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莎賣牛排 新路或險路?

本土最大、規模僅次於星巴克的連鎖咖啡路易莎,不只陸續開了泰式料理、熱炒茶飲,近來更進駐飯店,賣起中價位buffet。路易莎為什麼要冒險跨出本業?

文—張方毓、王一芝攝影—謝

七月初,本土最大、有五六○間門市的連鎖咖啡路易莎發布重訊,將斥資五.九億元在新莊蓋總部大樓。

董事長黃銘賢近來的確大膽動作頻頻。

兩個星期後,他將在麗寶樂園內的福容飯店二樓,開設旗下第四家青焰炭火熟成牛排buffet,承接福容住客的早餐及遊客的午、晚餐。

「這裡本來全是麗寶樂園玩偶,我想呈現在歐式城堡吃牛排的感受,」黃銘賢說,他當初看上福容飯店二樓的歐式莊園建築,以及晚上美到不行的夜景,「預計每月貢獻兩千萬,目前四家青焰加總,一年營業額至少增加四、五億。」

除了青焰,今年路易莎旗下陡然出現好幾個餐飲品牌,包括泰式料理、台式熱炒茶飲、火鍋、蔬食在內,已有六個品牌,宣誓路易莎將從咖啡轉型為生活餐飲品牌。只不過,目前每個品牌都不超過十間店,多數消費者都還記不住名字。

路易莎策略大轉彎的背後,其實是咖啡本業營收獲利雙雙下滑,黃銘賢除了試圖穩住咖啡,也不得不找快速補血的新營收。

翻開路易莎二○二四年的財報,雖然因中央工廠及供應鏈整合,讓毛利率創下四六%新高,營收卻比前一年下滑一%,稅前淨利也少了四千三百萬。再加上現金流量減少快一半,財務出現警訊。

黃銘賢坦言,除了咖啡期貨大漲四倍,過去三年路易莎直營店從一成陸續提高到四成,折舊攤提變高。但不只加盟,直營店也缺工,不少直營店只能開到下午四點,硬生生少掉五小時營收,業績自然下滑。

為挽救業績,黃銘賢軟硬兼施,替員工加薪二○%,導入自動化設備,同時也要求直營店將營業時間回復到晚上九點,並且在店裡開賣健康便當。即便如此,今年六月同店業績也不過追平去年數字,加上年初咖啡期貨大漲,他不得不暫緩開店,尋找新收入。


小檔案
路易莎職人咖啡
成 立/2006年
董事長/黃銘賢
版 圖/路易莎咖啡560間、青焰炭火熟成牛排4間、初泰3間、玖仰9間、光焙若蔬食3間、丹生炊事1間、Louisa Bakery 1間、Self Room 1間
成績單/2024年營收約23.9億,衰退1%;2025年1-5月營收約11.2億,成長15%

跨足吃到飽,挽救咖啡業績

剛好同樣面臨缺工、食材成本大漲困境的三、四星旅館業主,有意將早、午晚餐外包,黃銘賢心想,旗下擁有烘豆、蛋糕麵包、餐食和物流等八個中央工廠的路易莎,有機會承接。

除了提供飯店住客早餐以外,他開發中價位吃到飽品牌青焰、初泰進駐飯店。這些吃到飽品牌定價約七百元、坪數一五○坪、菜色八十道,比吃到飽龍頭饗賓集團的規模小,但價格砍半更親民,在午、晚餐時段吸引一票退休的熟齡外來客。

即便熱愛挑戰,身為餐飲門外漢的黃銘賢,當初要跨足自助餐,一樣戰戰兢兢。

他先是挖來西餐、鐵板等各式菜系主廚,再來,為了打造牛排為主餐的buffet,他考察全台牛排餐廳,餐餐吃牛排,連續三個月,「我是很極端的人,就是要吃出心得。」路易莎總經理室總顧問趙愛卿觀察,「為了做成功,他一個月來每天都坐在青焰。」

然而,吃到飽成本、耗損都高,如何做出既能控制成本,又讓客人滿意的餐點?他要求主廚把即將在飯店提供的八十道菜色都做出來,逐一試吃、計算成本率。例如,預算用不起哈根達斯冰淇淋,就要烘焙師傅學會做自製冰淇淋。

目前青焰業績最好的新莊凱悅嘉軒門市,每月業績約九百萬,帶動今年前五個月營收成長一五%,加上手上正在談的案子,明年預計在各飯店裡再開二十間buffet。

這不是創立十九年的路易莎第一次轉型。

最初從外帶小店起家的路易莎,發現一設內用位便業績翻倍,因此開起坪數更大的店面;接著,便碰上黃銘賢心中永遠的痛:「桂綸鎂」。


▲黃銘賢為了進軍餐飲,挖來日、港等各式菜系主廚,試著鞏固集團餐飲能力。

City Cafe、星巴克左右夾擊

統一超商二○○七年找來女星桂綸鎂擔任咖啡品牌City Cafe廣告代言人,業績一飛衝天,路易莎只好賣起早餐三明治;疫情前,路易莎進一步在內用座位設插座,把自己變成圖書館,吸引學生、退休族群,加上精準選址,快速擴大市佔。

外界很多人不理解,路易莎為何不在本業繼續尋求突破?每人一年喝兩百杯的台灣咖啡市場是否飽和,其實眾說紛紜,可以確定的是,隨著超商現煮咖啡崛起,咖啡館的品牌力愈趨重要,而路易莎目前仍難打破消費者只買單它「平價」的印象。

然而,並非全部咖啡館都受害。二○二○年路易莎店數和市佔一度超車星巴克,但後來又被逆轉,目前星巴克店數已超過五七○間。去年星巴克雖也因頻繁的「買一送一」活動導致獲利下滑,但營收仍微幅增加三%。

台灣星巴克一五四億的營收規模,仍是路易莎加總加盟店營收五十億的三倍。

「星巴克空間感、尊榮感都有,」連鎖加盟促進協會秘書長郭士維指出。相比之下,「消費者喝路易莎,還是在喝他的低價、平價,」台灣服務業發展協會總顧問李培芬直指。

「只要附近City Cafe一裝修,我分店業績至少成長一倍,」黃銘賢苦笑。去年City Cafe業績達一八○億,又再成長十億。路易莎的確也有提升品牌的意圖,二○二三年黃銘賢提出「超越精品」的概念,打算將所有門市升級,也新增售價超過百元的單品手沖咖啡,可惜目前對門市仍難有顯著的營收貢獻。

餐點品質仍最關鍵

至於路易莎跨出咖啡本業的餐飲新嘗試,四家青焰buffet開不到一年,都還在蜜月期。但對黃銘賢來說,一家buffet業績是咖啡店的十倍,採抽成不收租金,也用不著折舊,再加上他把人力成本維持在二○%,比起吃到飽天王饗賓的獲利空間更大。

黃銘賢後來也不斷調整,靠著大量採購相同食材,例如蝦子、豬腳,再透過主廚調味變化成西式、泰式等不同料理,藉此壓低食材成本。不過,也不要小看台灣消費者對餐飲的品味,「咖啡好喝、冰淇淋口味多樣,但其他食物有點太粗,」網友不客氣地批評初泰buffet。

在加拿大念飯店餐飲、目前也接手台北茹曦酒店餐飲宴會的雲品國際總經理丁原偉認為,未來台灣飯店將循歐洲模式,都只剩一家餐廳。「目前飯店業主找他,都是因為路易莎品牌,」丁原偉也直言,黃銘賢跨入比咖啡本業更高人力的領域,「台灣客人在意早餐更甚於客房大小。以他七、八成都兼職的狀況,同時要守住餐點品質、食安和公安等層面,難度很高,」一旦客人對餐食的抱怨影響到住房率,合作恐將生變。

黃銘賢仍持續在餐飲領域加快擴張。他透露,下半年青焰將回攻台北都心,也打算在明年初再推出另一個日本料理生魚片buffet。

多品牌、分店少的隱憂

「過去一次發展多個餐飲品牌,又只開一、兩家店,很少有成功的,」天帷企管顧問工作室創辦人林剛羽也點出隱憂。例如二○一三年燦坤集團董事長吳燦坤為二代接班鋪路,成立燦星文創跨足餐飲業,三年內打造六個品牌,四年內賠光收攤,總計賠了好幾億。

「我最大的問題是人才不夠,不能像之前海底撈大量開,有段時間垮掉,」面對各方質疑,A型處女座、凡事完美主義的黃銘賢,仍大膽作夢。

他跟《天下》透露,他在新莊捷運幸福站正對面租下一塊六百坪的地,準備打造三層樓的路易莎生活園區,二樓是旗下buffet品牌,一樓除了路易莎咖啡、自家健身房Self Room,還會找Jins眼鏡進駐,「日本有家星巴克和Jins開在一起,概念是配眼鏡等三十分鐘,就到星巴克喝咖啡,」黃銘賢信誓旦旦,他將在台灣原汁原味重現。

路易莎到底是跨出本業做不合理嘗試,還是真能像在咖啡市場突圍一般,闖出一條生路?所有人都拭目以待。 閱讀完整內容
天下雜誌2025/7月 第827期

本文摘錄自‎

路易莎賣牛排 新路或險路?

天下雜誌

2025/7月 第8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