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蓋茲:新冠疫情會在兩三年內結束

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

未來幾十年裡,如果有任何東西能殺死上千萬人,那很可能是一種具高度傳染性的病毒,而不是戰爭;不是飛彈,而是微生物,」比爾蓋茲堪稱先知,早在二○一五年的一場TED演說中,他就預言災難將臨。眼前的新冠疫情,似乎正在應驗他的預言。

整理—吳怡靜
當年他高聲疾呼,世界各國必須趕快「備戰」,採取行動,強化醫療系統和國際合作,並且投資疫苗研究,「我們在核武上投入了大量資金,但對於防止流行病的投入卻少得可憐。我們還沒有為下一次流行病做好準備。」

三月二十四日,蓋茲與TED負責人安德森舉行視訊訪談,提出對這波疫情的解讀和因應建議。「美國錯失了及早應對疫情的機會,」他認為,現在必須全面隔離,「順利的話,最快六到十個星期後,就可以恢復正常。」

蓋茲說自己仍然是樂觀主義者,相信不久就會有疫苗問世,疫情會在兩、三年內結束,「全世界得到了經驗教訓,我們必須避免悲劇重演。」以下是訪談重點整理:

這是一個前所未見、令每個人深感不安的時刻,所有的事情都停擺,不曉得現狀會持續多久,還要擔心自己、家人、朋友的健康,確實會讓大家感到害怕。我最近都待在家裡,好幾天沒和同事碰面,倒是常用Teams(微軟工具)跟人視訊會議。(蓋茲)基金會正在加快與各界聯絡,有很多人都想為眼前的危機提供協助。

五年前那場TED演講,是希望SARS、MERS和伊波拉這些病毒能提醒人們,流行病帶來的災難性後果,所以我提出了警告:我們還沒做好準備,但也強調,科學不斷在進步,如果能集中資源,我們可以做得更好。

美國錯失了及早應對的機會

遺憾的是,沒人聽進這些警告。唯一進展,是我們和英國惠康基金會、幾國政府共同成立了「流行病防範創新聯盟」(CEPI),但主要做的是疫苗開發平台,而非診斷、抗體和抗病毒藥物方面的模擬。如今來了這隻新的呼吸道病毒,很不幸地,正在實現當年我做的那些可怕預言。

早在今年一月,傳出新病毒會人傳人時,我們就開始緊張了,因為看來會很難控制。一月二十三日,中國用非常極端的方式封鎖武漢,大幅降低了感染率。當時各國就該高度注意這個傳染病,一起採取行動,做篩檢、藥物和疫苗,而美國錯失了及早應對新冠病毒的機會。

眼前當務之急,第一是檢測,我們仍未創造足夠的量能去檢測最需要的人,很多出現症狀的醫療人員無法獲得篩檢,必須加大力度並訂出優先順序。

第二是隔離,美國目前還沒有統一的做法,有些地方已經大規模封鎖,有些地方卻沒有。隔離確實很困難,不只民眾會受苦,經濟也會受到嚴重衝擊。但是,愈早這麼做,就可以愈早解脫痛苦,回歸正常生活。

大規模的檢測和隔離,應該同時進行。我們的目標是盡量控制,只讓很小一部份的人口受到感染。舉例來說,中國只有○.○一%的人口被感染。如果不這麼做,後果就是大多數人口都染病,壓垮醫療系統。

面對疫情,你很難鼓勵民眾,「請大家繼續上館子、買房子吧,別理會街角的成堆屍體,政府希望你繼續花錢。」有些政治人物認為經濟成長最重要,但是當病毒蔓延,尤其可能威脅到父母長輩一代的健康時,你不可能要大家照常活動,繼續傳播病毒。

的確,如果真的這麼做,幾年以後,就會有大半人口感染,達到所謂「群體免疫」,問題是你會搞垮醫療系統,死亡率也會增加到三%、四%以上。
經濟救得活,但人命不行

有些人認為,防疫和經濟可以兩者兼得,這種想法非常不負責任,我們需要的是完全封鎖,如果一切順利,最快六到十個星期後,就可以恢復正常。

這並不容易,因為會對經濟造成巨大影響。但是,搶救經濟和搶救人命相比,前者有更大機會可以逆轉救活,所以,我們將承受經濟上的巨大痛楚,儘可能減少被疫病奪走生命的痛苦。

治療藥物方面,有很多新發展在進行,最常被提到的有「瑞德西韋」、「羥氯奎寧」、抗黴漿菌藥物「日舒」等,不過目前的數據仍有些混亂。其中,瑞德西韋是一種為期至少五天的靜脈注射藥物,由於不容易製造,研究人員正在設法再做改善。羥氯奎寧如果早期使用,是有一些成效的。

正在研究的藥物很多,包括各種抗體、抗病毒藥。我們基金會已經跟萬事達卡等機構合作成立了「新冠病毒治療加速器」計劃,要來篩選這些藥物。我們會審查實驗室分析、動物模型,釐清在全球進行人體試驗必須考慮哪些優先事項,相關的協調合作非常複雜。但我認為,在前二十種候選名單,大概會有三、四種藥物脫穎而出,用來在新冠肺炎的不同階段,減輕病患的呼吸窘迫。

(蓋茲)基金會很早就捐贈一億美元,來幫助開發檢測、藥物和疫苗。我們不是製造口罩、呼吸器或隔離衣的專家,比較關注的反而是自檢拭子(self-swab,可讓病人自行採樣)之類的創新,因為這會對全球防疫帶來很大幫助。

我們與各國政府、民營部門都有很多合作,因此在某種程度上,算是扮演橋梁的角色。我們一直在與製藥公司、檢測公司及疫苗公司的負責人交談,有些正在開發RNA新疫苗的業者就是我們長期資助的對象,也可以說,我們的專長就在於催生這些醫療工具,並且吸引最優秀的民間業者加入。政府部門做事總是慢半拍,而我們有個好處是,馬上可以開支票。

科學是站在我們這一邊的,五年前我說過,全球大流行病非常可怕,一定要把事情做對。今天,我們已經非常清楚,如何為下次大流行做好準備。

沒錯,預做準備要投入幾百億美元,但不會高達數兆美元,跟經濟代價相比,微乎其微。我在五年前那場演說中提到,世界銀行曾估計,一場全球大流感可能造成數兆美元的經濟損失,我當時覺得這數字好驚人,然而,這正是今天這場疫情的代價。

所以,短期來看,我們還會經歷更多的痛苦和難關,但也會有更多人伸出援手,相互幫助。我仍然是個樂觀主義者,不論是氣候變遷、推動各國合作對抗瘧疾和肺結核等疾病、癌症研究等,對於各種創新和合作,我始終以超級正面的態度面對,我熱愛自己在做的事,因為我看到了對抗這些疾病的努力不斷在進步。有些遺憾的是,現在我們不得不轉移注意力,必須暫時放下幫助開發中國家對抗小兒痲痹症的進度,聚焦在新冠疫情上。

為下次流行病做好準備

目前仍無法確定,富有國家是否會在六到十週的隔離後,順利重新開放,我認為有機會,但仍要看篩檢數據而定。另一方面,發展中國家的疫情衝擊會更慘,幸好,我們會做出疫苗,而全球疫苗免疫聯盟(GAVI)會讓它普及到全世界。所以,兩到三年內,這波大流行大概就會結束,但人類將付出非常龐大的代價。

好處是,下次發現新的病原體時,我們將有能力在兩到三週內,完成數億次的檢測,而且很快就能判定,哪種抗病毒藥物有用,很快進行量產;如果做足了準備,我們也能利用新技術在六個月內開發疫苗。

三年後再回頭來看,人們會說,這次疫情非常慘烈,但全世界也得到了經驗教訓,我們必須避免悲劇重演。

閱讀完整內容
天下雜誌第695期

本文摘錄自‎

科學站在我們這一邊疫情會在兩三年內結束

天下雜誌

2020/第695期