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10 年誰將主宰
Amazon無人送貨機搶先贏得制空權?
全球疫情一波又起,為了堅守社交距離,無人機送貨再度發光發熱,Amazon善用平台優勢及創新服務,力拚擺脫Google 與UPS 等企業的追擊,未來10年,它將一家獨大嗎?
文/劉容皿圖片提供/ Getty images、達志影像
2020年Amazon 取得美國聯邦航空總署(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FAA) 核准的《Part 135 許可證》飛行執照,拿到獲准營運10 人座以下的小型航空器。 Amazon 表示, 已經驗證通過500 多項安全和效率流程,將開啟無人送貨的新時代。CEO 貝佐斯(Jeff Bezos) 早在2013 年12 月即宣布無人機送貨的計畫,目標是在30分鐘內即可送貨到府。而在2016 年12 月,Amazon 便在英國完成首飛送貨的創舉,但後續發展卻十分緩慢。如今,Amazon 無人機終於在美國獲准升空,將無人機送貨計畫跨出關鍵一步(參見圖一)。
原本任職波音公司(Boeing) 副總裁的卡波恩(David Carbon), 在2020 年3 月帶領Amazon 無人機計畫,上任後表示:「我們會繼續發展並精熟我們的技術,將無人機送貨和空域結合在一起,也和FAA 及全球其他監管機構緊密合作, 實現我們30 分鐘交貨的願景。」由此可知, 無人機送貨離普及使用還有距離,甚至FAA 也尚未制定廣泛使用無人機所需的法規,例如:無人機的遠程識別(Remote Identification)。
▌陸空無人機商機
就跟自駕車一樣, 人口稠密地區的無人機技術遠比大多數人預期更加複雜, 也因此受到民航單位嚴格控管。除了無人機可能誤入飛機航線, 或者因為各類因素摔到民眾頭上, 成為另類「車禍」, 甚至在飛行過程中, 可能窺探到屋內的情況, 成為隱私權漏洞。由此看來, 無人機空投貨物到府除了法規問題, 甚至還會帶來其他風險。
2020 年隨著新冠肺炎(COVID-19) 疫情爆發,減少接觸成為世界主流,無人機送貨的特性成為優勢,尤其是疫情當下,許多人只能待在家透過網購紓壓。專家認為,透過機器人的協助,可以保持有效的社交距離。然而,無論是無人機、人行道機器人,甚至是發展許久的自駕車,都還沒有準備好應付如此龐大的需求,許多電子商務業者,包括Amazon 依舊靠人力來運送、交付包裹。
除了在空中,Amazon 也沒有忽略陸地。在疫情期間,Amazon 在2019 年開發的人行道機器人Scout 已經上線,在華盛頓州的史諾克米西(Snohomish) 和加州爾灣市(Irvine) 試行,交付數千件的包裹。就如同所有的新技術上路一般,Scout 無法證明自己足夠安全,可以獨立運作,雖然可以按預設的路線行動,但依舊需要有Amazon 員工陪同,確保機器人能安全抵達。甚至,抵達客戶家門口時,還得由陪同的員工從機器人的車箱中取貨。地上跑的機器人尚且如此障礙重重,天上飛的無人機不就難如登天?
▲Amazon 開發的人行道機器人Scout 上線,但仍需人類陪同。
▲Google 和UPS 同步瞄準無人機,搶先Amazon 拿到執照。
▌ Google、UPS 搶進築夢
除了Amazon,Google 旗下的無人機送貨業者Wing Aviation 以及UPS 的Flight Forward, 早已捷足先登取得執照。差別在於,因為Amazon 可以無縫接軌現有的物流體系,更有潛力開拓全新的經營模式,因此備受各界期待。
Google 和UPS 雖然早一步拿到執照,看似擊敗Amazon, 但無人機送貨的成功與否, 向來都不在技術, 而是用途開發。例如:位於舊金山的無人機送貨公司Zipline,重新定義無人機用途,透過無人機在盧安達和迦納運送血漿和防護衣,凸顯關鍵點在於物流方式,無人機與否只是其次,最重要的創新反而是如何透過供應鏈管理改善現有的工作流程。
在無人機送貨3 強中,Amazon 及UPS擁有龐大的物流網路和既有需求, 所以開發出來的無人機模式, 可以用於自己身上;Google 則沒有, 每個產品都需要客戶。目前,Google 的送貨服務集中在對小型企業的測試上。例如:澳洲的墨西哥捲餅和狗食送貨服務;芬蘭的烘焙食品;美國的食品雜貨。UPS 則是利用本身的物流專業,為佛羅里達州的老人社區運送處方藥。Amazon 則是起步不久,只有在英國劍橋依照當地的實際需求,做過有限的試飛。
無人機的商機逐漸升溫,其他跨國的實體零售商也不甘落後,英國零售巨人特易購(Tesco) 與無人機送貨公司Manna 合作,將在2020 年10 月測試無人機送貨服務。對於特易購來說,無人機代表一種破壞性的創新。執行長劉易斯(Dave Lewis) 說:「有創新的強大管道非常重要,如此才能確保我們能預期並回應客戶的需求。我們也相信,我們的事業中加速迎接更多創新,其中必有商機。」而沃爾瑪(Walmart) 也啟動無人機載貨的試點,與無人機公司Flytrex 合作,希望靠此新技術了解客戶的看法並汲取經驗。
▲Amazon 隨著營收增加,人力成本也飆增,透過引進無人機可以降低人力負擔。
▌平台優勢吸引非傳統
目前看來,無人機送貨或許是一種奢侈的服務, 但長遠來看, 可為Amazon 省下的不僅人事成本和送貨成本,還有增聘員工的成本。剖析Amazon 的營運成本, 最大占比是運貨和配送的成本, 總共高達30 %。同時,Amazon 旗下配送中心僱有20 萬名員工,並且人數不斷增加,導致人事成本大幅飆增,因此壓縮利潤(參見圖二)。而無人機就如同機器人一般,除了維修時刻,可以不眠不休的工作,可望減輕人力負擔。
此外,Amazon 善用自家龐大的平台,為商家和第三方賣家提供無人機送貨服務,特別對於住在鄉間、難以抵達或行動不便的人來說,無人機送貨反而是一種優勢。與其他零售業者不同的是,Amazon 的長處在於深諳電子商務,從產品開發、消費者行為、乃至於出貨,都能掌握。
此外,由於Amazon 擁有廣大的配送網路和快捷的送貨服務,尚未加入Amazon 平台的商家,也可能因此決定利用Amazon 的運送服務而非傳統的包裹服務,Amazon 的營收和規模也將因此日益壯大。
誰將主宰接下來10 年無人機送貨的天空, 目前尚難預料, 但Amazon 顯然占盡上風,未來是否繼進軍實體門市後,再掀一波令同業聞風膽寒的震撼,將是接下來最值得關注的零售業大事。
閱讀完整內容
本文摘錄自
Amzon無人送貨機 搶先贏得制空權?
能力雜誌
2020/10月號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