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手機大潮來了 這次,蘋果得苦追

三星、小米、OPPO等非「蘋」陣營,大舉占領新戰場


生成式AI逐步落實到手機應用,吸引品牌廠、供應鏈搶攻AI手機大餅。接下來,又將引發哪些消費與產業變革?

文/陳品融

想像一下,當你打開手機,下一個指令就能幫你生成郵件、整理會議紀錄;看見喜歡物品的照片,輕輕圈選就能連結至說明及購買頁面;又或者,和外國人通電話時,能即時看到翻譯文字,再也沒有語言不通的困擾。

以手機AI助理解決上述難題的日常情境,不再是夢想,而是現在進行式。主打在邊緣(Edge)就能進行AI運算的「AI手機」,正逐漸滲入消費者生活中。

近半年來,包括小米、VIVO、OPPO、Google、三星等,皆陸續推出新品。其中,AI手機更成為2月底甫結束的2024世界行動通訊大會(MWC)上,最受矚目的年度主題。

就連遲遲未表態的蘋果(Apple),也在3月被《彭博》(Bloomberg)披露,正積極與Google、OpenAI進行協商,可望將AI模型導入下半年將發布的iPhone 16新機中。消息一出震驚市場,也象徵這場AI手機大戰已勢不可擋。

AI手機強調人機互動轉變

事實上,手機上有AI功能並不新鮮,比如圖像優化、即時去背等,早已行之有年。

AI手機不同之處,主要著重在晶片上得以運行AI模型的NPU(神經網路處理器)效能,如此可將運算轉移至終端裝置,或是依任務採用端雲混合(Hybrid)模式,無需全數仰賴雲端業者機房內具強大算力的AI伺服器,以達到低延遲、資料防護等效果。

若從應用面出發,最大差異則在人機互動的轉變。舉例來說,有別於過往人們需手動點開各種應用程式進行操作,未來可能只需丟給手機一句話,請它協助安排會議行程,它便能在單一介面上選定適合的會議地點、完成訂位、撰寫郵件邀約等工序。

加上科技大廠如今紛紛投入多模態模型開發,除了文字,包括語音、圖片、影音等資料,都可用來與機器進行問答,意味它對世界的認知將愈來愈細緻、也更富有人性。

「長遠來說,當你跟AI手機互動愈多,它會愈理解你。所以,每人的手機都將不同,變成更懂主人的貼心助理。」資策會資深產業分析師廖彥宜說道。

除了消費者有感,這對手機供應鏈來說,更可說是難得一見的新氣象。

因為手機市場長年疲軟,早已是不爭的事實。調研機構IDC今年初發布報告,2023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出貨量年減3.2%,只剩11.7億台,創下十年新低紀錄。觀察供應鏈狀態,諸如緯創等台廠,近年紛紛淡出蘋果手機市場,轉攻高毛利的AI、電動車等新事業,也在在顯示手機昔日風采已不再。

但AI手機的誕生,正全面刺激產業發展。廖彥宜以三大產業類別分析,品牌廠如今紛紛投入自研可直接在手機運行的端側模型;平台商如Google,持續優化Gemini等雲端模型;而兩大手機晶片廠高通、聯發科,則致力推出效能更佳的AI晶片。

更進一步來說,這也促成全新的合作態勢。比方說,除了Google旗下的Pixel 8 Pro導入專為行動裝置設計的Gemini Nano模型之外,包括三星Galaxy S24系列、中國手機品牌Tecno,也都與Google展開合作。


▲三星於今年年初重磅推出Galaxy S24系列新機,主打搜尋圈、即時語音翻譯等功能,被視作是市面上最強的AI手機。達志影像

蘋果動作雖慢,卻野心勃勃

非蘋陣營積極搶占AI話語權,以往引領風騷的蘋果呢?

事實上,蘋果動作雖慢,卻不難從近期動態窺見其野心。其一,蘋果在2月底宣布,放棄自2014年投入的電動車「泰坦計畫」,準備將資源移轉至AI領域;其二,循部分品牌廠的腳步,積極對外與平台業者合作。

「原本大家認為,蘋果可能動作沒這麼快,但當它看到手機市場現在都是AI時,就不得不去做了,」廖彥宜表示,這意味今年下半年iPhone16有生成式AI應用的可能性,變得愈來愈高。

對蘋果而言,這些布局確實至關重要。根據IDC發布的全球手機季度追蹤報告,2023年,蘋果首度以20.1%的市占率,超越三星的19.4%,奪下冠軍寶座,這也是三星在2010年後首次退居第二。IDC分析蘋果勝出的關鍵,很大程度得歸功於高階手機的成長。

因此,若蘋果今年再不推AI,寶座恐怕又要讓位給三星。尤其是三星1月中發布Galaxy S24系列後勢如破竹,調研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更預估,三星2024年將掌握過半AI手機市占。

廖彥宜指出,去年整體智慧型手機市場的年成長率為負數,儘管各界預期今年整體經濟情勢會變好,但頂多只會是2∼3%的微幅成長,「對蘋果而言,要不是持平、就是下滑,如果今年不推AI,要維持第一就很難,甚至連第二寶座能否保住,都得看果粉願不願意埋單。」


沒有最強、只有最適合的應用

誰吃得到AI手機大餅?還是得看誰耐得住市場考驗。甫從MWC展場返台的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產業分析師葉逸萱觀察,未來AI手機勝出的關鍵,不一定非得配有最強、參數最多的大型語言模型(LLM),真正重要的,是能透析消費者最常使用的功能,推出最適合的大語言模型。

尤其,消費者的選擇普遍仍會受品牌迷思影響。與其追求更好的AI效能,重點還是在必須做出品牌及服務的差異化,才能吸引消費者。

廖彥宜則認為,長遠來看,可望出現更多前所未有的AI應用,但在此之前,仍有幾大挑戰待克服。

首先,語音助理的智慧程度目前還有待加強,包括口音辨識、語意理解能力等,這將直接攸關它能否即時解決用戶拋出的問題,如今有賴更龐大的知識庫進行訓練、優化。

其次,是AI應用介面的規劃需要更加直觀、友善,若設計過為複雜,反倒提高消費者的學習門檻,將無助於應用普及。

Counterpoint Research估計,AI手機在2024年的出貨量將達一億支,儘管整體市場份額僅約8%,但成長幅度可期,至2027年可望突破五億支,占整體市場份額的40%。如今站在AI浪潮起點,未來手機如何持續顛覆想像、創造全新的產業競合態勢,值得期待。 閱讀完整內容
遠見雜誌2024/4月 第454期

本文摘錄自‎

AI手機大潮來了 這次,蘋果得苦追

遠見雜誌

2024/4月 第45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