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儲蓄資產貶值,理財新工具「TISA帳戶」問世。關鍵四問看懂開戶、投資標的,為什麼值得你參加? 文—林麗珊 台灣今年步入超高齡社會,金管會針對退休理財的重磅政策:投資儲蓄專戶(TIS七月正式上路。 參考英國ISA、日本NISA投資專戶制度,多年前我國基金業者也呼籲國內應開辦TISA,只是財政部遲遲不願鬆綁租稅優惠,難以開展,才有基金平台基富通「好享退」、「好好退休」專案應運而生。 即日起投資人在TISA帳戶裡做投資,仍然沒能減稅,但開戶和投資流程均大幅簡化,且投資成本也更低。 《天下》專訪重要推手——台灣集中保管結算所、基富通,回答四大關鍵問題。
Q1.為什麼需要TISA帳戶? 台灣藏富於民的規模驚人,據央行統計,二○二四年超額儲蓄達四.○一兆台幣,超額儲蓄率一五.六八%,今年估將彈升至逾一七%,遠高於日本的二.一%、韓國的一.八%。 喜歡存錢並非壞事,然而在通膨長期走升的情況下,儲蓄的投資收益追不上通膨,就形同資產貶值。 「TISA是鼓勵民眾用投資代替儲蓄,資金才能有效運用,獲得更好的報酬率,並享受經濟成長的果實,」集保結算所董事長林丙輝解釋。 TISA由集保結算所負責帳戶整合管理,不像當初「好享退」、「好好退休」專案只能在基富通上購買基金,有助投資人做好投資規劃與管理。 要享有TISA的費率優惠,門檻是定期定額連續扣款二十四個月以上,正是希望幫台灣人養成長期且紀律投資的習慣。當TISA投資人退休,他們的TISA帳戶將成為除了社會保險、職業退休金以外的「第三財源」。 過去無論到銀行或券商開戶,流程繁瑣,還要備齊諸多文件,但TISA帳戶不必這麼麻煩。
Q2.開戶要跑銀行或券商嗎? 投資人要開TISA帳戶,不必新開戶,只要在自己常往來的銀行、券商或基金平台,一鍵勾選就能順利開戶。 但目前僅基富通、中租基金平台已跟集保系統串接,投資人可在此兩平台開TISA帳戶,銀行與券商預計第四季開放。 以基富通為例,已經有基富通帳戶的投資人,只要在平台上「打勾同意」,即完成TISA開戶;若是新用戶,開戶過程中,一併勾選開設TISA帳戶的同意條款即可。
Q3.投資標的是什麼? 現階段以國內基金為主。架上的基金須經過專家篩選,適合長期投資、退休理財需求。 基富通總經理王浩宇解釋,TISA基金篩選方式參考「好好退休」專案的經驗,從市面超過八百檔境內基金,依基金規模、波動度與長期績效表現等條件,初步篩選出一五五檔基金。 下一步再由業者決定是否願意降低基金管理費,新設「TISA級別基金」。目前已有十六檔基金,投資人可在TISA帳戶裡申購。(見下表)
TISA級基金經理費多半在○.五%左右,是一般基金打對折,當投資期愈長、累積的投資金額愈大,低經理費效益也就愈明顯。 此外,TISA帳戶亦可投資「好好退休」共三十七檔境內基金,不過經理費稍高。 林丙輝興奮地說,為了吸引首投族,TISA帳戶更降低了定期定額門檻,最低每月一千元即可開始累積投資。 未來,TISA帳戶還可能納入ETF、股票等其他資產類型,讓投資人統整管理跨機構交易資訊,亦方便後續申報與稅務規劃,成為全民可參與的終身理財帳戶。
Q4.什麼人可以開戶? 每個人都可以開戶,父母也可幫孩子開辦。目前的十六檔TISA級別基金,以股票型為主,未來債券型、平衡型基金也會陸續上架。 換言之,雖然訴求退休理財,但基金種類從高風險到低風險都有,投資人應根據本身年紀、風險屬性、投資組合等條件,篩選適合自己的基金。 林丙輝建議,三十歲以下或風險偏好較高的族群,每月投資三千至五千元在股票型基金,應避免單壓個股或只做當沖。 四十歲的中壯年,日常開支大,有現金流需求,建議投資組合裡股票佔六成、債券佔四成,除了自己配置之外,也可以直接選擇「平衡型基金」。一檔平衡型基金都會有股票和債券,有時也會配置另類資產,如不動產投資信託(REITs)、可轉換公司債;基金名稱有時叫「平衡基金」、「多重資產基金」或「多元收益基金」。 至於五十歲以上的屆退族,建議拉高配息型產品至六成,如債券、配息型基金。未來ETF納入,亦可投資在配息型ETF。

▲集保結算所董座林丙輝建議,TISA投資組合可依年紀抉擇。
尚無法減稅,卻有助財務安全 多數投資人最關心的,還是TISA投資能不能減稅?林丙輝回應,由於台灣未對資本利得課稅,財政部對「投資本金」減稅提議持保留態度;但TISA上路後,政府可掌握個人年度投資本金,財政部可估潛在稅損,有助進一步討論。 財務安全是高齡化社會面對的挑戰之一,當人愈活愈久,光靠社會保險和職業退休金,將益發拮据,提早預存退休金成為這世代不得不面對的課題。
閱讀完整內容本文摘錄自
TISA放大退休金
天下雜誌
2025/7月 第827期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