會預算辦公室 (CBO )預計十年期美國國債將比拜登預計的增長得更快。對於上述觀點,我個人倒不會過度擔心。且不論美國的財政赤字貨幣化能力和全球買單的分攤效應,拜登的大規模經濟刺激計畫本身就很可能在長期為美國經濟創造更多的增長點和就業機會。

▲美國新冠疫苗接種率上升將加速經濟重新啟動。(美聯社)
全球供應鏈仍在動盪調整
長期來看,美國更應擔心的是疫情真正結束的時間點,以及全球供應鏈的重新調整。過去一年裡,由於全球主要港口國家受到疫情影響,而中國的國內管控效果顯著,許多港口業務轉移到中國的主要港口。據中國媒體報導,深圳鹽田港去年貨櫃輸送量比美國最繁忙的貨櫃港口洛杉磯多出近50%,2021 年第一季度,鹽田港貨櫃輸送量比去年同期大增45%。而5 月下旬開始,包括深圳在內的廣東多地受到Delta 變異病毒影響, 導致鹽田港運輸一度暫停、發生擁堵, 也嚴重影響了國際貨運。
這一小小案例就可看出,在疫情尚未結束、各主要經濟體對疫情的政策反應沒有協調一致的情況下,全球供應鏈仍處於動盪調整中。這種調整也會給美國的經濟帶來負面的供給衝擊,有可能推動供給成本上升,導致經濟復蘇的速度低於預期,通膨水準下降緩慢。這比美國國內狹窄的兩黨紛爭更值得白宮和國會關注。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